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又名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属嗜神经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病死率可达100%。近年来,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1700万人被犬等动物咬伤,其中约6万余人死于狂犬病,该病始终高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数前列,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定造成了严重危害。2015年1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发布了用以消除人类狂犬病并可每年挽救数万人生命的新框架。框架呼吁采取3要行动:要使人用疫苗和抗体能够负担得起;确保被咬人员得到及时治疗;开展大规模犬类疫苗接种,从源头上解决疾病问题。目标是2030年在全球消灭由动物传给人的狂犬病。
一、狂犬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
我国狂犬病疫情近年来持续下降,广西、贵州、广东、湖南、四川、河南等狂犬病高发省份疫情大幅下降,但疫情形势依然严峻。近10余年来,我国狂犬病报告发病的最高峰为2007年,报告3300例,波及984个县区,此后狂犬病发病数连年下降,2017年全国共报告516例病例,较高峰下降84.4%,波及362个县区,较高峰下降63.2%,实现了狂犬病消除路线图的控制阶段目标,开启了狂犬病消除阶段的征程。2018年1-6月中国狂犬病发病数为202例,死亡人数为197人。
2011-2018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及死亡数
2017-2018年中国狂犬病发病数及死亡数
2015-2017年中国狂犬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二、狂犬病高发人群及年龄分布情况
1、狂犬病的高发人群分析
据统计分析,狂犬病患者以农民,青年、学生儿童居多,这3类人群占全部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5%、16%和8%。其中,超过90%的狂犬病患者生活在偏远农村。此外,男性比女性多,男性患者数量约为女性的2倍,在14岁以下的感染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37:1。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男性好动,外出活动频率高于女性有关。
2、狂犬病发病年龄分布情况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其中超过68%的患者年龄低于30岁。据不完全统计,1996~2008年近25%的病例为15岁以下儿童。
三、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情况分析
2014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946.96万份,年度批签发总数较2013年同期增长25.43%。2015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为7859.30万份,年度批签发总数较2014年同期增长32.16%。2016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711.57万份,2017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总量为7780.73万份。
2010-2017年我国狂犬病疫苗批签发数量
2017年我国狂犬病疫苗不同类型批签发量占比
四、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在被狗咬伤之后,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保护,可预防狂犬病的感染。但是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伤口处置不当
被狗咬伤后,如果不对伤口进行妥当处理,很容易造成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低下。因为狂犬病病毒是从伤口表面进入人体的,不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会有更多的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其次伤口包扎的方式不妥当,也会使狂犬病病毒有机可趁。伤口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狂犬病疫苗的效果。
2、接种方面的因素
(2)疫苗接种的位置不对。狂犬病疫苗不应当接种到臀部位置,因为臀部的脂肪比较厚,由此产生的免疫力会受到影响。
(3)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对身体多处被狗咬伤的患者没有将抗狂犬病血清稀释以后伤口全面浸润注射,会导致疫苗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但是如果使用抗血清过量也会影响到机体的主动免疫,影响疫苗的免疫作用。
(4)将抗体和疫苗使用同一只注射器进行注射,也会影响到疫苗的作用。
3、疫苗的因素
当前国内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主要是纯化地鼠肾细胞和Vero细胞疫苗。狂犬病疫苗根据性状分为液体型和冻干型。液体型的疫苗利于注射,但在运输过程中稳定性较差,如果温度出现大幅度升降,或储存的环境不适宜,会影响到疫苗的活性和稳定性,降低或免疫效果。其次是狂犬病疫苗应当在人体当中快速产生抗体中和入侵的狂犬病病毒,但是含有氢氧化铝佐剂疫苗产生抗体的效率比较慢,无法及时产生有效保护的抗体。所以一部分被病犬咬伤的患者很可能因为抗体产生的效率问题出现免疫失败。
五、预防措施分析
1、伤口及时处理
2、科学注射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疫苗通常成年人会在上臂的三角肌进行肌肉注射,2岁以下的婴幼儿可以在大腿外侧的肌肉上进行注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病疫苗和抗血清在联合应用时应该注射在不同的部位,避免使用同一支注射器在同一部位注射。
六、狂犬病防控策略
近年来,我国多地通过加强狂犬病免疫、监测、检疫行为,规范和加强犬类饲养场、宠物诊疗机构和交易市场的管理,促进了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狂犬病疫情及人间狂犬病的发生和蔓延。
1、政府重视支持,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2、做好人间狂犬病预防,及时接种疫苗免疫
对于狂犬病,目前还没有可以治疗的有效药物,只能预防。一旦被犬猫咬伤,对受伤者一定要及时、全程和足量地接种疫苗。同时要注意3要素,彻底清洗伤口,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疫苗,否则影响效果,导致发病死亡。其中,如果病例的暴露部位距中枢神经系统较近,会导致潜伏期的缩短。因此,对于头颈部狂犬病暴露的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同时要重视伤口的规范冲洗消毒和被动免疫制剂的注射。
3、加强犬类等宿主动物的管理,控制传染源
捕杀野犬,加强检疫,对家犬定期预防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目前病犬仍是本病最危险的传染源。WHO狂犬病专家建议,将控制狂犬病方面的精力从优先于人群暴露后的治疗转到狂犬病的防治上,对犬实施大规模免疫是一种经济和人道的措施,是目前公认控制狂犬病的有效途径。狂犬病暴发后,建议按现有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来进行分区域管理,包括对犬只进行隔离观察、限制流动及免疫,而不是大规模的全面扑杀。对流浪大由政府进行人道捕捉收容并隔离免疫。
七、犬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犬类养殖存在着饲养方式落后,进入流通领域犬的数量多;养犬户数多,犬只基数大,流浪犬数量多;犬狂犬病疫苗免疫率低;犬只管理涉及部门多,存在管理真空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大了狂犬病由犬类向人类传播的风险。对于宠物犬和观赏犬更要严格执行免疫程序,这样才能减少狂犬病的传播,保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