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件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打造的“狗宅”来到成都
似乎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比狗拥有更多人类的赞美。
作为“人类的好伙伴”,
狗承载了人类太多的情感期待,
比如忠诚、信赖、不离不弃。
然而,即使在拥有相当数量爱狗人士的成都,
也鲜少见到专为狗狗打造的舒居华宅。
不过就在本周,成都新津的知·美术馆,13栋从“狗情”出发,
由国际知名设计师打造的狗宅却得以陈列和展示,
“狗”和“建筑”,
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元素被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为了爱犬
7月21日-9月20日
知·美术馆地址:
成都市新津君山路1号
早上10:00-下午5:30
逢周一闭馆
人物介绍
原研哉:1958年出生,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会成员、武藏野艺术大学教授,2002年开始担任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从事了许多深深扎根于日本文化的设计工作,如长野冬奥会开、闭幕式的节目纪念册、2005年爱知世博会官方海报等。近年来,原研哉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策展活动中。如“重新设计”、“触感”、“引人兴趣的媒介”及“住宅视野”,这些展览都注重于价值观的革新。他的著作《设计中的设计》和《白》等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欢迎。其担任的职务包括:日本设计中心株式会所董事长、日本设计委员会理事长、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副会长。
隈研吾: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当今日本建筑界的领军人物,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曾获得国际石造建筑奖、自然木造建筑精神奖等。
他所思考的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
成都商报记者王游之
摄影记者张士博
狗,也应有自己的居所
“当整个世界都围绕着人类的需求被建造时,无形之中,人类的朋友———狗只能被动地适应为人类的生活与居住设计的环境。”在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的眼里,并不只有人类才配拥有量身定制的生活空间,狗,作为依存在人类身旁的小生物,也可以拥有以它们的“身材”作为设计标尺而建造的居所。
2011年,原研哉发起提案,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和建筑师加入,为爱犬建造一个新家。在他看来,虽然建筑本身很难跨越国境和文化的鸿沟,但狗代表的却是一种广义的国际性平台。“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狗,不仅如此,人们对狗还有一定程度的兴趣,它是一个大家可以产生共鸣的载体。”
这个新奇而独特的创意项目很快吸引了不少设计师加入。1年后,包括原研哉自己在内,13位(组)明星建筑师、产品设计师、交互设计师,分别交出了13件为不同类型的狗狗设计的住宅作品。他们中不乏荷兰建筑师事务所MVRDV、德国设计师KonstanticGrcic以及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隈研吾这样的大家。
设计,以狗为中心
这13件大师出品的“狗宅”体现了设计师们浓浓的“狗本思想”———针对不同品种的狗狗,去打造适合特定犬种习性、大小等特性的创意狗屋,作品中还展现了设计师们把人类抛诸脑后的哲思———设计不再以人为中心。
本着这样的设计出发点,你能看到腿短的腊肠犬拥有了一个用木板搭建成斜坡样式的新居。设计师大胆猜度着腊肠犬的心理———认为四肢短小的腊肠犬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无法和主人进行眼神交流,而借助斜坡,腊肠犬就能提升自己到一个接近主人视线的高度。
在这个为腊肠犬打造的新家中,两个“座椅”以低缓的斜坡相连,主人斜躺着看书,腊肠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爬上较高的座椅,与主人深情对望。
而好动的比格犬拥有的则是一个有楔形尖角的摇摆建筑———设计师阐释说,比格犬聪明活泼,总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因此,它的家应该是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舒适安静的空间。依靠狗宅底部圆滑的曲面,狗狗进出它的房间时,这个“家”都会回应一个微妙的震颤。本身也是一名养狗人士的妹岛和世为比熊犬设计的住宅更像一朵用毛线织成的云团,狗狗可以在环状空间中容身。妹岛和世希望,当比熊犬坐卧于它的家时,建筑能与它融为一体。据说,设计完成后,首只试验入住的比熊犬很快沉浸在了这个与自身毛皮几乎一模一样的窝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些狗屋的设计稿与搭建方法,都放在名为ARCHITECTUREFORDOGS的网站上,方便世界各国的爱狗人士上网观摩下载,并亲自动手为爱犬建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小窝。
中国首次以“狗宅”为主题的建筑设计展
2012年,原研哉策划了展览“设计:为了爱犬”(ArchitectureforDogs),13件大师级的狗宅作品相继在迈阿密艺术巴塞尔、洛杉矶长滩美术馆、东京TOTOGallery-MA画廊展出,成都知·美术馆是该展的全球第四站,也是中国首次以“狗宅”为主题的建筑设计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的展览还带来了一件在前三次展览中从未展出过的新作品———隙间椅子。这件新作品更像一把变形的椅子,在椅子的椅背后侧专门留出了一个空隙,供狗狗蹲伏。原研哉介绍,这件作品是在东京展览时,从参观者问卷中征集到的创意,出自一个非设计专业出身的女孩之手。
“这个作品跟之前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它更加照顾到了狗的情感,狗喜欢占座,因为它对人有依赖。”原研哉说,人与狗之间应该保持什么样的距离,在这个作品中有比较充分的体现。
据知·美术馆公共教育与媒体主管黎潇楠介绍,成都站的展览现场最受参观者青睐的狗宅是一个由木框架搭建成的狗狗专属蹦床。这个狗狗蹦床由东京的设计组合TORAFU打造,构造非常简单———在简洁的木质框架上覆盖狗主人的T恤,就构成了一个个性化的犬屋,而主人的衣服则是屋子的主材。设计师发现,很多宠物狗最眷恋的是主人的气味,无论是衣服的味道还是质感都可以让狗狗充分放松下来,主人的旧衣服还可以根据季节随时变化。
据称,这件作品也是所有作品中首个被“成套”出售的建筑。黎潇楠透露,有可能在设计展期间,向中国的参观者出售这个别致的狗宅。
老君山下大师把成都的山水融入建筑
除了展览本身足够吸引眼球之外,坐落在成都新津老君山下的知·美术馆也是一大亮点。知·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由日本著名建筑大师隈研吾操刀,VI(视觉识别系统)则由原研哉负责。这也是隈研吾在中国设计的唯一一座美术馆建筑。
美术馆远望是由两个有折线的体块叠加在一起,造型感非常强烈。多个邻水空间的打造,从天而降的悬挂瓦片造型,让美术馆与自然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
“尊重建筑所存在的环境”是隈研吾的基本思路。因此,整个美术馆都与其身旁的老君山相呼应。建筑的线条与框架成为了眺望山的窗口,通过瓦片元素的叠加和水域的营造,老君山本身的道教元素也得以彰显,通过水来衔接天和地,达到天、地、水相融的境界。
隈研吾介绍,根据他个人的理解,道教尊崇自然与人之间一种融合的关系,而水系丰富是成都的特点,因此,在美术馆设计时,水的运用成了设计的重点着力之处。站在美术馆内就会发现,即便在三楼这样的高度,因为缓坡式的玻璃阶梯设置和临水空间的打造,参观者常会浑然忘记建筑的高度。
瓦片也是整个美术馆不可忽视的设计元素。无数块瓦片通过纤细的钢丝连成一线,从美术馆的顶层拉伸至底层的水域,仿佛从天倾斜而下的雨滴。
13位(组)设计师
13种狗狗
13个妙趣横生的空间造型
1犬吠工作室+DACHSHUNDSMOOTH:跟腊肠犬的亲密接触
这款住宅,既是阶梯,又是dogrun,还可以是人和宠物狗共同休息的场所。
2原设计协会+JAPANESETERRIER日本梗犬:日本梗犬的“灯”下生活
原设计协会这次的参展作品是用一张纸制作出的建筑,也可以吊在天井当装饰物。
3内藤广+SPITZ波美拉尼亚丝毛狗:狐狸犬的消暑坐榻
内藤广为狐狸犬设计的这款坐榻,把圆筒和木材用橡皮筋连接在一起,在中空部分放入冰,便成了宠物狗消暑用的建筑。
4康士坦丁·葛切奇+TOYPOODLE玩具贵宾犬:贵宾犬的梳妆台
康士坦丁·葛切奇别出心裁地为爱美的贵宾犬设计了一款可以自己看自己模样的化妆台。
5MVRDV+BEAGLE比格猎犬:比格犬之家
这个底部有弧度的狗屋每当狗狗进出时都会轻轻摆动,似在与狗进行交流,又像个狗狗的大玩具。
6Reiser/Umemoto+CHIHUAHUA吉娃娃:优雅的吉娃娃爱“橘装”
RUR这次为优雅、袖珍的吉娃娃专门设计了一款可以和宠物犬一同旅行的建筑。
7TORAFU建筑设计事务所+JACKRUSSELLTERRIER杰克罗素梗犬:猎犬最爱旧衣服
8坂茂+PAPILLON蝶耳犬:蝴蝶犬的迷宫
一向以纸为设计素材的坂茂为蝴蝶犬们贡献了一款最容易上手的狗屋设计。他将数个以纸管组成的纸板随意弯出角度与弧线,最终形成狗狗最爱的钻来钻去的空间。
9妹岛和世+BICHONFRISE卷毛比熊犬:跟卷毛比熊犬捉迷藏
这款住宅如同更大号的比熊犬,让它能随时感觉到和同伴依偎般的温暖安心,以达到“狗屋合一”的效果。
10藤本壮介+BOSTONTERRIER波士顿狗:波士顿梗犬的王国
这一用槐树材组成的格子状架子,既可以是小狗的后花园,又可以是主人的储物架,甚至是放置在家中的一件摆设。
11伊东丰雄+SHIBA日本柴犬:日本柴犬的移动狗屋
小狗很享受每天和主人一起散步的时光,伊东丰雄便设计了这款散步专用狗屋。
12隈研吾+PUG哈巴狗:“山”里的哈巴狗
隈研吾这次为哈巴狗把零件组装起来,变成像山一样的形状,宠物狗可以自由地上下内外嬉耍。
13原研哉+TEACUPPOODLE茶杯贵宾犬:茶杯贵宾犬的迷你狗屋
原研哉以茶杯贵宾犬的身量设计台阶和平台,狗狗跑上台阶后,就能看到坐在狗屋上的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