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二)
我国广电新闻从业者的群体构成
丁迈缑赫董光宇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研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4类,并在各个类别内进行PPS抽样,最终收集了全国22家广播电视新闻单位1170名新闻工作从业者的自陈问卷,可以较好地代表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状况。本文将着重分析当前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的群体构成,并对其学历、专业、家庭等背景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广电新闻从业者;群体分析;背景分析
研究最终在全国八个省、市、自治区内共发放问卷1220份问卷,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70份,有效率95.9%。样本地区分布详见下表。
表1样本地区分布
频率
百分比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56
4.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59
5.0%
中央电视台
58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48
4.1%
北京电视台
73
6.2%
江苏
江苏广电集团
57
4.9%
南京广电集团
88
7.5%
无锡广电集团
61
5.2%
浙江
浙江广电集团
113
9.6%
湖州广播电视台
49
4.2%
福建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
23
2.0%
福州广播电视台
44
3.8%
泉州广播电视台
27
2.3%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
陕西
陕西广播电视台
32
2.8%
西安广播电视台
54
4.7%
咸阳市广播电视台
18
1.5%
四川
四川广播电视台
43
3.6%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63
5.4%
绵阳市广播电视台
22
1.9%
贵州
贵州广播电视台
38
3.2%
遵义市广播电视台
合计
1170
100.0%
一、广电新闻工作者的人口变量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被访者男女比例相当,女性为589人(50.9%),男性为569人(49.1%),女性略多于男性,但总体较为平衡;被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尤以26-35岁年龄段居多。其中,记者与编辑的比例占7成,以记者为主体(4成以上);被访者平均从业年龄为10年,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
1.性别构成:男女比例相当
参与此次调研的新闻从业者男女比例基本相当,女性为589人(50.9%),男性为569人(49.1%),女性略多于男性,但总体较为平衡。可见,当前的新闻从业者队伍具有良好稳固的性别结构,女性与男性同样在各个新闻岗位上发挥作用。但交叉分析发现,不同职位上的性别分布有差异。
图1不同职位上的性别分布
如图1所示,各个职位上的男女分布相对均匀,个别岗位呈现差异。编辑岗位女性(33.3%)是男性(17.0%)的近两倍。而在一些特殊职位上,女性仍然难以承担男性工作者的任务,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摄像。本次调研中共56名摄像,仅1名女性。说明由于先天体力的差异,女性难以承担行业中的部分职位。此外,女性上升至领导层的比例也低于男性,但差异较小。
2.年龄构成:40岁以下年轻群体为主
图2被访者的年龄分布
如图所示,参与此次调研的新闻从业者总体相对年轻,40岁及以下人员占到82%。其中,31~35岁的人员在所有年龄段中比例最高,达到34.6%,其次为26~35岁,占比达到25.4%,而以46岁以上人群为最少,占比仅为6.3%,反映了当前广电新闻从业队伍的年轻化现状。其中最为年轻的是记者队伍,主要由35岁以下的年轻人构成。63.1%的21-25岁的年轻人和58.8%的26-30岁的年轻人,都处在记者岗位。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事记者岗位的人数减少,而编辑岗位的人数却有相应的增长。
3.职位分布:以记者和编辑为主体
被访者的职位主要集中在记者、编辑和主持人三大部分。其中记者数量占总人数的近一半(44.1%),编辑次之(25.1%),主持人再次之(12.7%),三类职位合计占八成左右(81.9%)。台领导(0.2%)、中心领导(1.6%)、部主任(4.5%)、科室主任(5.7%)和摄像(4.3%)等职位人数较少。因此为了便于交叉分析,在数据集中将台领导、中心领导和部主任进行了合并,统称为“部门领导及台领导”。
4.职称分布:初级职称者居多
参与调查的新闻工作者中,拥有初级职称的占比最多,为40.3%。其次是拥有中级职称的被访者,占比27.6%,尚未评定职称的有21.6%,高级职称的占比最少,占10.5%。与普遍的社会认知一样,职称主要与被访者的年龄层次有关(r=0.514,p=0.000)。
5.从业年龄:平均工作10.58年
二、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的背景分析
参与本次调查的广电新闻从业者以本科学历为主(76.8%)。其中,新闻传播专业出身的占一半以上。被访者中已婚人士近七成,单身者以26-35岁为主。被访者父母的职业集中于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等行业,从事新闻行业的极少。
1.受教育程度:近八成具有本科学历,但地区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广电新闻从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以本科为主,占比近八成(76.8%),其次为硕士及以上,占比16.9%,大专及以下的比例不足一成(6.2%),说明大部分广电新闻从业者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
2.学科背景构成:新闻传播专业为主,其他学科多样化发展
如图所示,在所有被访者中,新闻传播学专业出身的记者占比达到51.7%,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可见,新闻传播学教育为广电新闻行业输出了大量人才。尽管如此,广电领域新闻从业者的学科构成也极为多样。较为值得注意的是文学(18.1%)、艺术学(11.5%)、经济学(11.1%)、外语(8.5%)和理工学科(7.0%)五类。此外还包括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哲学、医学、农学和军事学等各个学科。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些被访者存在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学科背景,因此该题目作为多选题,各个百分比加总的结果大于100.0%。
图3被访者父母职业分布
新闻行业往往被视为入行门槛较低的职业,任何具有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在不经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都有可能进入新闻行业。这充分说明当前的新闻人才培养在新闻专业主义教育上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如何让新闻专业出身的从业者明显优于非专业出身者,是今后新闻教育应当慎思的重要命题。同时,以文学为主的其他学科能够在行业内占据一定比例,也显示了其他学科的培养内容可能对新闻教育存在借鉴意义。
3.婚姻状况:26.2%的35岁以下被访者保持单身
图4被访者婚姻状况分布
在被访者当中,已婚人士占比最多,达到68.2%,单身人士其次,占比28.6%,离异人士(2.7%)和其他类(0.5%)占比极低。其中,单身人群的年龄主要在35岁以下(26.2%),这与当前社会普遍的存在的晚婚现象相一致。该行业单身人群主要集中于26到30岁的阶段,且男女比例相当,女性(53.7%)略多于男性(44.9%)。此外,还有6.4%的21至25岁及6.1%的31至35岁的被访者保持单身。
4.父母的职业背景
图5被访者父母职业分布
家庭是影响个体发展最重要的系统,父母所从事的职业对于子女的职业选择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广电新闻工作者的父母职业主要集中于“除了新闻工作者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等行业。此外,母亲作为“家庭主妇”也占据较大比例,达到17.9%。相比之下,父母从事新闻工作的被访者很少,其中父亲为新闻工作者的仅占6.0%,母亲为3.1%。说明子女的职业选择具有更加多样化的发展方向,而非遵循父母的既有路线。
三、结论与讨论
总体来说,我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较为平衡,基本处于五五开的状态;40岁以下的年轻从业者占据了主体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工作队伍呈现年轻化。其中,记者与编辑的比例占7成,以记者为主体(4成以上);平均从业年龄较长10年,但职称以初级和中级为主。
1.女性新闻工作者的比例大幅增长
1997年我国女性新闻工作者比例仅为32.9%,而本次调研中女性的比例则超过了男性,达到50.9%,与男性新闻工作者平分秋色。然而在特定岗位上,仍存在性别的限制,例如本次调研中共有56名摄像人员,仅1人为女性;而在编辑岗位上,女性的比例则是男性的近两倍。
2.新闻工作者的学历明显提高
1997年具有本科学历的被访者占53.3%,而本次调研中本科学历的被访者则达到了76.8%,硕士及以上学历为16.9%,也高于1997年的6.2%。
3.毕业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从业者比例明显提高
参与1997年调查的新闻从业者当中仅有30.6%的被访者毕业于新闻传播学专业,而本次调查中的比例则达到了51.7%,说明在日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当中,新闻传播学的专业化教育受到了更大的认可,新闻传播教育培养了更多的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我国广电新闻工作者的整体素质较从前有了较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学历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女性工作者比例的大幅增加,也体现了女性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的提高,除一些先天差异外,女性工作者同男性一样,在各个岗位上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丁迈,缑赫,董光宇:《全国广播电视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16年9月。
2.喻国明:《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新闻记者》,1998年第3期。
3.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女新闻工作者的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新闻与传播研究》,1995年第2期。
订阅以获取我们的简报发送到您的收件箱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38号信箱国家传播创新研究中心100026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