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纪需求分析报告

在八九十年代,人们结婚可以穿婚纱放鞭炮就已经算是很有仪式感了。现在的人结婚既注重婚纱照的创意又注重美观,即喜欢韩式婚礼有喜欢中式婚礼,即向往户外婚礼又想追求国外婚礼。人们对美好婚礼的追求和向往越来越多。如何让更多的人拥有更加美好的婚礼成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创5年来新高,达到1238万对,结婚消费也将达到近3万亿之高。

线上销售额和消费人数逐年上升,正在成为主流趋势。

但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在生活中更加独立和自主,恋爱和结婚不再成为人生中必须要有的事情。人们更加追求自我的快乐和独居的生活品质。

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生活,成为婚礼交易量的一大影响因素。互联网在发展,但是人们对于线上婚礼交易的认知还比较少。

希望通过本次需求分析,可以找到提升婚礼纪APP用户量和留存率的方法。

中国离婚登记对数自2002年以来连续10年持续增长。

随着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婚恋期,夫妻都是独生子女的“双独婚姻”现象逐渐显现。

“80后”的婚姻稳定度远低于平均水平,“闪婚”、“闪离”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80后”夫妻结婚仅1年左右,就因为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家长里短等小事打得不可开交,直至闹离婚。

“双独”婚姻家庭,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往往缺少宽容,婚后双方又缺乏对婚姻磨合的耐心。因此,草率离婚越来越多。

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施,为了贯彻民法典有关离婚冷静期制度的规定,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

新调整后的调整离婚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等。

离婚冷静期的政策实施以来,在网上掀起了一大波舆论,网友对其的看法不一。从新闻发布的数据来看,离婚冷静期会降低部分的离婚率。

但网友对其问题的看待不是离婚,而是结婚。结婚只要九块九,离婚冷静三十天。人们会更谨慎地结婚,闪婚裸婚的数量可能会有所下降。

2021年民法典的政策内容: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避免结婚索取天价彩礼,导致结婚率下降。

1)单身主义

单身,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根据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人,其中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单身人口规模甚至比英国、德国、法国的总人口之和还要多。

根据国家民政部统计,全国独居人口从1990年的6%上升到2013年的14.6%,单身独居群体日益庞大。

自2015年起,一人户占比逐年增加,2018年已上升至16.69%。

分城市看,散落在一线和新一线的单身青年分别占比达到29.7%、26.4%,合计占比超过50%,其中又以TMT行业从业者数量居多。

智联招聘联合珍爱网发布的《2018年职场人婚恋观调研报告》中,参与调研的职场人里面,68.33%处于单身状态。

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海口的单身率最高,87.5%职场人是单身。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职场单身率最高,达到77.23%,广州、上海、北京依次排在其后。

在谈到单身潮形成的原因时,《单身群体消费趋势研究报告》指出,青少年男女性别比失衡、女性婚恋观念转变、圈子小、经济条件较差以及择偶标准高等是导致单身人群规模日渐壮大的主要因素。

2)晚婚主义

晚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晚婚的年龄也是越来越晚了,这种社会现象离不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2018年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5-29岁结婚登记的人数最多。

2005年有一半左右的结婚登记年龄在20-24岁,结婚年龄大都比较早。

相较于2005年,2019年的结婚登记年龄相对较大,80%都在25岁以上,20-24岁的结婚登记年龄比例仅为19.7%,晚婚现象越来越严重。

人民日报微博发起的小调查显示,在28岁结婚的人数最多,占总计混人数的20.5%。

3)不婚主义

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很多人都选择了不婚。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这个家庭。

年轻人更注重自己的事业,他们不喜欢用婚姻拴住各自的事业、朋友圈。

比起“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他们更认可的是,人生的各个阶段不应以“25岁结婚”、“28岁生娃”这种年龄线划分。每个人的步伐是不同的,或快或慢,适合自己才好。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90后和过去几代人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不再是集体主义者,而更倾向于个人主义——一切从自身出发为最终考量。

结婚更多不再赋予其更多婚姻意外的意义,而是追求幸福这个命题。所以有41.7%的人表示遇不到那个可以让自己快乐幸福的伴侣宁愿独处终老。

4)离婚率上涨

中商情报网讯:2008年到2013年我国结婚人数处于上升的状态,2013年则是拐点,此后结婚人数连续6年下跌。

2018年全国结婚登记1013.9万对,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947.1万对,比上年减少66.8万对。值得注意的是,经济越发达结婚率越低。

2010年全国民政部门登记离婚201.0万对,离婚率1.85‰。

2018年民政部门登记离婚381.2万对。

2019年全国婚姻登记机关共办理离婚登记415.4万对,比上年增加34.2万对。

1)房价暴涨

房价上涨、买不起房成为年轻人不婚或者晚婚的首要原因。

回顾历史数据,房价从2004年开始大幅上涨,2008年受宏观调控与经济下行因素影响,房价出现了20年来的唯一一次下跌,随后房价在2009年强势反弹,涨幅高至历史峰值24.7%。

2010年开始,房价开始告别高速上涨期,涨幅维持在5%-9%之间,直到2014年,受经济环境影响房地产市场趋冷,涨幅也创下了近六年的新低。

2015年后,受到各方面政策利好推动,及股市获利资金转入房市等多重因素的助推,一线及重点二线房地产市场转暖,房价同比涨幅创“十二五”期间最高。

2016年,在去库存利好政策刺激、资产荒和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大量资金涌入楼市,使得房价涨幅进一步扩大至近七年最高值。

2017年,在新一轮调控之下,热点城市新房定价受限,房价涨幅有所收窄。

2018年,随着上半年三四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销售火热,以及部分城市放松审批高端住宅预售证,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涨幅再次扩大。

2019年下半年全国楼市普遍出现降温,部分城市新房打折促销力度加大,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涨幅收窄。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涨幅继续收窄。

2)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

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34元,比2019年名义增长3.5%,受疫情影响,增速比上年回落了4.4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1999年以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总体呈现上行态势,至2007年达到历史峰值17.2%,随后震荡下行。虽然2010年和2011年略有回升,但2012年以来增速持续下降,2015-2019年保持在8%上下。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GDP增速回落至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也回落至3.5%。

3)经济水平导致幸福感下降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结果显示,过去一年有43.81%的受访者感觉自己幸福。只有11.92%的人感到自己不幸福。四成多(44.27%)的人表示感觉一般般。

年收入对人们的幸福感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随着个人年收入增长至12万,感到幸福的人群比例逐渐增高。这个人群中,每10人就有6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4)蜜月旅行

2017年度蜜月旅游消费能力排行榜前十名的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杭州、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沈阳、武汉、重庆。

其中有4座城市人均费用过万,上海、北京以13600元、12100元位居冠亚军。

1)云备婚

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云备婚”成了九成新人的必选项,在线交易选择丰富、安全便捷、价格优惠成为主要原因,而KOC推荐、直播互动、备婚工具等也很受新人的喜爱。

2)科技使出轨率上升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好友很多、网速很快,一天可以爱很多人。

科技的发展,生活节奏变快,以及人口流动量大造成的异地恋数量上升,让更多人钻了科技的空子。

同时跟很多人暧昧、恋爱,甚至有已婚人士谈婚外恋,手机跟多个人聊天,一天跑多个地方约见不同的人。很多人对爱情的忠贞度大大下降,这是导致很多人恋爱失败的原因。

全球性调查显示,出轨女性有18.9%是全职太太,为所有职业最高。女性30多岁时,集中进入婚姻的“七年之痒”,婚姻中的激情早已被平淡的生活取代,面临外界诱惑,女性很可能情不自禁。

同时,这个时期,家庭生活较清闲富裕,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么费心,女性成熟的气质会吸引一些男性。

2016年一项颇有规模的在线调查又显示,中国人劈腿或出轨的比例可能更高。

这份有近7万人参加的问卷显示,约60%中国男性曾有一次或多次出轨,女性则有40%左右。

在出轨的份额中,男性更容易多次出轨,而女性只出轨一次的比多次出轨的略多。

调查亦表明,女性婚外情比例正在加速上升。

其研究发现,女性发生婚外情的危险年龄是30岁后,高峰年龄是36岁—40岁。被曝出轨的白百合今年33岁,正好处于这一危险年龄段。伴侣突然忙碌起来、下班不准时回家,手机不离手,这些都可能是婚外情的预兆。

2015年中国居民结婚登记人口占中国总人口比例1.7%,整体备婚人口占比相对较低。

但未来,随着90后以互联网为核心信息获取渠道的原生网民逐渐成长为核心决策群体,以及跨地域结婚服务逐渐成熟、从而打破地域服务限制,线上结婚服务平台将成为产业链利益分配的核心关键节点。

在中国结婚服务消费结构中,婚宴服务之初占比最高,相较于其他细分领域具有更大的交易潜力。所以在线结婚服务探索初期,婚宴预订为核心企业和核心切入领域,并且通过返佣提高在线平台营收水平。

近几年随着婚宴和婚礼策划不断整合,未来婚礼策划中个性化程度较低的策划服务将被整合到婚宴服务中,婚宴服务在结婚服务领域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

中国结婚服务行业的发展随整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移动互联网进入发展快车道后,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腾讯和百度纷纷布局本地生活服务。

而结婚服务作为刚需且高客单价细分领域,成为巨头商业化布局核心环节之一。但是中国的结婚服务行业发展还未到达爆发期。

婚礼纪、到喜啦等垂直服务平台崛起,并通过整合消费占比较高的婚宴预订细分领域、增加内容服务等方式切入婚礼服务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拓展婚纱摄影、婚庆服务、婚纱婚礼、珠宝等细分领域提高竞争优势。

而婚礼纪在移动端垂直结婚服务平台中的结婚用户覆盖占比为73.2%,其余移动端垂直结婚服务平台月度独立设备覆盖数占比为26.8%,婚礼纪用户覆盖优势领先于其他移动端婚礼服务平台。

根据对婚礼纪APP和中国婚博会APP进行的竞品分析,结论如下:

通过问卷星发布的问卷,共收回466份。

问题1:你是否知道【婚礼纪APP】?

问题2:如果你要结婚,是否会使用【婚礼纪APP】备婚、进行婚礼商品交易?

问题3:您的年龄?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在调查的466人中,有95的人不知道【婚礼纪APP】,占调查人数的20%。

因为对其他电商交易平台的不了解,其中40%的人知道后可能也不会使用【婚礼纪APP】。

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大都不会相信甚至去尝试去使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婚礼纪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信任婚礼纪。

而在95个不知道婚礼纪的人之中,有一半以上的人都在24岁以下,都属于婚礼纪的潜在客户。如果让这些人了解到婚礼纪,会为婚礼纪增加大量年轻结婚新人。

在参与调查的人之中,有227个人已经结婚,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结婚使用了婚礼纪APP,一半的人结婚了,但是没有使用。

若准备结婚、想要结婚的人,都了解并使用婚礼纪APP,则用户便可大大增加。

而用户对婚礼纪的了解程度调查中,有一半的人都是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婚礼纪。

由此可见,忘了没有是扩大婚礼纪知名度最为有效地方法。同时,有接近20%的人是通过朋友或者同时了解到婚礼纪,熟人传播也是一个有效地传播方式。

有很多已经结婚的人都没有了解过婚礼纪,也有很多24岁以下的年轻人不知道婚礼纪。

如果想增长更多的用户,提高转化率,需要通过网络媒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婚礼纪,增加好玩有趣或者对用户有用的功能,促使老用户拉动新用户。

可通过邀请好友的方式,邀请3个好友注册,可获得满减优惠券。

婚礼纪自2013年成立以来,从起步到成长经历了8年。

目前的婚礼服务线上市场大都处于成长期,缺少爆发期需要的突破点。

婚礼纪APP发布最新的版本在20天前,有bug但是没有尽快更新版本进行处理,即使成长期的日活量不是很大,但是也会影响到用户体验感。成长期需要产品进行持续迭代,通过新功能的上线,进一步形成产品口碑,拉动新用户同时扩大留存。

1)搜索引擎优化

2)导航网站

3)综艺赞助

推荐综艺如:王牌对王牌、妻子的浪漫旅行、创造营等。

靠关系就是让老用户拉来更多的用户。

目前婚礼纪有一个用户量可以翻倍的功能——【邀请另一半】。但是他只能让一对的结婚新人了解到婚礼纪,若要提高更多的用户量,就要想办法去邀请更多亲朋好友来注册。两年前,叮咚买菜在生鲜配菜领域呈现爆发式增长,通过邀请好友领取奖励的方式,用户量在短期内就增加了几百万。

虽然每年结婚的人数没有生鲜用户量大,但是累计和潜在用户量很大,基本每个人都会结婚,一生都不曾结婚的人还是占少数,毕竟“爱情来了,挡都挡不住”。

通过邀请好友注册的方法,用户可以获得满减优惠券的奖励。对于没有结婚的用户,即使目前还不会结婚,但是不久后或者几年后结婚也会想到婚礼纪。

婚礼纪在杭州开设了3家线下品牌店,杭州大厦的婚礼纪作为总店,缺少新颖有创意的东西,且店内外缺乏对顾客的吸引力。从店外透过玻璃看展示区的东西,不能对顾客造成强大的吸引力。店内物品摆放不够时尚整洁,戒指展示区内暂时空缺商品。

喜糖、喜糖盒、礼服、甜点、酒水、伴手礼等从外观和摆放上都不够美观,有的品类过多,有的品类过少。

可以请室内设计师对布局和物品进行建议和指导。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良好的店内体验,会为婚礼纪带来更多的用户。

圆形礼品盒子放置的墙面却颇具美观和创意。如果店内的东西多一些有趣好看的东西,可以让顾客感到婚礼纪的专业度和用心。

总店作为婚礼纪的形象店,希望可以从装修装饰、创新创意的角度对店内布置进行改进。

通过市场分析、数据分析、竞品分析以及运营现状的分析,我们得出一下需求,可以用来增加留存、用户量。

THE END
1.《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出炉昨天是“5·20”,对于情侣来说,是表达爱意的浪漫日子,而对于单身人群来说,则是比以往更渴望脱单的“被虐日”。 脱单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相亲,如何提高“相亲力”?今年“5·20”来临之际,珍爱网针对1.4亿会员线上抽样调查,共抽取613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发布了《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首...https://wap.lyrb.com.cn/content/2018/05/21/6452761.html
2.XX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docx文档全文预览XX年调查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x月xx日至xx日 调查地点:网络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单身青年孤独感指数调查 调查对象:单身青年 x月xx日,中国最大的网络婚恋交友运营商世纪佳缘在成立十周年之际推出大型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之《突破“阻爱”,不孤单》(以下简称“世纪佳缘调研”)。据悉,此次调研...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22/5011121302001341.shtm
1.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发布解读中国单身新现状——中国青年网一年一度的11·11到来,提醒着广大单身人群。在此,国内知名婚恋相亲网站珍爱网(zhenai.com)发布了《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全面解读中国单身现状,此次报告主要针对珍爱网1.4亿会员进行线上抽样调研,深度分析单身原因。报告显示,中国单身现状表现为:恋爱欲望降级、单身经济压力升级和个人追求升级。超半数人单身时长三年以上...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sh/201811/t20181109_11780141.htm
2.珍爱网发布《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解读“相亲力”中工民生520已成为情侣秀恩爱必不可少的日子了,而单身人群依旧徘徊在脱单边缘,对于脱单,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相亲,到底如何才能提高相亲战斗力?近日,珍爱网发布《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首次围绕单身人群“相亲力”进行剖析,此次报告针对珍爱网1.4亿会员线上抽样调查,共抽取613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单身相亲...https://www.workercn.cn/32851/201805/17/180517010440297.shtml
3.《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发布北京相亲频率居全国榜首520已成为情侣秀恩爱必不可少的日子了,而单身人群依旧徘徊在脱单边缘,对于脱单,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相亲,到底如何才能提高相亲战斗力?近日,珍爱网发布《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首次围绕单身人群“相亲力”进行剖析,此次报告针对珍爱网1.4亿会员线上抽样调查,共抽取6131份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单身相亲...https://china.qianlong.com/2018/0517/2577518.shtml
4.智联招聘:2018年白领满意度指数调研报告互联网数据资讯网调研数据显示,仅有47.77%的白领2018年晋升成功,一半多的员工并未获得晋升,35.66%的白领表示“完全没有晋升机会”。 在针对晋升满意度的调研中,女性对晋升结果满意度指数要整体低于男性。智联招聘发布的《2018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女性晋升高管的比例为1.2%,而男性的的比例几乎是女性的3倍,除了个人能...https://www.199it.com/archives/818240.html
5.QuestMobile“单身汪”人群洞察报告:帝都"女汪"规模已超魔都两倍...一、多方面因素推进超单身社会进程 1、全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15岁及以上未婚人群高达2.15亿 根据2018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总人口为13.9亿人,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05,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5名男性,男性比女性多出的人数高达3266万人。 在进一步剔除已婚人群的情况下,2017年全国15岁及以上未婚人群规模达2.1...https://36kr.com/p/1723090403329.html
6....悬停城乡间的“蜂鸟”——来自北京市快递小哥群体的调查报告...2018年7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第18届团中央新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专门点名快递小哥群体,指出团组织要主动关注、积极联系、有效覆盖。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廉思课题组自2018年起历时1年,对北京市范围内的快递小哥群体的人群特质、社会动能、风险压力等进行了系统调研。https://news.uibe.edu.cn/info/1371/39446.htm
7.2021年中国单身群体生活消费领域调研分析(附报告下载)2021中国单身群体餐饮消费习惯调查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8.1%单身人士表示一个人吃饭为常见的情况,其中32.9%人群更表示工作日以外的时间也以一人吃饭为主。一人食的情况下,选择点外卖的单身群体占比最高,占45.7%,其次是吃方便食品,占比42.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方便性是单人就餐首要考虑的因素...https://www.iimedia.cn/c1020/79159.html
8.报告揭秘中国式结婚:八成女性认为买房为硬需求,河南福建嫁女最贵七夕来临,珍爱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八成女性认为买房为结婚硬需求,男方付首付,贷款双方还;不愿婚后与父母同住,却需父母帮育儿。 近日,国内知名婚恋相亲网站珍爱网(zhenai.com)对1.4亿会员进行了线上抽样调研,发布了这份《2018单身人群调查报告》。 https://www.yicai.com/news/10001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