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长津湖,一个小知识分子的日日夜夜老小孩讲述

1950年2月底,我在老家嘉定县黄渡镇,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21野战医院,成了一名医务兵。时年尚不满15周岁,初中还没毕业。当时华东部队正进行热火朝天的兵强马壮运动,准备南下打倒蒋介石,解放水深火热之中的台湾人民。孰料,朝鲜人民军打响了统一半岛的战役。当时南朝鲜军队节节败退。随即,美帝通过联合国决议,组织了以美军为首多国部队参加的联军进行反击,乘机把太平洋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不久联军统帅麦克阿瑟组织仁川登陆,以海陆空的充分优势,切断了朝鲜军队人员和物资补给,使人民军败退,不少人越过鸭绿江进入我国境内避难。总指挥麦克·阿瑟叫嚣要穷追不舍,甚至令飞机越过边界,对我国城乡狂轰滥炸,造成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

北方吃紧,中央随即调遣九兵团移防至山东兖州。不久我部挥师北上,从沈阳至吉林辑安(现集安县)。作为后勤队伍一员,我于1950年11月25日夜,踏着皑皑白雪,肩背背包(被褥、衣着、雨衣等吃穿用必需品)从冰封的鸭绿江,徒步进入朝鲜境内。胸牌“中国人民解放军”换成“中国人民志愿军”。

长津湖战役(即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自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战役过半我所在的医院才踏上朝鲜土地,那天恰是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的牺牲日,他白天去世,我们夜间入境。

幸运获冬装

那年天气奇寒,东北老人说几十年没那么冷过。我华东部队穿的是三斤棉花的南方寒衣,而四野部队则是五斤的。第二次战役所在地,称之为盖马高原,海拔800余米,气温要比鸭绿江边低好几度。幸亏我在过江那天领到全套御寒物资:棉大衣、棉帽、棉手套、棉胶鞋。比我们早一天过江的没有大衣和手套,只能戴单帽穿着解放胶鞋就上了战场。彼时曾听传说,每当三野运兵的闷罐车临时停靠火车站时,会有四野战士脱下自己的棉衣,向敞开车门的闷罐中扔去。说明当时参战急促,后勤供应跟不上,结果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

彼时我方无海空军,陆军以步兵为主,没坦克、重炮,仅有少量靠人力肩扛的迫击炮及有限弹药。白天是美国飞机的天下,我们只能夜行军,我这小个子兵,首日脚底就磨出若干水泡。班长王志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有长途行军经验,到了宿营地放下背包,第一件事是让我脱去鞋袜,用随身携带的针,酒精消毒后,把每个泡刺破,挤出液体,没等弄完,我已累得昏昏入睡。毕竟出娘胎从未背着十几斤行李连续步行六七十里路。第二天脚底疼痛难熬,每走一步极为艰难。班长见此,先将我背包取下由他背,还一手扶我继续向前。后来两位身高体壮的战友左拉右拽着我总算没掉队。但旧泡没好,又增新泡。班长不厌其烦,如法操作,并安慰我坚持忍痛,说待长出老茧就好了,每个新兵都要过这一关的。就这样,从江边的满浦郡,马不停蹄地走了三夜才到达江界郡一个山洞里。幸亏那时飞机远红外线望远镜还没发明,否则夜里也不能行动了。

据说此山洞乃一矿洞,很大很长,另一端住着志愿军司令部。上面告知,休整后到长津湖附近、离火线约四五十公里处,即天黑至天亮前,汽车完成装卸给养、物资、伤病人员驻扎,准备接收第二次战役伤病员。

这几天行军,使我深深体会到王班长所说“我会把他当兄弟带的”所言非虚——从院部医保股调到第一医疗队一室报到时,在医务男生班欢迎会上,领导指示要带好才出校门的小金时,这位乡音未改的王班长人高马大办事认真,平时不苟言笑,生活上对班内同志关怀细致,如夏天必查众人蚊帐是否严实,天凉半夜帮战友掖被等;思想上经常对我批评教育,指出我自由散漫稚气未脱,常有小孩子脾气不符军纪等,并耐心说服帮助;业务上不断提醒班内战友助我提升医疗操作能力和扩大专业知识面,成为我心目中的老大哥。

温水洗脸被教育

这个搪瓷盆每个班都配备,此外还有镀锌铁皮铅桶、大勺等。此盆、桶可盛饭、菜、汤和开水等,洗脸泡脚也用它。洗完脚必须用刷子清洗干净。对我这个大城市来的小知识分子一开始难以接受。可是行军不可能拿很多东西,只得改变观念和习惯去适应。长途跋涉时,这套生活用品都由班内同志轮流携带,因我瘦小体弱,大家对我照顾免拿。

最后盆内剩下少许有余温的水,我的洁癖毛病开始发作。向在座各位询问是否再要喝水获否定后,我毫不犹豫地把毛巾放进去,清洁一下三天未洗之脸。当时就有人“咦”了一声,大家眼光有点异样。

不久,班长通知开班务会,党小组长王长林首先发言,今天主题是批评小知识分子小金。他作为新兵,未进行过拉练训练,从缉安坚持走到了江界,还算不赖,但今天居然用喝的热水洗脸,需进行帮助;应表扬的是老兵们,帮助体弱的小金背包,搀扶他没掉队。我委屈地申辩,洗脸前问了大家都说不要了,感觉凉了可惜才洗的呀。可是好几位战友都讲,你觉得三天没洗脸脏了,其他人就不脏了?别人说不用了是不喝,不知道其它用途。即使洗脸,你应让帮助过你的人先洗,作为一个集体,要相互帮助,心目中不要只有自己。班长最后总结,你要认真改造自己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虚心地听取其他同志的意见。

这一堂教育课,虽受了批评,但明白了产生自私的思想根源。今后做事应考虑集体,不要只想到自己,真使我心服口服至今难忘。

滚下悬崖终于掉队

休整结束开始上路,脚底还未长出老茧,甚至比原来更疼痛。见路边有块石头,一瘸一拐地把浮雪撸掉坐下去。副班长卞全忙过来问,我说实在痛得无法跟上队伍,你告诉宿营地村庄的名字,让咱慢慢行,走不动爬也要爬到那里。正说着有辆装着物资的小嘎斯车开着小灯驶来,副班长灵机一动挥手拦下问:“是否九兵团汽八团的?”答:“是”;又问是否送东西到前方?是。会路过某地(地名已忘)吗?答是。副班长说,我们是21野战医院的,这小同志有病走不动了,请你把他捎过去,在该村路口放下好吗?驾驶员听了说,车上东西挺多,坐上面不安全,也许搭后面装货少的车更好。

但怎么知道后面有车装的货比他这辆少呢?见我们挡着不让,司机讲实在不行就站在踏脚板上拉住挡柱带一阵吧。孰知,我穿着棉大衣戴着棉手套刚踩上踏脚板,笨拙的身体还没拉到车厢挡柱,他就一踩油门,我掉了下来滚入路边悬崖。急得副班长大叫停车,又叫小金你在哪?也许司机不知我已掉下,没听见呼叫,瞬间就不见了影子。幸亏悬崖边荆棘丛生,挡住我身体没落入深渊。听见副班长呼声,我力吼“在这里”。昏暗的夜色中,副班长令我先别乱动,寻好救援位置,找来数人七手八脚地将我从悬崖荆棘丛中捞出。

面对这种情况,向领导汇报后决定,派出经验丰富的副排长潘涛陪我,我已不是运动场上活蹦乱跳的小青年,犹如蹒跚的耄耋老者了。好在此处仅有一条可行卡车的三级公路,知道宿营地名字,白天遇到朝鲜老百姓比乌漆墨黑的深夜更多些,不会误入歧途。

朝鲜老乡家享正餐

从炊事班拿了少许干粮,两人离开队伍缓慢前行,一路随时休息,有时在路边无雪处歇脚时打起了瞌睡,副排长立即叫醒我上路。东方发亮,忽然来了精神,疼痛有些麻木,脚步也大了些。见路边不远处有人家,向副排长提议去讨点热水,既解渴还能就着吃些干粮。一旦听见敌机声,就地隐蔽不动,棉大衣反穿,白里朝外与雪色相同,就平安无事。我们不时与后撤的朝鲜人民军散兵游勇交汇而过。曾有个单身穿朝鲜军服者,见我们没有武器,愿意把他背的苏式转盘冲锋枪和子弹带送给我们,他用朝语提出:“太白古(香烟)以索(有吗)?”副排长只好抱拳拱手婉拒。一路没见到成建制队伍,说明此时人民军已完全溃散。在后方白天个别活动更方便,只不过他们向北走我们朝南行,擦肩而过。

走走歇歇,不多的干粮早已吃光,时近中午,实在感到乏力,又饿又累走不动了。我向副排长提出能否搞些吃的?其实他也很饿了,可是口袋里没有朝鲜钱币,朝鲜老百姓又不要人民币,我们也不知汇率是多少,即使商店有食品也没法买。还是他有办法,找到当地政府里委会向工作人员比比划划,人家总算安排我们到老乡家蹭一顿饭,我们乘机在炕上打了会盹。

入朝后,虽住过当地民房,但未与朝鲜老百姓接触,主要是语言不通。朝鲜房屋和东北民房不一样。全国解放初期,军队没有自己的营房,驻军都是通过地方政府与房主商借或征用。南方睡床,北方睡炕,炕下有火道,冷天烧柴加热,还能利用热量烧饭做菜。朝鲜整个房间都成了炕。据说,这种结构称为榻榻米(据说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也许由日本占领后传入),有点像现在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地暖。

卸下背包靠墙一坐,两人顷刻坠入梦乡。不知过了多久,一位朝鲜大娘推醒我们,示意开饭了。入朝好多天,从未在老乡家用过餐,这下开了眼界。正中主座端坐着老爷爷,边上是老奶奶的小桌,另一边是我俩两个小餐桌。我们对面是位年轻妇女,边上是个孩子,形成一冂状布局。朝鲜人皆盘腿而坐,可是我俩的腿弯不过来,甚为尴尬,只得示意不会表示歉意。桌上金黄色的铜碗中盛有满满的白米饭,几只蔬菜小碟,还有一浅碟腊肉,没有筷子有铜勺。印象最深的是米饭,此冷水稻米既香又糯,大概因为腹中空空饥饿至极,感觉实在太好吃了。小菜中酸菜味极佳,虽久未开荤,但感觉腊肉平平。看来里委找的是个殷实人家,把志愿军当贵宾招待。

回想起来,当时狼吞虎咽的吃相,肯定让朝鲜老乡惊讶。那年轻女子见我们碗底朝天,忙过来帮添饭,副排长摇手并拍拍肚皮,示意吃饱啦!(此时尽管还想吃,可面子要紧)我也只好紧跟做此动作。为表示我们受到良好款待,副排长命我写封感谢信致里委及房东,双手递给老爷爷,并用才学的朝鲜语说太棒了(朝斯米达)及谢谢。吃了饭继续向前,终于赶在天未黑到了宿营地。

零下30度睡牛棚

回到班内正好开晚饭。副排长汇报时向上级提出,目前小金和我几乎走了一天一夜,如果现在就随大部队出发,身体肯定受不了。不如仍白天行军夜间休息,等其脚底基本平复了再随队比较好。若领导同意,我去通知伙房烙些饼路上充饥,不用打扰朝鲜老百姓。果然获准。我们按路线翻山越岭,向上爬坡又走了两天,我脚底逐渐长出老茧且疼痛缓解,步履开始轻快起来。

这天到了宿营地被告知,因周围崇山峻岭人烟稀少,暂未找到合适收容伤病员地点,故先休整一天待命。副排长说,那你就回班跟大家一起走吧。次日晚又走了大半夜,多数是上坡路,终于到了宿营地。这是一条长长的山沟,房屋甚分散,每户最近距离也近百米。我们男生班分到一间四面透风的牛棚。牛已牵出,地上铺些玉米秸秆,气温估计低于零下30℃,众人皆面露难色,不知咋办?

好在不久班长开会回来说,炊事班已准备了热粥馒头,大家先吃饱喝暖身温胃,把被子当褥子铺开,大家错开挨个仰面躺下,一个隔一个将脱了鞋的脚,伸到对方的腋窝里,不脱棉衣棉裤,多余的被子统统盖在上面,棉帽戴在头上锁好纽扣,棉手套也戴上放进被窝。最后用棉大衣蒙脸,绝对保持此姿势直入梦乡,这样才能避免手脚冻伤。真亏了有这种酷寒野外生存经验指导,加上行军劳累,无人夜间起来小便,严格遵守抱团取暖的要求,次日清晨醒来除棉大衣对着呼吸处结了一坨冰块外,每人都经受了考验完好无损。只是正副班长分别睡在最外侧,醒来手脚发痒,疑为轻度冻伤,涂了些药膏包扎保暖,不几天就好了。

吃碗压面坦白从宽

起身后大家忙着整理被褥打背包,只听见不远为我们腾出空间的牛,正在发泄不满“哞哞”长叹。班长见我冻得瑟瑟发抖,考虑到体弱抗寒能力差,与房主协商后同意让我进厨房帮其烧火煮早饭取暖避寒。

房东夫妻俩约四十来岁,估计他们的孩子已在抗击美帝前线。见我这个稚气未脱的小个子中国兵,满脸笑容地和我打招呼,男人还叽里呱啦讲了一通。可惜我除了最简单的朝语问候外,无法与其沟通。只好抱拳作揖,双手一摊作为回应。不一会锅内水蒸气直冒,女的拿了一团面球,男的在锅上架好压面条机(一个涂锌铁片制成的小圆桶,上方开口,下面有许多小孔。铁桶被插入中空树干的保护支架),女子把面团塞入,男子从上方用顶头一压,由底部小孔里形成的细面条,缓缓落入锅内沸水中。这与国内制面的方法大不相同,令我甚感新奇。后来方知,此乃闻名于世的朝鲜“压面”。

老妈妈拿出三只大碗把熟面盛起,加了盐和作料,端了一碗双手递我面前。这时我想起国内出早操列队时,文化教员指挥唱“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是呀,不拿群众一针线,怎么能不花钱吃老百姓的东西呢?我连忙一边摇手一边说“吾里以索”(我们有),同时准备离开。男子先一步挡门,女的改成小碗,意思是尝尝味道么。这时我开始思想斗争:正向是好奇心上升,愿意试试啥味道,同时肚子有些饿,喝点热汤可以暖胃;反向是纪律不可违反,给班长知道了,肯定要挨批。不过,现在只有我们仨,自己不说,别人不会知。结果食欲占了上风,喝下了那小碗压面。感觉这面味道一般,但有韧性耐嚼,胃暖传身。毕竟那是战争年代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我体会到他们一片实心好意,再三感谢后告别。

周末晚上,每周一次班务会,每人都要向集体汇报本周的表现,做好事要说,产生缺点也讲,不能隐瞒。自我交代,坦白从宽。会场气氛引起了我的反思:偶见不平时我常会发牢骚,现在喝了朝鲜老百姓的一小碗压面,做了错事却想隐瞒,小事会变大。结果鼓起勇气自责,坦白交代了经过。班长说你能认错就好,应接受教训,下次不可再犯。一位要好的战友还为我说情,小金不是帮朝鲜老乡添柴烧火了吗?大家静默一会,转移到下一个话题,继续发言谈自己。

这次极寒考验,使我深切体会到,皆是共产党员的正副班长,他们以身作则,外侧没人掩护最冷,易造成冻伤,把艰苦困难留给自己,而让全班战士都安然无恙。说明他们真正是榜样,非常注意从细节关怀群众,令自己几十年后,迄今难忘。

牛棚临时住一下尚可挺过去,连续则必然出问题。好在第二天找到了有门窗的小屋,免去了山风从篱笆中穿入的阴冷,再后来有了火炕太令人满意了。同时收容伤病员的任务开始了,大家开始紧张的医疗工作。

伤病员惨不忍睹

此时长津湖战役已过半,所收者冻伤率达90%以上,多数为重度伤。连老军医都感觉手足无措,为了解伤的程度,首先需将伤口暴露观察。记忆深刻的是一位受冻特重的伤员,鞋袜和小腿牢牢连在一起,根本无法解开鞋带脱下来。最终找来剪刀先把鞋弄开口,费了一番工夫才拿掉。我和另一个护士把袜子连大拇指一起拉下来。此时,整个小腿呈黑色,伤员毫无痛感。指导操作的医助脸色骤变,我俩亦惊呆了。军医说快盖被子,不必包扎,此乃“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菌等所引起的肌坏死,会迅速发展成预后很差的重病甚至死亡,应立即截肢辅以针对厌氧菌的药物。这里手术室没有器材,如切骨头的锯子,动不了手术;也没有药品,真是缺医少药,唯一办法是加急转送直接回国,否则必死无救。经查房,得此症的患者甚众,有的耳鼻也严重冻伤。医院所有人员见此情况无不伤感,许多女兵都默默地流泪不止。

上述情景一直延续至战役结束。期间最辛苦是招呼员(相当于现在医院的男性护工)、敷料员(女性,专洗绷带、纱布及重伤者脏衣裤,人手不够时帮忙喂饭等)和担架队民工。前者是军队编制,要解决伤病员的吃喝拉撒睡;后者专门从汽车上抬扶伤病员和装卸医院的随队物资,如伤病员的医疗用品器材设备、粮食、厨房用品等等。鉴于长津湖战役中接收的绝大多数是不能动的重伤员,从汽车上由师医疗队转至我院,必须小心翼翼地在很低温的黑夜中进行;次日夜间,再从病房抬上汽车,根据情况转运到最近的前川附近山洞中火车上,或直接送回国内,其艰难可想而知。

值夜班烤火差点闯祸

起初伤病员不多,值夜间必须两人同行,便于发生意外情况时相互照应。由于病房间距离较远,山区乡村小路不平坦,若有云或月缺光稀,单靠马灯微光照明行走不便。随着每夜送来的患者愈来愈多,数十间病室分成两区,每区兜一圈,一个小时还不够。领导考虑我人小体弱,起初没安排我上夜班。可是没几天,前方送来伤病员越来越多,且重者比例显著上升,需要夜间处理的也随之增加,医务人员明显不足,只得让我这个新兵也加入。护士长说这是很好的实践机会,我意识到应该接受困难的考验,同时设法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及对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他安排了一个身强力壮、技术经验比较丰富的老护士,班中唯一的山东人、名叫盖为忠带我(众称其老盖)。不足的是,其文化程度不高,初小还没读完,因家庭贫困辍学做农民,成年后参军。当时部队中士兵多数是文盲,他得病住院能识字,治愈后被留下,已做了数年医务兵,不久被提拔成护士。我是初中生助理护士,相比之下文化水平高些,可以帮他弥补某些不足,如进了一些名字比较少见的新药,怕他可能一下子记不住或认错而误发,故领导作了如此搭配。

当夜他拿着马灯前面引导,我跟着提医药用品,如绷带纱布敷料,甚至贴身防冻的输液包等,还有止痛及各种医嘱用口服片,林林总总分门别类地装在贴好标签的小包内。虽然分量不重,但体积不小。此外,他还要拎个穿了棉衣的保温茶壶,以便给口渴或服药的伤病员饮用。为什么马灯他拿呢?这是为了安全——防空。即使是漆黑的夜间,美军飞机也不时地巡航干扰运输线,使我军前线得不到武器弹药和粮食补给,尤其对公、铁路及其两旁地区特别重视。一旦发现光亮,就会进行火力侦察,甚至狂轰滥炸。马灯虽小,是个移动物体,加上遍地白雪反光,易引起飞行员的注意。为此,该灯附以黑色绒布罩,一旦闻机声,立即拉罩绳使它黯然无光。老兵反应快动作迅速,以确保安然无恙。此后空闲时,我感好奇有趣,对马灯多玩弄就熟练了。有时与他人搭班,我也可以提马灯了。老盖常向我传授各种医疗器材的操作经验,如灌肠作业(那时好像还没开塞露),要控制肥皂液的温度,与体内温度相近;刚插入喷头时,要慢而流量小些,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开大,灌毕要求病人忍住配合,过5~10分钟再上厕所,这样能使积便排出更多。余者不一一细说,总之我受益匪浅。

做夜班,中间要休息,还要吃夜点心补充能量。通常可到伙房领些干粮和鸡蛋,在烧水炉上加热一下就对付了。出校门就入军营的我,一直吃食堂,南方人吃大米,熬粥煮饭还凑合,炒菜炖汤不会做。老盖是北方人主食为面或玉米粉,他自己动手做,比伙房花样多还味道好。因此,我精神好时边看边夸他,累了就靠边烤火取暖休息,甚至打盹小睡片刻。

夜班休息处,原是百姓集体堆物仓库,清出一大间借我军使用。为防空安全,所有门窗都用厚毡挡光,不漏一丝光线,以免被美飞机发现。可是温度如此之低,透气之处无所不在。面对火堆,真如俗语所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脊凉”。虽身穿棉袄大衣,在野外夜间风吹雪飘下,寒冷感始终陪伴。从病房兜一圈返回休息室,直奔火堆旁。不顾脸已烤得微红,自己仍往前靠,竟然迷糊地发出鼾声。一旁忙于制作点心的老盖,怕衣服烤焦破损,将我弄醒,示意后退些。自己摸摸裤子有点烫,问题不大;摸到棉胶鞋,坏事了,前端的橡胶已完全凹瘪变形,还算没烊掉,挤捏一下基本恢复原状。多亏老盖,否则鞋坏了又无备用,即使领到,像我这样的小尺码也不一定有,在雪地里穿着破鞋走路,脚岂不要冻坏?自己成为伤员受苦,还耽误了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

冤死的破伤风战友

也是值夜班,我和另一位不熟悉、已忘其姓名的护士搭班。巡视病房时,遇见一位奇怪的患者。其他患者同时向我们诉苦,说靠墙的那位张口困难,说话口齿不清,常常手脚抽筋,甚至头向后,身体挺起。我听后忽然想起,像总后卫生部下发的《疾病医疗手册》中破伤风症状?我只有书本知识,没有临床经验,马上向同行请教,会不会是破伤风吧?他回答说:“深更半夜,军医还在睡觉,她整个白天都忙着,现在别去打扰了。你写在交班簿上,与接班人口头交代就行了”。次日该患者虽然打了破伤风疫苗仍去世了。事后分析,可能错过黄金时段,疫苗失去药效。

该事引起众人议论,说小金有两下子,能发现破伤风病例,好好培养可成才。室长知道后也在一次医务会上提到,要多读读那本油印的《疾病医疗手册》,小金就是从中获悉这一知识的。可惜,哪里还有此手册?入朝前的轻装,几乎把一切纸质用品都抛弃,我也如此。入朝后大家都为便后没纸擦屁股而犯愁,即使那本手册还在,也早就代替手纸用得残缺不全,甚至片纸无存。最后只得学东北老乡,找高粱或玉米秆上的残存叶片来揩屁股。

煤气中毒幸亏发现早

在该地已停留十多天,尽管战役接近尾声,可前线下来的伤病员仍络绎不绝。加上敌军火线失利后,增强了对我后方运输线的干扰,夜航机频率显著提高,后撤伤病员变难,院内积压患者人数多,造成所有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为了使值夜班者休息好,在朝鲜里委会帮助下,专门搞了一间密封良好的榻榻米,既保暖又隔音,而且不知谁还弄到一些木炭生一盆火放在屋中。

说说笑笑,众人铺好被褥,开始脱衣躺下准备入寝。动作快的人似已发出低低的鼾声。几个行为缓慢者,其中一位体弱的最先开始耳鸣眼花、头晕恶心,继而全身无力。紧接着数位尚清醒者皆出现头晕脑疼,严重不适者发生胸闷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一位头脑清醒的医助马上意识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马上跌跌撞撞拉开门窗。自己先猛吸一口新鲜冷空气,大声呼叫快起来!我当时也已迷迷糊糊,被那股冷风激醒并没听清喊的是什么,他却直接挨个拍打那些沉睡不起之人。令已清醒者一起共同使劲喊“救命”!组织来救护的人员搬来氧气瓶,惊动了领导,强化善后处理,总算没死人。

结束语

平津湖战役中幸存下来重度冻伤、且染上气性坏疽的伤员,除了没救活者外,其余大都四肢被截,成为仅剩躯体的特级伤残英雄。他们多数转入四川省成都市荣军院终了一生。近日网上热转的一个视频,该视频中的周全弟就是“冰雕连”唯一幸存者。他的双小臂被截,下肢大腿及以下全无。向此役牺牲的先烈致敬!向长津湖战役伤残战友致敬!

我今年米寿,凭残存了七十余年的记忆,草就上述几段文字,承蒙老同事陈党耀修改编辑,鄙人不胜感激。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宝钢有关部门专程到我家送上这枚金灿灿的纪念章!

作者简介

金国范,1935年生,1950年参加解放军,同年作为一名志愿军卫生兵入朝,1954年回国,1957年考入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1962年分配到鞍钢,1979年调入宝钢,1995年退休,高级工程师。喜爱阅读、写作、旅游、游泳等。

本文编辑:陈党耀

网络编辑:盛华平

等29人点赞

本文作者

深情介绍战友事迹,平凡而伟大。向英雄致敬!向作者致谢!这就是我军伟大之处!不可战胜的人民军队!

THE END
1.摔伤被水果刀割伤,要不要打破伤风针?...来自爱问医生【摔伤、被水果刀割伤,要不要打破伤风针?】说起破伤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在任何年龄段都会发生的疾病。如果发病时没有医疗干预,那么患者的死亡率接近100%。这种疾病的罪魁祸首是破伤风杆菌,它能够通过伤口进入人体,感染后,患者会呼吸困难、肌肉痉挛、肺部感染甚至死亡。那究竟什么样的伤口容易感染破伤风?我们...https://weibo.com/6010512213/P0aZQiUlh
2.被剪刀划了大概一厘米的口子需要打破伤风嘛普通外科医生回答(1) 魏碧荷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指导意见:如果伤口很表浅,及时碘伏消毒无菌敷料包扎就可以,不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如果伤口比较深,并且污染严重,就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图片上的伤口看着不是很深,彻底清创消毒就可以。 2022-05-18 22:46 破伤风 伤风 相关推荐 ...https://m.bohe.cn/iask/mip/ckhl6mdak2o7ba9.html
3.剪刀伤口会得破伤风吗对于伤口处于厌氧环境,比如伤口小,但伤口深或伤口污染铁锈、泥土、粪便等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破伤风梭菌通过伤口粘膜在机体定植、繁殖产生毒素影响肌肉的痉挛,严重时导致呼吸肌受抑制而导致缺氧。所以对于伤口污染铁锈等情况,在行伤口清创换药的同时,建议在受伤24小时内打破伤风针,为了预防破伤风梭菌的感染。生锈剪刀导致的手上...https://m.myzx.cn/mip/ask/id/6673218.html
4.被剪刀剪到手要打破伤风针吗?寻医问药网如果浅的伤口只要经过消毒处理,就不会有问题的。医生询问:以上是对“被剪刀剪到手要打破伤风针吗?”...https://club.xywy.com/static/20190812/191271309.htm
5.剪刀剪到手要打破伤风吗病情描述: 剪刀剪到手要打破伤风吗,具体的作用有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医生回答(1) 孙海舰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剪刀是否应防感冒取决于患者的伤害。1.如果剪刀较新并且没有生锈,并且手指皮肤上的伤口没有流血,则可以用重要的碘对伤口进行局部消毒,并使用创可贴就足够了。在这种情况下,伤口不...https://mip.pingguolv.com/ask/wzEBBwzU.html
6.剪刀剪到手要打破伤风吗刘欢欢的语音问答主要看受伤的程度,如果被剪刀剪到手伤口相对较深,比如说,穿破了真皮层到达了皮下,甚至到达了肌肉层。这个时候这种比较深的伤口环境,容易导致一个厌氧的情况。在这种厌氧的情况下,破伤风这种厌氧细菌容易生长繁殖,产生细菌毒素,导致患者破伤风感染以及相应的临床症状https://m.pule.com/voice/26722
1.小南话科普认识破伤风,拒绝“破伤疯”有关于破伤风感染 而险些断送生命的报道时有发生 一根小小的“木刺”,差点让75岁的老奶奶丢了性命; 福州17岁姑娘工棚分娩,竟用剪刀断脐!导致孩子感染破伤风,住进ICU…… 坊间流传的“破伤疯”、“七日风” 其实就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 一种特异性感染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753839
2.起重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施工现场要安排一间房间用于受伤人员临时安置场所,房间内要有床和相关急救物品。 3、运行体系准备 (1)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1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本现场安全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隐患整改制度,贯彻执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1.2进行学习教育和培训,使小组成员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常识,同时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相应的素质...https://www.oh100.com/a/202304/6540513.html
3.手被剪刀戳破了要打破伤风吗破伤风一般指破伤风疫苗,一般情况下,手被剪刀戳破了并不需要打破伤风疫苗。但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剪刀曾经接触过脏物或者伤口比较深且容易感染时,可能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一般情况下,手被剪刀戳破了不需要打破伤风疫苗的原因是,伤害源头并不是剪刀本身。剪刀通常是经过清洁和消毒的日常生活用品,表面并不容易存活破伤风梭菌...https://mip.meilo.cn/jingbian/3540689.html
4.作业签到红包加首单反薅张小泉剪刀有人收到吗 这个剪刀真的好臭啊 我整个人都要晕过去了 然后我就把它扔了 赞(5) 回应 魚. 2021-08-03 07:43:40 有人收到吗 这个剪刀真的好臭啊 我整个人都要晕过去了 然后我就把它扔了 鲜鲜 都是一个马达机润滑油的味道 赞(3) 回应 momo...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40114919/?cid=4173334684
5.剪刀把手剪破了要打破伤风吗问题描述:剪刀把手剪破了要打破伤风吗 医生回答 潘敦 副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 副主任医师 病情分析:剪刀把手剪破一般要打破伤风疫苗,并且需要在24小时内完成接种。破伤风主要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当破伤风梭菌经机体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后,可在缺氧的环境下繁殖和分泌毒素,从而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question/89bb756e237f52f8fee2ac5df9ea744a.html
6.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5篇(优秀)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特殊污染(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器械按高水平消毒—清洗—灭菌程序进行。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清洁、消毒灭菌。吸痰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https://www.jy135.com/zhidu/2344650.html
7.创伤急救实践总结范文(通用8篇)考虑用对心血管系统抑制小的药,ketamine, etomidate。普通外伤,没有禁忌症时使用司可林。挤压伤,还是用 rocuronium 比较安全,不要用司可林。 插管时,尽量减少搬动颈部,用颈部固定法(in-line fixation)。 FOI,插管喉罩,combi-tube 准备好。 病人神志清醒,无颈痛,颈椎片无骨折的,颈部算 Clear,可以按常规操作。神...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ta4th4k.html
8.哈尔滨市宾县人民政府皮肤有污染者在脱去或用剪刀剪去污染的衣后,对污染皮肤用大量的流动自来水,一般冲洗10分钟以上。如果液态毒物溅落在皮肤表面较多时,可先用纱布或卫生纸等吸去毒物后再冲洗。 (3)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要重点做好切断事故源、抢救伤员、保护和转移其他危险化学品、清除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洗消及封闭现场等工作。http://www.chinabx.gov.cn/hebbx/c109434/202304/c01_7902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