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提醒,一些扫码活动以明显高过实际情况的高额返利骗取市民参与,实际上为窃取个人信息。市民在扫码前一定留意是否为官方发布。
3、限时大抽奖。“大公司开展抽奖活动,一等奖iphone6一部。”此类骗局一般设有较长抽奖等待期,当市民填写信息期盼大奖时,犯罪分子已经利用所获信息开展下一步骗局。
网警提醒,市民必须提高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警惕性,这些疏忽可能成为你个人财产被骗的先决条件。切记莫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4、高薪急求贤。“上市公司人才短缺,急招人才请投简历。”此类信息一般比较容易识破,但是对于一些急于求职的年轻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可能将个人资料寄给所谓的“公司”。
网警提醒,一般公司招聘会都有详实的公司概况、地址、联系方式、岗位需求等,求职者需与人事部门直接对话,并上网查询、充分了解公司信息才可。
网警提醒,领养宠物犬需经过严格的手续,这样对领养人和宠物犬都有保障。
6、集赞去旅游。“只要在朋友圈集得80个赞,即可免费获得港澳双人三天两夜游。”当受害人集满80个赞后,将截图发过去,会寄过来一张活动贵宾券,只不过贵宾券有猫腻,根本无法真正使用。
网警提醒,这种免费集赞就是“零负团费”的翻版,很可能被强迫消费,一般集赞最好选择本地活动,举办方应当是认证的官方公众号且有实体店。
7、回复换礼品。“回复心形符号达到20个,可获赠手机一部,仅剩10台,先到先得。”当受害人达到要求时,犯罪分子会以邮寄费、税款等多种借口让受害人汇款,一旦汇出,有去无回。
8、低价奢侈品。“名品折购、海外代购,全场1折。”看上去很诱人,但转账时,犯罪分子会编出商品被海关扣押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支付关税,否则根本收不到商品。
但令娜娜没想到的是,随后,有两位朋友陆续告诉她,“给卖家打款以后,卖家就消失了”。虽然两位朋友都没有责怪自己,也没有向自己追讨赔偿,但娜娜一直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