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从祥瑞象征,被历代文人一步步地污蔑,成了淫邪的狐狸精,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作家王天祥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狐狸,一种古人称为祥瑞的象征而后逐渐被妖魔化了的智慧动物。那么,它究竟是怎样走向妖邪之路的呢?
在中国的民间,许多野生动物都被宗教文化“神化”或者“妖化”了,这大概与原始的图腾崇拜乃至万物有灵的原始道教和萨满教的传播有关。
狐狸,是中国民间最“神化”,最“妖化”的一种动物。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听姥姥讲狐狸如何变成美女骗人、害人的故事。
姥姥讲来讲去,我倒是挺喜欢长大了能遇到这么只能变成美女的狐狸。因为当时我看到了太多太多农村青壮年因为贫穷娶不上媳妇的事情。我若是长大了还是贫穷,能遇到这么只狐狸变成的媳妇,她能给我收拾屋子,洗衣做饭,那不是福气吗?管他什么狐妖不狐妖!
记得我初闯关东,第一次单独进长白山打猎的时候,有位满族老猎人曾嘱咐我,遇到狐狸不要开枪!我说,迷信吧?
老猎人威严地咳嗽一声说:当年我遇到一只火狐狸,举枪一搂火,结果是臭弹,哑火了。那狐狸连我举枪都没害怕,抬头看看我,就那么从从容容地走了。不大一会儿,来了只狍子,我扳开枪机再一搂火,砰!枪响了,狍子倒地了。我忽然想起来,刚才光顾发愣了,忘了退出枪里头的哑火臭弹了!可它咋的又响了呢,你说邪门不?
其实,我早就注意到了,老猎人家的灶旁就供着一个“胡三爷”的牌位。他家的三丫偷偷告诉我:胡三爷就是狐狸。从牌位可以看出,老猎人信奉“狐仙”。
远古时期,狐狸因其皮毛华贵,行动敏捷,机智勇敢,充满灵性,所以被人们奉为美好的象征,也曾被某些部落奉为图腾。
先秦时代,有一首以女人的角度唱的,挂念孤身外出的男人的情诗《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全诗一咏三叹,荡气回肠。每章只更换了两个字,形成了反复强化,层层递进地强调方式,表达了女子对那个男人浓郁的担忧之情。
全诗的内容聚焦在那只在水落石出的河滩上孤独行走的狐狸身上,好像那只狐狸就如唱歌的女人心中的茕茕孑立的男人一样,孤独而可怜。
还有,《诗经.七月》写了另一个故事:“八月其获,十月陨萚(tòu)。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意思是说,八月田间正忙着收获,十月树上的叶子纷纷凋落,十一月上山打猎时遇见了狐狸。狐狸的毛皮十分华贵,就像贵族公子的裘一样洁白无瑕。所以,就打来了狐狸送给公子。
在此诗中,狐狸是最美好,最华贵,最祥瑞的象征。
那年大禹路过涂山(浙江绍兴西北)时,对天感慨,希望遇到一位美丽贤淑的好妻子。
结果,就让他遇到了一条白色的九尾狐。
白色是古代部落推崇的尊贵颜色,九尾狐则是王者的象征,可见白色的九尾狐是多么的尊贵。正是这条九尾狐的介绍,大禹才娶了涂山氏女娇。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经考证,大概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著。虽然内容荒诞不经,但其思想还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褒贬和好恶。
凡是读过初中的人都能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大泽乡起义》,来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大泽乡起义》写了公元前209年秦朝二世时,两名地方军官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押着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途中遭遇连日大雨,道路不通,误了期限。误期,罪当杀头。于是,民夫中的两个头儿陈胜和吴广就密谋着起义反秦。
为了在民夫中取得一呼百应的领导威信,陈胜和吴广决定采取装神弄鬼的办法。其中一条计策,就是暗中派吴广到附近草莽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间点燃篝火装鬼火,再模仿着狐狸的啼哭声音叫喊:“大楚兴,陈胜王”。民夫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种狐狸的啼叫声,十分惊恐。第二天早晨,民夫相见,到处议论纷纷,都指点着陈胜,学说着半夜狐狸啼叫的事情。大家认为:这狐狸通神,它是在传达天命……
这是古籍中第一次出现狐狸“被装神”的历史记载。
陈胜和吴广为何选择要学着狐狸来啼叫发声,说明政治意图呢?
我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一是狐狸长相妖媚,性情谨慎机警,神出鬼没,有神秘感。二是狐狸喜欢在人类村庄附近或者郊区的寺庙古冢间活动,似与神鬼佛有关。三是狐狸叫声阴柔似女子啼哭,夜半听来,十分瘆人,故古人有狼嚎狐啼之说。于是,这狐狸就被政治利用了。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各种物候物象文化层出不穷。汉朝时,狐狸渐渐开始成为文学艺术中反派人物象征性的代表。譬如东汉许慎著作《说文解字.犬部》云:“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许慎是什么人?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人以文传,文以人传。许慎的文字解说力求字字都有“征信”,所以,他对狐狸的“狐,妖兽也,鬼所乘之。”的解说,就成了许多人此后把狐狸写作“妖”的理论依据。
狐狸若有知,不知会咒骂许慎,还是感激许慎。
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在《搜神记》卷十八中写了第一个魅惑男人的妖狐。
故事说,东汉末的建安年代中,沛国郡的陈羡任西海都尉。他的部下中有位守卫在西海的武士,名叫王灵孝。某天,王灵孝看到了一位美女出现在自家的院落屋角。
美女自称阿紫,千娇百媚。她娇滴滴地连叫几声,竟然把王灵孝吸引了过去。夜晚,王灵孝居然跟到阿紫家中,与她同枕共寝了。
西海守将陈羡发觉王灵孝一连多少天没来上岗值守,认为他逃走了,立即把他的老婆抓来询问。老婆摇头不知丈夫下落,说可能是被妖怪弄去了吧?
西海守将立即带领几十名骑兵,牵着猎犬,到城外到处寻找搜索,终于在一处荒山中的野坟冢里,找到了王灵孝。
此时,王灵孝已经变得很像狐狸,不懂人语,只是口中不断呼叫着“阿紫”。军士们把他扶回家十几天,他才苏醒过来。
又过了十多天,王灵孝才回忆着说:“开始时,一只狐狸来到屋子的拐角的鸡窝旁化作了一个美妇,自称阿紫,不断地招呼我,勾引我,我便跟着她走了,并以她为妻。每天晚上,我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它,到它家去睡觉……”
这大概是古代文学中第一个魅惑人的妖狐形象。
明代许仲琳创作的长篇小说《封神榜》(封神演义),虽然写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但人们却记住了一个美艳娇媚、倾国倾城而又阴险毒辣的女人——苏妲己。
苏妲己本是商朝冀州侯苏护之女,被商纣王看上后,被迫去做纣王为妃。但不料却在去京都朝歌途中,苏妲己被九尾狐噬魂而死,并被九尾狐的狐魂附体到了尸身上。
此后,九尾狐就以苏妲己的肉体去魅惑纣王,陷害姜王后篡位,将纣王身边的所有忠臣义士一个个地全部清除干净;她还发明了炮烙、虿(chài,蝎子等毒虫)盆、醢(hǎi,制作肉酱)杀等等酷刑,将许多宫人折磨致死,这一系列操作,最终败了殷商的气运,断送了商汤六百年基业。
其后,苏妲己还敢夜袭周营,试图行刺周武王,结果失败了。她在逃跑后被女娲娘娘活捉,最终死于姜太公的“斩仙飞刀”之下。
苏妲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古代著名美女人物,被文学作品加以狐狸妖化的故事。此后,凡是心术不正的美女,经常被大众与九尾狐狸联系在一起,被民间命名为“狐狸精”。
到了清朝的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狐狸精的形象有了意义上的分化。
《聊斋》中第一种狐妖,是美丽善良、有才情、侠肝义胆的报恩型,第二种狐妖,则是复仇型,通过妖媚的手段,最终杀死仇人。第三种,着重突出狐之“淫”的特点,这是魅惑人的害人型。
《聊斋志异》里最出名的“狐狸精”有小翠、青凤、婴宁、红玉、辛十四娘等。
小翠母女,是知恩图报的的仁义狐狸。青凤,则是狐狸化身忠于爱情的痴情狐狸,最终和恋人耿去病喜结连理。
婴宁是狐狸和人类的后代,最终又和她喜欢的王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红玉是狐女,她屡次相助冯生逃离了牢狱之灾,最终和冯生幸福生活在了一起,成了贤妻良母。
白衣佳人辛十四娘是个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父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在荒郊破落的禅院之中。十四娘着意行善积德,助人为乐,见义勇为,以修道成仙为志。但后来却被冯生赤诚真爱感动,最终愿意放弃修炼成仙的志向,愿与冯生轰轰烈烈地相恋相爱。
看完这些资料后,大家可以想想,几千年来人们为何先是对狐狸褒扬,将其“神化”,誉其为尊贵、华美、祥瑞的象征,而后又把它“妖化”为狐狸精,至今让狐狸沦落到不尴不尬的地步呢?
九尾狐
原文: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译文:有一种野兽,长得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被妖邪蛊惑。
吾乃九尾狐,居于青丘山上,青丘最大的特点便是盛产玉石和青雘(huò),玉石想必大家都知道,可青雘你绝对没听说过。
那是一种颜色很好看的天然涂料,所以拥有这些的青丘山看上去,如一幅雅趣盎然的艳丽山水画,所见之人无不啧啧称赞.
正是青丘这坐宝山,所以才会孕育出我们九尾狐这种美丽又聪慧的种族。
吾族最喜欢的食物便是人类,一般我们躲在山洞里,再发出阵阵吼叫,因为我们的叫声与婴儿啼哭相似,一些人类便以为洞里是它们的幼崽,一旦他们进入山洞,便会沦为我们口中的食物。
可是干这一行干不长久,吃亏的人多了也就有经验了,知道我们九尾狐惯用的手段,猜到山洞里的是我们,便会狠心放一把火,我的很多兄弟姐妹几乎都死于火下。
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了,我们九尾狐族自然不能落后,我们一族别的不说,就这狡猾…咳…聪明劲,那是很少有其他种族能比得过我们。
我们将自己隐藏为普通狐狸观察着人类的行动,逐渐学会了修炼,甚至后来能化为人类模样女子的模样诱惑他们。
还真别说,真的是也有一诱一个准,人类有些时候还蛮蠢的,难道意识不到主动送上来的美人有毒吗。
而人类唯一能看出我们真身的方法便是吃我们的肉,可面对现在已经学会修炼的我们,人类那里会是对手,就这样我们九尾狐一族也在人家潇洒了好几十年,吃过的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很多神看不起我们吃人,要惩罚我们,唉,这物种不一样,我们吃人还不跟人吃那些鸡鸭一个样,竟然不让吃。
不过这件事仿佛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什么给这个神当个妾,那个人类当个妻,还别说,这一招是挺好用的,尤其是我们九尾狐一族,化形几乎找不出来丑的,靠着智慧和外貌,我们九尾狐一族逐渐壮大起来。
因为开了智,族里许多狐狸本意是想诱惑人来吃,可最后有些反被人类打动,决定留在人类世界。
这也就导致凡界对我们的评价好坏参半,我们族里一旦有狐做过的恶事被宣扬出去,那些人就会说我们是恶兽,对我们喊打喊杀,我们几乎不敢出现在人类的地盘上去。
可又一旦我们族里有狐为人类做了好事,那些人又称我们为祥瑞,吵着要为我们建立雕塑,驱灾求和。
我们狐族虽然是一个种族,难道就不能有好有坏,非要用一件事来定义我们!
我有个姐姐遇见了一个山野砍柴的樵夫,于是人类女子模样在路边假装扭到了脚,男子果然识趣地将我姐姐背回了家。
姐姐听说爱上她的人类肉会更好吃,于是在她的诱惑下,他们之间的确暗生情愫。
可姐姐却慢慢也沉浸于其中,最后,甚至在怀孕时,因为灵气不稳偶然现出了原形。
那樵夫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结果在第二天晚上,联合村里的居民将姐姐杀死,并分食了她的狐身。
我就是想报仇,也因为他们能看出我的原型不敢接近。
就算有了姐姐的先例摆在那里,族里还是有狐狸宣扬着爱情,和人类在一起。
唉,族里的公狐狸也吵吵着说我们没有人类女子的温柔,和人类相爱的狐族前仆后继,真正结局好的却没几个。
真是傻子!
吾只冷眼瞧着,没有半分感觉,看吧,爱上食物,这就是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