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
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历史性难题,具体表现为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的紧张关系问题。笔者强调指出,不能使用“传统—现代”二分法来分析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因为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之间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还包括了“并存”、“联结”等多元的关系。笔者对“文化保守主义”既批评又继承,试图基于马氏静态的、古典的“文化功能论”和费氏的“文化开发利用观”,提出一种动态的、新古典的“新功能主义”观点,即把老字号、老商街视为文化遗产,从其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角度,探索文化遗产的新功能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老字号、老商街既是城市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城市经济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显示:老字号、老商街作为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体现出来了几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新功能。在城市复兴的经济社会转型中,文化遗产必须要有新功能,才能够有存在和发展的新价值。
关键词:文化遗产,城市复兴,文化功能论,新功能主义
NewFunctionalism:TheNewValueofCulturalHeritageinUrbanRevival
ZhandJijiao
(InstituteofEthnologyandAnthropology,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的城市发展也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个城市掀起了古城区、老商街的改造高潮,有不少历史文化遗产被损坏甚至流失,加速了城市古城区、老商街的衰落。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濒临枯竭,城市政府不得不把老字号、老商街之类几乎被人“遗忘”的老旧历史文化遗产,视作城市复兴中的一块值得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宝藏。
1、对城市复兴的有关探讨
2、分析框架:新功能主义——探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一种新研究范式
笔者认为,马氏于70多年前提出的“文化功能论”(1944),是一种古典的、静态的“功能论”;费氏于10多年前提出的“文化开发利用观”(2001),是一种基于中国国情、比古典“功能论”更进一步的新古典说法,但是,此说法有待深入和完善。笔者试图基于马氏的“文化功能论”和费氏的“文化开发利用观”,提出一种新古典的、动态的“新功能论”或“新功能主义”观点,即把老字号、老商街视为文化遗产,从其在城市复兴中的新价值角度,探索文化遗产的新功能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关系。
三、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的新功能
1、对“文化保守主义”的评述和继承:提出“新功能主义”
2、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新功能的几种类型
城市复兴是我国大规模经济社会转型的一个具体进程。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老字号和老商街之类的文化遗产与城市复兴并非只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其中,包含了老字号、老商街与城市复兴之间的并存、联结等多种不同的关系;作为文化遗产的老字号和老商街之间的搭配或结合,可能会在城市复兴当中形成两种类型的功能转变或新功能。
表1:海口市府城“消失的老字号”名录
序号
名称
经营内容
现在地址
1
统书斋
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具体不详
从事印刷和装裱书画
文庄路南面中段
2
宝昌号
20世纪50年代初
照相馆
文庄路75号文教书店的西侧
3
琼福安
20世纪20、30年代
私人药店
忠介路
4
永福号
5
庆和行
6
冯仁安
7
焕光号
经营油盐酱醋、香烛冥纸
8
广兴行
9
万利号
10
开汉店
11
万福行
布匹、烟酒
12
吴善记
五金、水泥
13
兆昌腊肠店
熟食
14
明记制鞋店
鞋
15
仕发隆熟烟店
烟
16
云霞
1934年以后
17
唯一
18
好莱坞
19
云光
20
琼州茶楼
1980年
茶、戏曲
21
大众饭店
1960年以后
饮食
22
琼山照相馆
3、文化遗产在城市复兴中新功能的几个层次
老字号、老商街作为城市固有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城市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中必须要有新功能,才能够在城市复兴中有存在和发展的新价值。从城市整体功能的角度,作为文化遗产的老字号、老商街在城市复兴中的新功能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作为文化遗产的承载体,老字号、老商街的新功能体现在为城市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再现了城市的历史文脉。比如,海南省海口骑楼老街及街上的各色老字号、福建省福州市分布于三坊七巷各处的老店铺、老商号等。从整个城市文化结构来看,一个城市需要有一条或几条可以留着人们乡愁或集体记忆的老街区。一条或几条拥有着众多悠久历史的老字号及其深厚文化底蕴的老商街,凝聚了这个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文化、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
第二个层次,作为文化遗产的承载体,老字号、老商街的新功能,不但体现在保持了城市风貌的整体性、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化的延续性,而且在城市复兴中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了,实现了新的功能转变。老字号、老商街在城市复兴中“旧瓶装新酒”,逐渐转变成为城市新名片,不但实现了老字号、老商街自身的现代化转型,同时也实现了城市传统商业与现代旅游业、现代休闲消费的成功对接。比如,前面所述的杭州市的河坊街和北京市的南锣鼓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