南锣鼓巷

胡同的大杂院有句俗话:“剃剃头,刮刮脸,有点儿倒霉也不显”。到年根底下还有一句俗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意思是无论穷富,都要把头收拾得干干净净,在新年来临之前告别过去一年中的晦气和不如意。

有钱人家和有事由的人,讲究一点,到理发馆去理发。大杂院里的人们就叫剃头的来打理头发。

“剃头的”,是对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的简称。剃头的使用一种像音叉似的、比音叉大、有一尺来长俗称“唤头”的东西,招揽顾客,不用吆喝。用铁棍在大号镊子似的“音叉”间从下向上猛地一挑,就发出了一种“嗡嗡”的低沉的声音,挺深的大四合院里面也能听见——剃头的来了。

剃头挑子,一头儿是一个板凳,下面有个三屉柜,装着剃头梳辫的工具:几把剃刀、梳子,篦子、推子;另一头儿是一个烧着热水的小炉子,烧木炭,上面有个圆筒形的锅,锅上面是个脸盆。给人洗头前,要先把脸盆端下来,才能从下面舀水。这头儿还有一个直竖起来的架子,上面有用来围在客人身上的布单和手巾,还挂着收拾碎头发渣子的笸箩等等。

剃头师傅在大街小巷转游,不扶着担子,两只手不停地挑唤头。他们见有人要剃头,就撂下挑子,请顾客在他的那张凳子上坐下,问你是剃光头呢,还是留长发?如果剃光头,就先用热水给你洗头,洗得满头肥皂沫,再拿出剃刀,三下五除二,把你的脑袋剃得锃光发亮。剃头的师傅大都有一手技艺: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修理胡须和对头、面、颈肩部的按摩。严格地说,剃一次头,包括上述各种的全套服务。因此,剃完头的人,不仅须发整齐,红光满面,头、肩各处也都觉得舒服。

另外还有不少的剃头师傅会中医的脱环(脱臼)复位甚至接骨。记得大奎把他的一个小表弟胳膊肩膀处给拉脱了环,就是一个剃头的师傅给托回去的。

小孩子剃头简单,一般只剃一个葫芦头就完了,收费也就一毛钱。甚至街里街坊的师傅还不好意思收费。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我剃头,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忽然师傅忙乱了起来,非常迅速地解开布单,三下两下收拾好剃头挑子,挑起就走。我父母连忙拿钱追出去,追赶上剃头的付了钱。

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作为一个周围十条八条胡同都认识的老伯伯,不大肯手心向上朝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要钱?

——作为家长对一个周边孩子都叫叔叔大爷靠剃头手艺吃饭的劳动者,怎么会允许他“跑单”?

于是剃头师傅挑着那一头热的挑子前边跑,孩子家长攥着一毛钱在后面追,形成胡同里的独特风景。

现在的孩子们不会理解这道风景的。他们可能认为:前面跑的怎会是提供服务不收钱的,跑的人应该是享受了服务不卖单的;后面追的怎么会是送钱的,追的人应该是追债的或者是执法的。

猴吃麻花——蛮拧!

卖小金鱼儿的春天三、四月间,胡同里就有卖小金鱼儿的,吆喝为“卖——大小——小金鱼儿来哟——”,贩者挑两个带提梁的圆形木槽,内放大小金鱼儿、龙睛鱼,另一头放小一些的鱼苗或玻璃鱼缸,另有带卖蛤蟆骨朵、大田螺丝的,吆喝为“蛤蟆骨朵大田螺丝来哟”。

这种蛤蟆骨朵是黑色的,身体越小越黑。有邻居家说小孩喝了清热去火,就把蛤蟆骨朵买到家中,换上清水,然后让孩子喝,此说法不知是否有道理。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叫喝又不敢不喝,只得一闭眼,咽了下去。玄机在于有的小孩子会提出交换条件,留养几只,这样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小蝌蚪长大,变成青蛙的过程。

北京人图吉利,养金鱼讨的是“吉庆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在北京人的口语中,宫廷中四尾的珍贵金鱼称为“金鱼”,而各色的两尾鲤鱼类的金鱼称为“小金鱼儿”。加一个小字,再读出儿化音,这鱼可就两码事了,其价格相差也甚远。小金鱼儿十分耐寒,腊月、正月是小金鱼儿最好销的季节。贫穷者买两条小金鱼儿,又哄孩子,又图吉利,讨个“来年有余”的兆头。

享誉国内外的水中宠物——金鱼,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金鱼系鲫鱼变种,因其色赤而鳞片闪烁若金,故名金鱼。金鱼的品种很多。望天、龙睛、珍珠、红头、帽子、绒珠、水泡眼、狮子头……

我家是既没有闲钱,也没有闲工夫养金鱼的。哪怕是小金鱼儿也没有工夫养,至于后来我跟着街坊邻居的孩子们养热带鱼,那是后话。

剪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剪子使用久了,就会变钝,钝了就得重新磨出锋来。所以,剪刀出现后,磨剪子这一行也就随之出现了。据说,磨剪子这一行是从磨镜子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大家闺秀用的都是铜镜,用久了会生锈,锈了就得磨。磨镜子是一个专行,附带着磨刀、磨剪子。到了清代,玻璃镜子出现了,铜镜渐渐被淘汰,磨镜这一行也就以磨刀、磨剪子为主了。

有人分析“磨刀”二字有“嚯嚯”之声,不够文雅。手艺人就把磨剪子放到前面,吆喝“磨剪子嘞,抢菜刀——”,招揽生意。

磨剪子的手艺人一般都肩扛一条长板凳,板凳的一头捆着两块磨刀石,一块用于粗磨,一块用于细磨,板凳的另一头挂着水罐、水刷、水布等。他们招揽生意用的响器是一串连缀在一起的铁片,用手一晃动,就会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听到这声音,人们就知道磨剪子的来了。据说这种响器叫“惊闺”又称“唤娇娘”。我没有考证,大概是从磨铜镜子的时候流传下来的称呼吧。

磨剪子的手艺人在干活时,一般都骑在板凳上。磨剪子时要把剪子的刃口由向内改放到向外,然后用粗细二石依次磨之。磨刀时会利用一个加长柄,把切菜刀用卡子卡在加长柄上磨。

如果刀或者剪子的刃口有锛豁,或者严重的口钝,那就得加一道工序曰“抢”。就是“通过刮、擦,使之去掉表面一层”变得锋利起来。抢的工具应该是硬度非常高的,剪子和刀的刃口上的钢都会被刮擦下碎屑来。刚刚抢完的刀剪是有毛刺的,还要在通过粗细磨石磨过,才能使用。

我的母亲对她的工具是十分爱惜的。曾经叮嘱过我,她的专用剪刀是不可以让走街串巷的磨剪子的人磨的。我那时很小,不知道她的那把奇形怪状的剪刀有什么作用,非常沉重我都使不动它。

那是一把缝纫专用剪刀。我没有那把剪刀的照片,在网络上搜照片也没有十分相像的,只好用类似的图片作说明。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磨剪子这门传统手艺日渐式微。现在,人们已经很难见到磨剪子的手艺人了。

要问现在的人,瓷盘瓷碗摔坏了有了裂纹怎么办?那就只有“扔”。确实,用也不能用,修也没地方修,只能扔。

但是以前,居家过日子不小心打破了盆儿、摔裂了碗儿的都留着,等锔盆儿锔碗儿的过来锔上还能用。因为在几十年前老北京有一种走街串巷专门修理破碎的瓷盆儿瓷碗儿的,这就是“锔盆儿锔碗儿”的。

锔盆儿锔碗儿的走街串巷时肩上挑着一个担子,一头是个抽屉柜,装着各种大小锔子,另一头是工具箱和马扎儿。担子上吊着一个小铜锣儿,走起来担子一晃叮当响。住户听见小铜锣儿响就知道就把破碎的盆儿碗儿拿出去锔。也有吆喝的:“锔盆儿——锔碗儿喔”

师傅接了活儿后按照盆儿碗儿的大小配用不同的锔子。“锔子”的材质有铜的也有铁的。锔子正面是个枣核儿型的金属片,中间宽两头窄。侧面看两头儿有圆柱状的钉儿,可以钩进打好的眼儿里。

此图锔的是饭碗

师傅按照锔子大小在盆儿碗儿的裂纹两边打眼儿,可不是透眼。

用的钻是手拉的钻。有一个弓子,就象弦乐的拉弓,弓弦是一根皮绳。钻的形状大概类似锥子,中间是硬木圆棍,前头上着钻头,后面是圆球形头再扣上一个耳朵眼儿酒杯。

师傅用弓弦在圆木棍儿上盘一圈来回拉,木棍一转,带动着钻头在瓷器上就打了眼儿了。眼儿打好后,用小锤儿将锔子敲进眼儿里钩住,再抹一些他们特制的白泥。锔好后的盆儿、碗儿是滴水不漏。

此图锔的是茶杯盖儿

小时有个儿歌,只记得两句:“锔盆儿锔碗儿锔大缸,缸里有个小姑娘……”锔水缸可能是最大的活儿了吧!

此图锔的是水缸

有一句俗语说:“没有金刚钻儿,就别揽瓷器活儿”。就是从的这个行业衍生而来的。“金刚钻儿”是给瓷器打眼儿的钻头,用金刚石做成,那会儿没有人工合成的金刚石,都是天然的,所以很金贵,师傅们干活儿时打完眼儿都把钻头含的嘴里,怕掉地上找不到。

记得有一天下午,胡同里来了一位锔盆锔碗的师傅,我们小孩子没事儿就围着看他干活儿。那天的活儿还真不少,有和面的大釉面瓦盆,有瓷盘瓷碗糖缸茶杯盖儿等等。后来家里叫吃饭我们就都散去了,到了晚上倒垃圾的时候,天已经大黑了,影影绰绰看见黑灯影里有个人,我也没有太在意。

第二天听大人说,那个锔盆锔碗的师傅金刚钻掉了,天太黑,找不着。只好借土簸箕把干活的地方的土铲了一堆回去找。真可怜。

(5)南锣鼓巷(四十)焊洋铁壶的

焊——洋铁壶喔!

洋铁是旧时老北京人对黑白铁的俗称。薄铁板镀锌的叫白铁板,不镀锌的叫黑铁板,所以这个行当有时也叫“黑白铁”。焊洋铁壶的按现代工种分类,应当属于钣金工。

焊洋铁壶的和胡同里吆喝着“有钢种锅换底!”的,属于同一工种,只是所用的材料不同:焊洋铁壶的用黑白铁板,而“钢种锅换底”是使用铝板。由于铝是不可以焊的,只能冷加工,所以给钢种锅换底的相对简单一点。

焊洋铁壶的挑子很有特色:一边是个装工具和材料的木板箱子,另一边是一个生着火的铁炉子,有的还在上面坐着一壶水。这个火炉子,是为了做焊活的时候烧烙铁用的,开水是为自己喝着方便。

焊洋铁壶和换锅底的,使用的工具几乎是一样的,都有一个不离手的家伙,那就是T字形的铁砧子。砧子上面是一根两用的横梁。横梁的一边是圆锥形,用来卷筒状物,比如炉筒、汆壶、壶嘴等;另一边是矩形断面的长方形,而且在顶端还做成向下四十五度的斜面,这是用来卷边打楞用的,比如咬口的折边等。

上图为洋铁壶修理的场景。图左起是洋铁皮的挑子,铁砧子,火炉子里面烧着烙铁。旁边是盛盐酸的瓶子,盛松香的盒子和盛焊锡的盘子。修理的大号洋铁壶是单位用的,居民住家户没有使这么大的壶的。右边后面的是放火炉的挑子,里面有炭、煤和火钳子等。

焊洋铁壶的主要工艺是“咬合,焊接”,也捎带手做铆合。

所以焊洋铁壶的修理焊接业务有:铁水壶开焊,换壶底,搪瓷洗脸盆换底、补漏,外带定制水舀子,水汆儿,打制冬天生炉火用的白铁烟筒,等等。

上图为搪瓷洗脸盆补漏

有钢种锅——换底……

铝这种既轻又不生锈的金属,以前北京的老百姓管它叫“钢种”,也有的地方叫“钢精”。直到六十年代以后,铝,这个标准称呼才在老百姓中普遍使用,可是有些老人仍然把铝锅叫钢种锅。

换锅底的担子比焊洋铁壶的轻省了许多,一是不用挑火炉子,二是用的材料(铝板)特别轻。焊洋铁壶或换锅底的,和补锅的、锔碗的虽然不属同一行当,可是他们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这几个行当有一个共同的质量标准:修好的器皿不能漏水。因为他们修理的器皿,都是家里的炊具和茶具、酒具等和水打交道的物件。

将破损的锅底去除,露出新茬并剪圆。用砧子和手锤敲出子母口,锅的接口向下向外弯出;新的锅底接口向上向内弯出。

换锅底的不用炉子和烙铁。因为铝板不能用锡焊,只能做咬口活。用砧子和一根木棒,就能把铁板铝板敲打成各种形状,这是钣金工的绝活儿。其实焊洋铁壶的,除了修补较小的漏洞时使用锡焊,其余的大部分也使用“咬口”工艺。

所谓咬口,就是把要连接的铁板连接处,用敲打的方法,在铁板的边缘作出“子母口”,然后将子母口相扣,再压紧,使之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工艺的工具就是砧子和一根一尺半长短的硬木棒。木棒一般使用槐木或是榆木做成,断面呈长方形,两寸宽一寸半厚,一端稍加修磨,成一手柄状。为什么不用铁锤敲打成形?这是因为用木棒敲打,不会损伤镀锌层和铁板铝板的表面光洁度,也不会在铁板上留下锤子击打的痕迹。

将加工好的锅底扣在锅帮上。用钳子帮助咬合,完成了整圈的咬合之后,再用木棒和砧子把咬合出的边敲实,形成很结实的一个整体。

(7)南锣鼓巷--修雨伞的

俗话说:夏天怕热冬天恨冷,秋来落叶春来草生,晴天日晒阴天雾蒙,雪来路滑雨来伞撑。北京是个多风沙少雨雪的城市,北京的雨水多数是“阵雨”,没有南方那样连绵不断令人心烦的“梅雨”,但下起雨来也是需要伞。

那阵的雨具多是油纸雨伞,就是戏里电影里许仙白娘子打的那种伞。

油纸雨伞竹子的伞杆,竹子的伞骨,伞面是桐色的“油纸”,虽然有些笨重,但是用来挡雨没问题。油纸伞的最大问题是容易坏,甚至耗子都会啃出窟窿来。

修伞匠人的吆喝没有“响器”,单凭一条肉嗓子,声音前高后低干艮倔闷,“修理——雨伞!”

修伞匠人肩背一副“褡裢”,前面口袋装着手钻,刀铲,桐油,刷子。后边的口袋是竹管,竹签,铅丝,麻绳,和“高丽纸”。

修伞人支开雨伞展现破洞,就摆开架势修理雨伞。拿出原料工具,先在伞面上下破洞周围刷桐油,稍微晾一晾,拿出高丽纸撕下一块,带着毛边贴在破洞之上绷平,再用刷子蘸着桐油刷一遍,高丽纸便牢牢粘住了破洞同时也由白色变成了与伞面完全一致的桐黄色。据说那桐油里掺进了猪血变得既有粘性又不怕水浸,高丽纸也极具韧性,耐折耐磨经久不坏。上边的刷完,翻过来再刷伞里边,再贴一块高丽纸,再刷一次桐油,雨伞破洞不见了,里外修理的平平整整。修理雨伞还可以换伞骨,换伞把,换整个伞面。价钱要比买一把新雨伞便宜许多。

注:高丽纸用绵茧制造,质地坚韧,洁白宜书画。一般的高丽纸表面有横格,北方民间用这种高丽纸当作窗户纸美化房间遮风挡寒。

在老北京的修理服务业中,过去走街串巷的还有不少,像箍漏锅的,摇煤球的,修竹帘子的,收破烂儿的,等等。前面已经说了剃头的磨剪子磨刀的等等七种行当,今天再说一种——修理搓板儿的——凑成八样。

木头的搓衣板二尺多长,半尺多宽,中间部位有一排排凹凸的牙槽,是搓洗衣服的工具。据说原来洗衣服是用“棒槌”槌,不知哪个聪明的主妇从何年何月起,把老公的数钱板偷偷拿来试着搓洗衣服,竟发觉省时又省力,比那棒槌不知强上多少倍!后来工匠知道了此事,就生产出了真正的“搓衣板”。家家用,户户买,流传开来。搓衣板用得久了,搓呀磨呀,衣服洗净了,它却累掉了“牙”,变得不那么快利了。于是修理搓板的行当应运而生。

匠人接过了搓衣板,两面看看,便取出了木架,放好了待修的搓板,从褡裢里拿出工具。先是一把“V”字型凹槽的快刀,顺着搓板原来的槽路,下刀稳稳地推进。推过的凹槽就出现了深而且新的槽路,刀子前面同时飞出一卷木屑。待把所有的凹槽一一推过,又拿出其它的工具将搓板修边,去毛刺,……

搓衣板曾经是女人劳作的工具,如今在市场上各式各样的洗衣机面前,搓衣板休息了!

和现在的年轻人聊天,要说“搓衣板”恐怕得放在“驭夫术”的词条下面。自尊心极强的老公,无须搓衣板,提醒一下即可,真跪你舍得么;屡教不改的老公,带着皮棉垫子,搓衣板似乎又不能解决问题;需要监督改造的老公,“跪搓衣板”——威慑力量大于实际意义。——说笑了,现在还有几家有搓衣板?

小时候参加的第一个运动——不是体育运动——是“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源于建国初期,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落后的卫生、经济状况,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角度出发,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为政治任务,寓爱国之情于卫生运动中,从而形成了以群众运动的方式开展卫生运动这一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

1949年到1954年是以消灭病媒虫兽为主要内容的卫生防疫运动。1955年到1959年,爱国卫生运动进入到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主要内容的阶段。

当时的中国许多地方环境卫生条件差,人们的卫生观念落后,而老鼠、苍蝇、臭虫、蚊子却很猖獗,成为传播恶性疾病的元凶。与此同时,大跃进开始,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加上自然灾害,粮食歉收的情况十分严重,部分地区还发生饥荒。可老鼠、麻雀这些小家伙却不识时务,也来和人们抢粮食。因此“苍蝇蚊虫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六万万人民齐上阵(嗯),一定要把它们消灭光!”

当时街头巷尾、屋前屋后,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捕鼠夹、捕蝇笼;胡同和院子里的所有坛罐缸盆统统加盖儿,不用的扣过来避免积水孳生蚊蝇;上至耄耋老翁,下至三岁幼童,全都上阵熏蚊子打药,贴标语宣传。热闹得不亦乐乎。

改革开放后,“除四害”工作渐渐变成政府卫生部门的事情。今天的“四害”界定与以往又有所不同,除了总是榜上有名的尖嘴耗子、绿头苍蝇及吸血蚊子外,蟑螂成为“四害”榜上的新户。

客观而言,建国初期的“除四害”运动从某种程度上确实有些夸张,但是它在改善环境卫生、养成中国人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疾病等方面无疑有着不可小视的积极历史意义。

那时年纪小许多事记不清楚。印象里除四害后面的运动就是大炼钢铁。后来再长大一点才知道有个口号叫三面红旗,是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而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一部分。几十年过去以后,老人们回忆当年时爱说,五八年大跃进时如何如何,就是指这个时期。

据资料记载:1958年8月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当时大搞群众运动,土高炉土法炼钢;对原有生产能力不断追加投资,致使基本建设规模迅速膨胀,战线越拉越长;商业银行全力支持工业大跃进,以致拆东墙补西墙,打乱了正常的资金流通。

经过突击蛮干,1958年底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削弱了农业,冲击了轻工业和其他事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

更为严重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在农业方面,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粮食生产计划指标,农村中开始大办人民公社。

在沙井胡同九号的南房后墙上,有大跃进时期画的宣传画,主题是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画的是人们高举红旗前进。

老北京的老礼儿多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满族在旗人家,非常有讲究。先说说老北京人办婚事请客人的规矩:

“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这是婚娶迎嫁中请客的礼数。发请柬或通知亲朋好友,必须在结婚典礼的三天之前完成,要不您就失礼了。三天之前通知,您算是“请”人;头两天,您算“叫”人;当天,您这就算是“提溜”人了。重要的亲戚朋友,一般都在婚前一个月上门去通知邀请。

您要真“提溜”人,懂礼儿的人挑眼,根本就不来。您当我是什么人呢?“百搭”呐!

“老二抱盆,老大摔”出殡的时候次子抱盆,老大摔盆,意思去祟平安。早年间没有这柏油路水泥地,盆要是一下没摔碎,看热闹的小孩就可以上来抢出殡家人头上戴的孝帽子,这家人也阻拦不得。所以现在有时还能从上了年纪人的嘴里听到这话儿:“你瞎挤什么!抢孝帽子呐?”

“酒满敬人,茶满送人”是待客的礼仪。接待客人:劝酒时要斟满,倒茶时不能满,满了就是在逐客。茶倒到七分满的程度刚好;盛饭到八分满,过了叫“碰鼻梁”,对客人不尊重。

另一方面,讲究的客人一般也不“回碗”,也就是一碗之后不再添饭的意思。吃饭的时候不论主客,应该用手平端碗底,如果碗放在桌子上,您也得用手扶着碗沿。

“金鸡三点头”是一种致谢的礼数。别人给您斟酒倒茶,懂礼儿的人就会用食指和中指在桌子上轻轻敲击三下,以示谢意。要是细讲究的话,食指和中指应该是弯曲起来在桌面叩击。有个传说,乾隆微服私访,扮成个跟班的,他在给下人倒茶的时候,下人没法当场下跪,便以食指和中指代替双腿,做成下跪的形状以谢罪。

借东西从来讲究“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唯有这借药锅可以不还。这里边的寓意是希望原主身体健康,不用再熬药了的意思。如果是头一次打交道,您不知道原主是否在意这件事,可以这样说:

“不知道您在意不在意这药锅……啊?”

原主会说:“用我上您家拿去。”

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用语“谢谢”,在老北京人往日里讲话会有多种不同的表达:

请谁给帮点儿忙,得说声“劳驾”;

求人帮忙送点儿礼,得说“费心”;

向人打听个道儿,得先说“借光”;

自己的事叫人花钱,说声“破费”。

光这个“谢谢”,就有这么多运用场合的讲究、丰富的表达方式。

现在倒好,你看那宝马、奥迪在你身边一停,电动窗玻璃徐徐降下,问路的从副驾驶位上半躺姿势欠起身来,打听什么地方怎么走,您说,马路上这么多车和人,谁能回答呀!

网上见一位说:老礼儿都是对懂这些礼数的人用的,现在这帮屁孩儿跟他称呼您,他觉得你酸文假醋还满脸不高兴呢,您也就甭跟他客气。

“嘿!孙子(zei)!来啦!”

——瞧,全学坏啦。

要说事情也简单。

第一各家的财产家私有限,一般家庭屋里的家具也就是床铺,八仙桌子,木头箱子。床上有被褥,地上有水缸。便于移动携带且价值高的东西并不多。

第二四合院敞亮,从窗户玻璃全都能互相看到。谁家的谁早上起床后出去了,谁家谁晚上回来晚了,谁家的孩子头疼脑热不舒服了,谁家的大人闹肚子夜里起来几趟,大家都知道。用现在的话说叫透明度高。

第三街坊邻居互帮互助的风气良好,你炒菜烧热了锅了,可以现到邻居家借点酱油;双职工下班后你会发现早上封好的火炉,在你回来前十几分钟被挑开了火盖儿;上小学的孩子会从邻居的老大妈家出来迎接晚上下班回来的家长;真有个跌打损伤送病人到医院的一伙子人中间居然是邻居占了多数。

所以有街坊邻居照看着,生人进不来。

当然要是一走一天的话也会给门上加把锁,最普通的扣吊锁上一把挂锁,然后把钥匙交给邻居。有时邻居大妈不在家,钥匙就依据各家的习惯放在门框上方的窗框上,或放在煤球箱子的盖子底下。我家因为养猫,就放在猫洞的里面。反正是都不瞒邻居的。

邻里之间关系比较紧密的是半大孩子。那时候没有电视和现在的电子游戏机,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游戏伙伴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和院子里胡同里的同学及街坊邻居家的孩子们。

电视里语言类的节目经常会调侃北京方言的儿化音。有些外国留学生也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卷着不听话的舌头说各种加上“儿化音”的词。以为加“儿”就是北京话了,其实不然。

除了“儿化”韵,北京方言还有哪些特点?试着举几个例子如下:

一、词尾加“个”字

“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这里的“个”无实际意义。

二、词尾变音

比如几个小朋友在讲故事吹牛皮,大人过来说孩子,你“白话”什么呢?“话”要读轻声发音近似“或”。老北京过中秋吃月饼,其中有两个品种,一叫“自来红”,一叫“自来白”。这里的“自来”二字词尾“来”要读轻声发音近似“勒”。说出来是自勒红,自勒白。

三、尾音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

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

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如“新姑爷”。读重音时,就是长辈姑奶奶的丈夫了,如“二姑爷”是二姑奶奶的老伴。

四、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哧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五、后缀词尾的应用

后缀本无实际意义,但有了它,句子更加形象,比如“酸了巴叽”、“甜巴丝儿丝儿”、“黑不溜秋”、“花里胡哨”、“滑不机溜”、“热乎乎儿”、“硬邦邦”等,比直接说这东西酸、甜、黑……更生动,使人感受更深切。

六、爱说俏皮话

北京人爱使用俏皮话使语言生动活泼。俏皮话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后一部分解释前一部分内容。一般只说前一部分内容、后边儿的让别人去体会或猜测,比如有京城特色的“天桥儿的把式——光说不练”、“剃头刀儿哄孩子——不是玩儿的”等。

七、语言文雅

真正的老北京人是不说粗口的。也不是都素质高,主要是怕养成了习惯,一旦在京城的哪位老爷面前不留神溜达出来一句,可就要倒大霉了。所以,老北京话里没有骂人的语言,要是惹急了,有挖苦人的语言,而且比较“损”。八、说话罗嗦

京油子说话就要把话说圆全了,既要显得热情,又要避免误会,这一周全,话就罗嗦了,侯宝林的相声《戏剧与方言》里有充分的表现。九、抬举人

为了不得罪人,北京人说话总是把自己压低,把别人抬高,由此创造了“您”和“怹”这两个尊称。

十、多用比喻

文字书面表达形容贪吃者常用“饕餮”一词;到了老北京人嘴里说:“带毛儿的不吃掸子,带腿儿的不吃板凳”。吃饱了说“顶到嗓子眼儿了”。

北京土语形容人个小脖子短,曰“缩脖儿坛子”;形容某人办事糊弄,谓之“净干猫盖屎的事儿”。对办事毫无准备临阵磨枪者,老北京人必说“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这句土话。

北京土语有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对六亲不认的无义之徒,则讥为“上炕认识老婆,下炕认识鞋。”

北京土语虽然土,有点贫,但有些话亦有哲理。

看着下面这张四合院的示意图给大家说说四合院,就从大门开始。

胡同两边四合院的大门(街门),多数的开在路北,即座北朝南。院落占地大部分是长方形,街门多开在院子东南角。如果街门在胡同路南,则开在院子西北角(开在八卦的“巽”位或“乾”位)。

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是明清建筑。多数建的是“屋宇式”正门。这种门实际是一排房子,中间开个过道。这一排是几间?房顶用的什么瓦?门上钉多少钉?很有讲究。在有皇上的时代,逾制是要治罪的。

顺治九年皇帝对王府的建筑作了规定。亲王府正门是一溜七间。其中有三间开门,上盖绿琉璃瓦,每门金钉六十有三。世子府减亲王七分之二,也就是五间。到贝勒就只能是正门三间,启门一间了。这几间门房上边用大屋脊,设吻,脊上有仙人走兽。这是王府,贝勒贝子府的规制。

一般官家,普通百姓住的院子街门连三开间也不允许,只准用一间房。更没资格用琉璃瓦。这些四合院既有官居也有民宅。官有大小,民分贫富,也得区别出不同身份。这就创造出了四合院中使用最为广泛、变化最为多样的“广亮大门”。

正版的广亮大门是安在脊檩之下的,即大门正好在门楼的正中间,大门内外各占门洞的一半。外边的一半,油漆彩画的“雀替”、“三幅云”,描金的门簪写着“吉祥如意”,黄铜的门钹,汉白玉的门鼓,十分的讲究。里边那一半比外边更多彩。同是一个屋顶,大门外边一半是天花,大门以里则是吊顶;两侧墙面被梁柱隔成了数块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墙面。每块都以其形状做成浮雕或彩画,块小的可以雕刻花鸟竹石,块大的可以画人物故事。迎着大门立着一面影壁,影壁前布置着假山石,或者盆栽碧桃、海棠。东西两边又各有一道矮墙,墙中各开了一个月亮门洞。月亮门洞中是绿色大漆的屏门,这算是“大门”空间的全部艺术景观。

在大门以上,顶瓦之下有两件装饰物叫做“雀替”和“三幅云”。这两件东西本是木结构的部件之一,中国建筑家巧妙地把它变化成了房屋的肩章和军衔。只要看一眼有它没有,就知道是不是官家。如果有,再看一看颜色花样,便分出是几品几级了。这两样装饰物之下,紧挨着就是叫做走马板的地方。那地方恰好是一块横宽竖短的长方形空地,给挂匾创造了条件。要是状元府,就挂一块“状元及第”的四字匾。若是进士出身就挂上“进士第”三字额。即使是举人出身也可以悬上“文魁”两个大字。做过外任地方官少不了当地绅商送的“爱民如子”、“清廉方正”等颂德匾,这些就分悬在正匾的左右。如果没有雀替、三幅云,那是民宅。

金柱大门

金柱就是檐柱以内的柱子。金柱大门,就是将门框安在金柱上的大门。在规模上,金柱大门显然比广亮大门要小,门也窄,有的只有半开间。其他方面如大门的构造、屋顶、雕饰等,均与广亮大门同。其门洞仅约一步进深,大门道的檐柱上有些装饰,整体上显得比广亮大门轻巧。

蛮子门

蛮子门比金柱大门更靠外,大门安在檐柱上。没有“雀替”和“三幅云”。

如意门

在蛮子门的基础上将门口左右两边的木板装饰改为砖砌墙,门框上方的走马板改为青瓦花格,就叫如意门。

墙垣门

比如意门规格再低的就是随墙而开的墙垣式门。墙垣门门楼比墙稍高稍厚。一般是以街门不淋雨为度。门楼的装饰多为砖雕。

大门的抱鼓石

随手记录几处门对:

南锣鼓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帽儿胡同:和睦聚祥忠厚多福

棉花胡同:总集福荫备致嘉祥

福祥胡同:宏馍彰议论远志发光华

上一篇博文对“屋宇式”正门——这种门实际是一排房子,中间开个过道——没有交代清楚。本文开篇先补充一点说明。

按清朝对宗室的分封制度等级,与此相对应分赐给这些王子的王府也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若干等次。这些王府在建筑规模和形制上也都各有规定。它们的大门按《大清会典》记载:亲王府门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屋顶上可覆绿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兽,大门上的门钉用九行、七列共63个。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可开启中央的一间,门上的钉比亲王府门减少七分之二,即九行五列共45个。王府的门前一般都有石头狮子,雌雄各一,分列在大门两旁以壮威势。门的正前方,隔着街道不立有影壁一座,作为大门的对应。

以上所说的大门几间房是指大门建筑自身的阔度,不包含旁边的倒座房。下面看恭王府的大门图片:

恭王府大门——正门面阔五间,启门三间

正门五间,启门三间。中间大门平时不开。有重要的人物到来和需要举行正规礼仪的时候才开中间的门。

当时除皇帝和家眷外,任何人是不得住进紫禁城的。因此皇亲国戚们都要建造自己的宅弟,以为家居之所。于是,王府便产生了。今日的北京城里,还有60余座清代王府,其中恭王府是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颜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以前的主人是大奸相和坤,他修建了庆颐堂,模仿了皇帝的宁寿宫。皇帝“加恩赐令自尽”时,这是其中的一条罪状。

另外朋友问到“雀替”和“三幅云”,试着说明如下。雀替和三幅云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梁柱之上,屋檐之下。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之倾斜。其制作材料由该建筑所用的主要建材所决定,如木建筑上用木雀替,石建筑上用石雀替。“雀替”,又称为“插角”。古建中屋顶的挑檐下多见昂翘斗拱,形式若干,如单材拱、麻叶拱、三幅云拱等。

雀替

进了四合院的大门,面对影壁左右手都有小门(月亮门)。一般右手边只有一间门房,相当于现在的传达室(有跨院的单论)。左手边进了月亮门是前院。前院一般为长条形,南边数间倒座(南房),北边是里院的院墙,中间开垂花门即二门。过去官宦大户人家前院多住的是手下的服务人员。垂花门里面才是主人居住的地方。说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这个垂花门。

垂花门

垂花门从外边看,像一座极为华丽的砖木结构门楼。

而从院内看垂花门,则似一座亭榭建筑的方形小屋。四扇绿色的木屏门因为经常关着,恰似一面墙,增加了垂花门的立体感。

垂花门的里面

所谓的内外有别,就是以垂花门为界。旧社会不准妇女出头露面,女眷迎送亲友就到此为止,当时的轿子或轿车就停在垂花门前,行礼、话别就在垂花门台基上进行。规矩大的人家,男仆及一般来客都不能进入内宅。

THE END
1.剪刀不快怎么办?有多年经验的磨刀师傅教我一招,让剪刀锋利如初剪刀不快怎么办?有多年经验的磨刀师傅教我一招,让剪刀锋利如初2024-11-06 15:45:10 吥叨叨 河北 举报 0 分享至 0:00 / 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吥叨叨 18.9万粉丝 更多生活小窍门,尽在吥叨叨 03:06 家里的旧枕头我都拿来做这个,不用粘不用缝,客人来...https://www.163.com/v/video/VXFD1L9HJ.html
2.美容工具剪刀的介绍美容工具剪刀的介绍 剪刀是宠物美容师修剪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剪刀可以说是宠物美容师手指的一部分,它是需要作微妙调整时的必要工具。 剪刀这种工具看似构造简单,其实操作方法是不同的,刀的快钝也有差别,这和日常修剪保养工作中有关。 剪刀的各部分名称...http://www.dogmr.com/meironggongju/meironggongju-18188.html
1.剪刀有哪些种类剪刀如何消毒使用→MAIGOO知识剪刀怎么磨才锋利 1、用磨刀石磨 用磨刀石磨剪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么选用的磨刀石应该要是细磨石或精细的油磨石。在磨剪刀之前,先在磨刀石上撒一点水,然后把剪刀斜着放,在水平方向来回地磨,注意剪刀刀刃的两个面都要磨到。磨完之后的剪刀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 https://m.maigoo.com/goomai/228995.html
2.剪指甲不疼(教你正确剪小猫的指甲)养宠知识如何区分剪刀的大小和质量? 选择剪刀的时候,要选择大小适合自己的,并且质量上乘的。可以选择专业的宠物剪刀,这样剪出来的指甲就会更整齐、干净。 剪指甲的频率是多少? 剪指甲的频率要视小猫的情况而定。如果小猫指甲生长得比较快,就需要每个月剪一次。如果生长得比较慢,可以每隔两个月剪一次。 https://www.pettb.cn/article-26497-1.html
3.2023商业宠物美容剪刀排行榜前十名7、玄鸟 宠物剪刀套装YC04TZ 特点: 经久耐用,稳当结实 上榜理由: 刀采用进口油石打磨,手工开刃,刃线细腻均匀,剪切手感轻松,锋利耐用,让你给爱宠剪切毛发时更得心应手,剪切出来的效果更加美丽自然。 推荐指数:人气值:13008.7 原价:180 卷后:¥175 月销量:0 ...https://www.wanwupai.com/rank/51128.html
4.先丰剪刀.美发剪刀.沙宣.打薄剪.平剪宠物剪金属剪刀家用剪/> 本廠生產各類品牌剪刀,和加工定制各類剪刀,可按客戶需求才用指定材料生產。價格按所需成本定價。 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0224592370.html
5.十二种宠物美容常用工具宠物美容工具一般分为:宠物染毛剂、宠物染毛刷、宠物针梳、宠物万能梳、七寸直剪刀、宠物电剪、五寸直剪刀、弯剪、指甲剪、牙剪、排梳、开结梳等这十二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十二种宠物美容常用工具,欢迎阅读。 染毛刷 这是为方便宠物染毛而特设的产品,一头是斜边,用来上染毛剂为宠物染毛,另一头是梳子...https://www.yjbys.com/edu/chongwumeirong/376766.html
6.狗狗剪发剪刀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雪貂留香猫咪指甲剪专用狗狗指甲钳神器猫爪子宠物指甲剪刀 ¥已有50000人评论 物流速度非常快,包装质量非常好,活动价格非常优惠,品牌形象非常好,保质期非常友好,宠物非常喜欢,希望越来越好了啊。。。 TOP 5 来旺兄弟(L&W BROS.)宠物狗狗剃毛器猫咪电动电推剪推子剪甲磨甲器修脚毛四合一 PLUS ¥已有...https://www.jd.com/phb/6994ac5cea88c58f0199.html
7.原创猫丢了!怎么办?——剪刀大法及找猫心得(2011年升级版)“猫丢了怎么办?剪刀da法与找猫心得” http://www.douban.com/group/504304/?ref=sidebar 欢迎移步 === 说明:比第一版增补一些内容,删去了一些废话 仍有非常啰嗦之嫌,但事关找猫大事,各位海涵。 由于曾有过丢猫的切肤之痛,所以一直想把其间总结的心得写下来,供更多的人参考。 剪刀大法的部分是两年前写...https://www.douban.com/note/30113761/#!/i!/ckDefa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