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条件与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不少人基于兴趣爱好与其他原因饲养各种小动物,宠物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吸猫撸狗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常态,由此催生宠物美容、宠物寄养、宠物医疗、宠物殡葬等宠物产业。为了解当前公众的养宠状况及宠物消费情况,南都民调中心日前发起调查,对回收的1060份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于近日发布《宠物消费调查报告(2022)》。
超八成受访者有养宠经历,精神寄托需求与日俱增
南都民调中心就本次调查数据与2020年同题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近两年,养宠人士不断增加,宠物成为精神寄托的现象更加明显。本次调查显示,84.12%的受访者有养宠经历,其中59.81%的受访者正在养宠,比两年前多出6%。进一步交互分析发现,目前养宠的受访者以90后、80后居多,比例分别高达73.60%、72.17%;受访者月收入越高,养宠的比例也就越高,月收入在30001-50000元、50001元以上的养宠受访者分别高达81.48%、88.89%;城市化水平越高,养宠的比例也越高,居住在北上广深的受访者养宠比例达82.07%。养宠人群逐渐呈现年轻化、高收入、城市化等特点。
另一方面,问及受访者饲养宠物的原因时,喜欢小动物、提供精神寄托、增添生活乐趣仍是主要原因,比例依次为64.78%、52.22%、51.65%。但与两年前相比,宠物陪伴、遛宠锻炼身体的需求表现更强劲。对于单身受访者而言,养宠物更多是为了陪伴自己,比例达到59.69%。
吸一口猫,撸一下狗,仍是当下宠物爱好者的消遣方式之一。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正在或曾经饲养过的宠物类型以狗和猫为主,占比分别为62.89%和43.63%,数量在1-2只之间。从不同群体来看,恋爱中、单身的受访者养猫的比例更高,分别是47.38%和45.56%,而已婚的受访者养犬比例更高,为65.90%。不同性别的宠主各有所爱。相较而言,男性受访者更爱养狗,比例达64.89%,女性受访者更喜欢养猫,占比为48.07%。
虐待与遗弃不容忽视,不理智养宠是主要原因
在“宠物热”席卷之下,宠主在享受吸猫撸狗快乐之余,也有不少人在养宠物上已然变了味,令人咋舌的虐待、遗弃宠物行为也屡屡被曝光。调查结果显示,有56.85%受访宠主虽没亲眼见过但有听说过虐待宠物的行为,还有34.09%表示见过虐待宠物的行为,仅有9.07%表示没见过也没听过。
张先生反映,去年8月11日上午,他的朋友在路边发现了一只被虐待的拉布拉多犬,朋友见状赶紧送往附近的宠物医院救治。不幸的是,这只狗狗在宠物医院待了不够两天便去世了,他和朋友都感到很难过和无奈。“我们的救助最后没有挽救它的生命,宠物医生说它出现全身感染的情况,是被长期虐待造成的。”
阿派关爱小动物社会发展中心是目前广东省内较大的一家宠物救助机构。对于虐宠行为,中心主任陈嫱女士认为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上来讲,就是大众认同的、肉眼可见的暴力行为,比如摔打、烫伤等人为伤害的身体虐待。广义上而言,就是没有给予宠物作为生命应有的尊重、自由、关怀、抚爱。
遗弃宠物也是一大问题。调查发现,41.55%的受访宠主表示身边人有过遗弃宠物的行为,自己有过的占9.35%,自己和身边人都有的占8.78%。仅有40.32%的受访宠主表示自己和身边人都没有过此类行为。相较而言,已婚或恋爱中受访宠主遗弃的比例相对较高,比例均超过10%,而单身受访宠主的遗弃比例为6.46%。
想养宠?先测测你是否适合
为减少不理性养宠导致的各种社会问题,养宠前应该慎重考虑。陈嫱建议大家在养宠之前可以考虑以下方面:一、是否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是否愿意并且能够支持日常养宠和宠物生病等费用;二、自身在现居城市的稳定程度,是否每隔几个月换一次住所,居住环境是否适合养宠;三、认真思考在宠物未来的十几年生命里,自己是否愿意陪伴它、爱护它。曾有媒体公布过养宠自测内容,想养宠的你不妨测试下是否符合条件:
1、选择养宠物,你是一时兴起还是经过了周全考虑?
2、对于宠物的习性,你了解吗?
3、包括对宠物疾病的防治和对人的影响,你了解吗?
5、你的家人同意你养宠物吗?
6、你和你的家人对宠物毛发过敏吗?
7、你能确定训练它、纠正它的不良习惯吗?
调查概述:
南都民调中心于2022年3月24日至3月31日期间针对养宠人群开展本项调查,通过网络推送和实地拦截访问的方式,共回收有效问卷1060份,其中男性受访者占58.36%,女性受访者占41.64%;从年龄分布来看,00后占20.49%,90后占55.81%,80后占20.02%,70后以上占3.69%;从受访者情感状况来看,恋爱中的占31.92%,单身的有30.69%,已婚已育的占20.87%,已婚未育的占16.53%;从受访者的月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1-8000元的占29.08%,8001-10000元的占27.38%,10001-20000元的占21.34%;从受访者目前居住地来看,23.70%的受访者在北上广深,25.78%在其他省会/直辖市,29.75%在普通地级市,13.69%在县级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占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