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国际昆虫基因组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年过七旬仍坚守在科研一线。
他曾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并受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式”。
春节放假前两天,我们来到了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见到了刚结束21天“隔离生活”的三田和英教授。
在三田教授的办公室里,有三只“小朋友”,黑酱、花酱和黄酱,就是他收养的校园里的流浪猫。“酱”是日语里对小孩或者可爱女孩子的称呼。
今年74岁的三田和英教授,曾任日本国立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昆虫基因组实验室主任,特别高级研究员,是国际昆虫基因组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记者聂莹:还有两天就是春节了,大家都赶着回家过年,您为什么反而从家里赶回学校呢?三田和英:我办公室里饲养的昆虫非常重要,它们是实验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资源,对我们的研究非常必要与重要,所以我每天都要饲养它们,给它们喂食物。
盒子里的这些虫子,就是三田教授守护的“小宝贝”,在春节期间它们将迎来生命里的关键期。三田教授告诉我们,大概4天后,实验室里斜纹夜蛾的卵就会孵出幼虫。
斜纹夜蛾是亚洲重要的农业害虫,和家蚕同属于鳞翅目昆虫,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和昼伏夜出的特性,为传统害虫防治手段带来巨大的挑战。2013年,从日本退休后来到西南大学的三田和英教授,为弄清斜纹夜蛾的基因信息,发起并主持了“国际斜纹夜蛾基因组计划”,联合中、日、法、印、美、德、澳等多国展开了共同的研究课题。
聂莹:关于斜纹夜蛾,最近有什么新的科研发现和科研成果吗?三田和英:对植物来说,它们自身是不希望被昆虫吃的,植物也会通过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防御反应。这种有毒的化学物质,叫做生物碱。但是斜纹夜蛾吃了这种生物碱,它们可以自行解毒。因此,我们想知道是什么机制让斜纹夜蛾避免了植物中生物碱的毒副作用?是什么基因产物让斜纹夜蛾能吃各种蔬菜或植物的?聂莹:你们找到其中的秘密了吗?三田和英:我们发现它们的基因组中存在很多解毒基因的拷贝,这是斜纹夜蛾非常独特的特性。
通过解读农作物害虫斜纹夜蛾体内的“基因密码”,为夜蛾科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新发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鳞翅目昆虫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与此同时,三田和英教授还长期致力于家蚕基因组研究,和团队共同完成了国际家蚕基因组计划,并协助团队建设了国际一流的家蚕突变基因定位克隆平台。2016年,因其在科研工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三田和英教授获得了在华外国专家最高奖项——“中国政府友谊奖”。
2019年,三田教授唯一一次因为私事请了两天假去北京,这次他不是为了抓虫子,而是受邀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阅兵式”及天安门焰火晚会,这样的礼遇让这位在华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感触颇深。
聂莹:那天的感受还记得吗?
三田和英:我觉得中国发展得太迅速了,不仅是国庆节那天的北京,我每年都访问重庆和西南大学,但一年又一年,我都看到城市很大的变化,我觉得现在的重庆和东京很像。
三田教授的个人生活非常简单甚至朴素。三田教授的助手回忆说,三田教授每天背的书包,肩带磨得快断掉了还在背,后来学生实在看不下去了,送了一个新的书包给他。还有一次,她无意中看到三田教授衬衫的衣领,已经磨得特别粗糙了,因此建议他换一件新的。但三田教授告诉她,他一年四季就只有两件衬衫,来来回回换。助手说:“所以你们可以看到,今天三田教授一定是为了这次采访才换了一件新的衬衫。”
聂莹:但是三田先生,您有体面的工资,还有安家费,您完全没有钱方面的问题呀!三田和英:我自己不需要用那么多钱,我每天的生活就是在这里做研究,观察虫子,每天和学生都有新的发现,这些就是我最大的乐趣。
聂莹:对您来说,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三田和英:对我来说,第一是科学研究。第二是我的家庭,家庭除了家人还包括我的猫、我的学生,都是我的家庭成员。第三是和平,我愿意生活在一个非常和平的世界里。
聂莹:您今年已74岁了,打算干到多少岁退休呢?退休之后的生活有什么规划吗?
三田和英: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我想继续工作下去。因为现在进行的科学研究就是我最大的乐趣。所以只要我身体健康,就一直坚持下去。
(转自:重庆广电第1眼新闻2022年2月10日报道,记者:张嘉聂莹张帆曾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