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对这首耳熟能详的儿歌,很多人会吐槽:“燕子哪儿有穿着花衣啊,看着就是黑白色的啊?”其实,儿歌里唱的真没错!
在我们九江,能见到最多的燕子有两种,一种是家燕,另一种是金腰燕,这两种都不是黑白色的。
可爱的燕子
炫彩的家燕(图片:松果)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外形。家燕和金腰燕的尾羽,都是外侧延伸,形成尾部的分叉,飞行时尾羽展开,像剪刀般在空中划过,十分有辨识度。
春季常见的民间风筝,就是以家燕为原型,设色是不是真实且有艺术感~
年年春天来这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归,柳叶抽芽,这时的燕子也带着它们的“剪刀”陆陆续续地飞往九江啦~
燕子在九江属于夏侯鸟,即在九江度过夏天,而冬天则会离开。家燕和金腰燕在全球均有分布,它们身形小巧,能灵活地捕捉昆虫。但高纬度地区冬天活虫很少,它们又不能像啄木鸟一样囤积越冬,因此每年都需要迁徙。
家燕的繁殖地(黄色)和越冬地(蓝色),少量绿色部分为留鸟群。
中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家燕都是夏候鸟,它们在春暖花开之时赶来繁殖,秋叶落尽之时离开,漂洋过海,飞向更南的地区度过冬天。知道了它们的迁徙旅途如此漫长且具有挑战性,每年再看到燕子归来时,就更加为它们的坚持所打动了。
我问燕子为啥来?
燕子们来到九江,是要完成“种族传承”的使命的,它们要在这里做一个属于自己的“家”,然后繁育后代。
家燕衔泥筑巢(图片:松果)
家燕和金腰燕的巢形有所不同。家燕所建造的巢侧面粘连在墙体上,上方开口,呈现碗状;而金腰燕的巢则是倒粘在天花板上,侧面开口,呈收口瓶状。快去看看你家屋檐下的燕子窝,是家燕的还是金腰燕的呢?
(图一为家燕的巢;图二为金腰燕的巢)
有时候,燕子窝里住的也不一定是燕子。在燕子繁殖结束之后,做工精细的燕子巢会被营洞巢的麻雀当成绝佳的筑巢地点,二次利用。
金腰燕的巢被改造成麻雀巢
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燕子为什么总偏爱人类的屋檐下筑巢呢?人类精巧坚固的建筑给燕子提供了庇护。而且,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湿泥、干草等筑巢材料也不会短缺。人类住所附近的农田常有较多的昆虫,这也能够让育雏期的燕子减少活动范围,更加轻松地养育后代。
家燕在养育后代(图片:赵岩岩)
在缺少人类建筑的地方,燕子在哪儿筑巢?这点古人都有观察经验了。《资治通鉴》中写残酷的战争时代,人口伤亡很大,用了这样的句子:“春燕归,巢于林木”——燕子归来时,已经找不到可以容身的人家,只好在林木间筑巢栖息。
人鸟共家园
一只燕子一个夏季可捕食各种昆虫50万只以上。从古至今,人们一直觉得,如果屋子里有燕子来筑巢,代表这户人家会有好运,所以人们普遍把这种现象当成一种吉祥的寓意,人们也愿意和燕子和睦相处。从而有了人燕“共处一室”的现象。
春季,燕子归来,九江是它们的“大家”;衔泥筑巢,屋檐下的小小一隅,是它的“小家”。不止是燕子,我们身边还有千千万万的动物植物,都与我们生活在一处。有时候人类退一小步,就能为更多生命让出一大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