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找到是缘起,找不到是缘尽。
这样的事件需要扼杀在摇篮里,几乎是整个社会的共识。
可最近各位都看到了,领养小孩的直白与迫切赤裸裸出现在了月活三亿用户的小红书中,荒诞的让人不敢相信。
“刚出生的婴儿有人领养吗?”
“重金收养”“我想领养女儿有吗”“蹲”“我要”……
而这一切,在随处可见的阴暗面已然蔓延了一年之久……
明码标价的“非法送养”
5月21日,知名打拐志愿者上官正义一条微博砸开了这摊死水,小红书长期存在所谓送养孩子、领养孩子,贩卖出生证及上户口等违法行为;甚至有胎儿还在腹中,就已经在这里公开预订“送养”,这些送养,实为明码实价的金钱交易;并呼吁小红书平台能够给予高度重视,履行监管责任。
当日,小红书平台官方账号“薯管家”发布了“关于非法领养违规内容的治理公告”,称传播“领养、送养孩子”属于违法行为,平台将对违规内容将从严处置下架。
▲图源:小红书
说实话,这样的事情发生在2024,一个近乎国民级的APP中,让人颇感意外。
如果情况属实,这里很可能存在一条“网络贩婴”黑灰产业链,披着“反人口贩卖”的外衣,当着白日下的魔鬼。
根据一些媒体信息采集,了解到一部分“母亲”还是未成年人身份,只是擦枪走火没有能力照看不得已出此下策,而不同的小孩标价各不相同,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这背后,监管的失位是酿成大错的重要原因。
人们疑惑,一个用户规模庞大、口碑良好的成熟APP,是如何酝酿出这样低级的错误,难道只是单纯的监管问题吗?
出现了一年多没被发现?这大概率不全是监管的问题,而是长期处于增长焦虑下的平台价值观的扭曲。
一个明牌打出的“婴儿领养”字眼,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流入了内容广场,风险检测真的有做吗?
在我的理解里,这些是随着产品做大必须跟上的措施,并且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一旦你用善意去相信不会出现类似风险,那么不用怀疑你已经掉进了风险挖的坑里。
毕竟自由伴随着毫无节制的语言狂欢,可酝酿出新的暴力与伤害很可能是我们所承担不起的。
很显然,不良内容和黑色领域是层出不穷的,平台应该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尤其是这些低级问题,这是由弱小走向茁壮的必经之路。
现在看来,这件事还没有给小红书带来多大的公关压力,某种意义算得上一件好事,吃过亏及时更正,把危机意识钉死在脑门上。
《喊山》是部让我一个大老爷们几度泪眼婆娑的电影,讲述了一个“被拐卖女孩”被现实撕扯与诋毁的伤痛,当内心的呐喊撞上现实的压抑,一个鲜活的血肉之躯早已跌落在无边的困境中。
▲图源:电影《喊·山》剧照
庆幸的是,全社会都在为杜绝类似的悲剧付诸全力。
今年3月18日,全国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部署会召开,部署从即日起至2024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
在这样的节点下,当然不允许在社交网络平台公然叫卖的违法行径,可悲的是,许多人也在无意中成为了犯罪团伙下黑手的帮凶。
应当看到,如今有不少团伙借助网络平台的便利搭建起新的交易桥梁,作为普通人一定要知悉其中的犯罪事实。
更何况,披着领养外衣下的“蜜糖”,还存在着诈骗风险,在双方协定好一笔不俗的交易金额后,送养人拿到钱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而被骗的人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贩卖拐卖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而是整个社会都需要为之付出代价的“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