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艺术家NoaHaim,是一名建筑专家,设计师,记者和特约编辑。2004年毕业于荷兰鹿特丹的建筑学院,曾先后在多家国际建筑设计公司就职。
2009年NoaHaim开始她的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集纸美学)创业计划,她的口号是: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设计师与艺术家。
不久之后,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正式诞生,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设计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纸艺设计作品。
#拼出来的艺术
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创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作品采用了许多个互锁结构的多面体拼接形式。
▲经典的Octet-truss结构模型
富勒为此在结构领域,为发明的“Octet-truss”(八面体桁架)结构申请了专利,该结构如今已成为世界各地建筑物中的经典元素,也成为了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的主要创作工具。
工作室融合Octet-truss的原理与富勒的想法,将纸张与结构相连,既可以吸引受众参与,也富有教育意义。
集纸美学将富勒的结构转变为折叠成三维多面体的外包装纸格。这些包装与集成的纸质接头紧密结合,也允许多个包装相互连接。桁架可以在多个方向上组装,产生不同的三维图案。通过这种方式,集纸美学增加了大型纸制艺术品创作的可能性,不需要传统作品的螺栓或环氧树脂水泥,所需要的只有剪纸工具。
在创作中,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结构关系进行模块化组合,在不同的连接处翻转扭曲组合,这种拼接方式使处理数学原理的方式变得有趣,近乎直观。
#探索设计的加法边界
在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多年来的设计中,团队一直尝试运用创新的纸艺技术探索设计可以实现的多重可能性。
用设计带来美好祝福
2016年的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周年庆典,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用一个高5米的装置重新诠释了美术馆珍藏的马来西亚艺术家LatiffMohidin的油画PAGODASII,团队将绘画元素融合到这件回收纸板做的立体设计中。
作品细节中的宝塔与红灯笼
每个纸板的眼睛和顶部都呼应了建筑作品的造型,84个纸板机器人组成了这个高5米的宝塔结构,造型内部还填充有132只红灯笼。
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重新诠释了LatiffMohidin油画中表现的童年景象,也大量使用了亚洲文化中的节庆元素,将红灯笼附加于纸板结构内部,增加了庆祝氛围。体现了跨文化的沟通和理解。
用设计再现传统工艺
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
在2021年的韩国清州设计双年展上,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也带来了他们的独特作品,设计师努力探索如何将非物质韩国文化遗产和最先进的纸艺工程元素结合。
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设计的模型融合了Daemokjang(大木匠)和Hanji(韩纸)的传统工艺。
Daemokjang是一种传统韩国木结构建筑技术。Daemokjang的原理包括使用预切割木材进行现场组装,这些木材彼此互锁,而无需使用钉子。
大木匠工艺
虽然Daemokjang的原理体现在NoaHaim设计的动手关节和参与式现场建设过程中,但三维模块化系统的八角形几何形状则借鉴了韩纸。
Hanji是来自韩国的传统手工纸,通常钉在韩国传统房屋的木框门窗上。Hanji的传统设计还有线条,波浪,卐字,棋盘网格等。
一些传统的韩纸纹样
作品细节图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
作品内部连接方式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
用设计探索教育新方式
NoaHaim发现当孩子们开始玩纸上的“积木”时,他们凭直觉在不被框定的环境中创作,可以自由尝试自己的想法,也更清晰理解了不同的结构和几何关系。
由此,NoaHaim努力推进CollectivePaperAesthetics在实践教育中的运用,以期让孩子们在长期教育和理解我们的物理环境方面更有益。
优秀的艺术作品有时候用最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实现,简单的作品里也有感动的力量,集纸美学团队用设计带来美好祝福,连接多元文化、激发儿童创造力,努力用设计赋能美好,将设计带到每一个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