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年底,我国男性比女性多3049万。目前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527万人,女性人口68478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5(以女性为100)。
“20岁的小伙要找20岁姑娘,30岁的大哥也要找20岁姑娘,40岁的大叔他也喜欢20岁姑娘,50岁的爷爷他也想找20的,你说哪有那么多小姑娘给那么多人分呢!”
由此引发出深刻思考。
男女比例失调是中国现在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人口问题。男女比例失调,对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会造成冲击,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观念导致社会各个领域重男轻女现象严重。女性在生存权、教育权和发展权等多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或歧视,使得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总体不高,这种社会压力和角色定位激发了女性的潜能及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望和动力,特别是在国家倡导教育公平和社会鼓励男女平等的情况下,女性在不断努力,同时也在不断抬高对男性的要求。
而反观于男性,由于生男传家的传统观念对男性的保护以及男性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男性自信过于占优,因此无法对女性造成正确认识和认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女权维护者和男性尊严至高无上者的激烈辩论,甚至是引发大规模争吵,这都是因为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吃亏、被贬低的地方,而无法看到男女之间的互补性。
所谓的互补性,是人际吸引的规则之一,具体指双方在交往时所产生的互相满足的心理状态。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例如优柔寡断的人往往喜欢和果断的人在一起。除了互补性之外,相似性、熟悉与邻近、个人特征等都对人际吸引有影响作用。
而男女的互补性不言而喻,正如我们常人所理解的那样,一刚一柔,各有不同,无法完全代替对方。即便是从最原始的、生育的角度来看,精子不可能自己成胎,而卵子同样也无法自己凝聚成型。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对性别的传统观念,不该是盲目追求于谁高谁低、谁尊谁卑,而是应该更客观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尤其是在互相尊重的方面,认可彼此优点,互补互进,才能促成社会和谐进步。
作为一名男科医生,每次看到夫妻双方协同前来时,都会感叹于造物者的美妙,世界将性别一分为二,分为男女,是有其自然规律和道理可循的。阴阳交错,才能合为一个整体,而如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到达平等互助的境界,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