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材料:长方形的纸,用来折4组花瓣,每组3片黄色、1片绿色,一共是12片黄4片绿。
折纸的好处
1、折纸可以锻炼我们手指的灵活性,能发展我们的动手能力。
2、它能培养我们按步骤有顺序地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3、它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由于折纸的可塑性极强,可以说是千变万化。所以通过折纸可以发展我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5、好的折纸作品,造型优美生动。折叠过程中,我们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
我们先取一张正方形彩纸,先把彩纸的两条对角线对折,再把两条中线对折。然后再把四条边向着中线对折,要折痕。
我们继续把四条边向着最外侧的折痕对折后,打开。接着把四个角向内对折如图。
按照折痕我们把相邻的两条边同时向内折并且顺着折痕压平。
其他的边折好后如下图所示,我们打开相邻的两个角。然后把边向上对折,边缘线对齐。
其他的边依次同样操作,折好后就是第二幅的样子。
然后我们把左上边的角向内对折,把右侧的角也向内对折如下图。
接着把上边的尖角向下折,我们把其他的依次同样操作就是下图的样子。
我们按照折痕把四个尖角互相插入相邻的折纸里,如同下图所示。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原发性胆固醇心肌酶谱甲状腺素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已有诸多报道显示,原发性甲减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的缺乏,可出现血脂及心肌酶谱的异常改变。我们观察了18例原发性甲减患者应用左旋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血脂及心肌酶谱指标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表一(1)
临床资料
2001~2005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原发性甲减患者18例,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16~70岁,平均45.8岁±6.8岁,病程0.5~15年;其中2名女性和1名男性数年前有甲亢术史。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诊断依据:①临床表现:多为不同程度的乏力、畏寒、便秘、表情淡漠、皮肤干燥、反应迟钝、面色苍白、浮肿等。②实验检查:血清TT、TT、FT、FT降低,TSH升高。所观察的患者均无心脏病史,亦无新近感染史,均行心电图及心脏B超检查排除心肌梗死及其他心脏病,检查前半月未用任何降脂药物。
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检测甲状腺功能(FT、FT、sTSH)血脂(TC、TG)血清心肌酶谱(AST、CK、CK-MB、LDH),给予左甲状腺素钠(德国默克公司生产)治疗,第1周25μg/日,每周增加25μg/日,至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维持量60~100μg/日。治疗2个月后再同样抽血复查上述指标。
结果治疗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甲减症状基本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治疗前TC明显增高,治疗后基本降至正常,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G治疗前正常或略高,治疗后下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2个月后心肌酶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尤以CK下降最显著,CK-MB、LDH也有明显下降,AST水平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关键词]肝硬化;病情复发;出院指导;信息支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为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肝硬化好转出院病人。其中男89例,女31例。
年龄在21-78岁之间,平均49.9岁。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硬化88例,酒精性肝硬化27例,隐源性肝硬化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69例,自发性腹膜炎37例,腹水81例,肝性脑病21例。
2结果
见表1及表2
指导患者病情复发评价(干预组)
表2给予出院时健康指导指导患者病情复发评价
3讨论
出院指导是指患者在出院后获得的一份重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对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总结统计表明,能否及时获得全面的、持续的出院健康指导,督促其遵从健康指导,家属能否给予支持与配合,对病情复发有显著关系。如果患者出院后对信息的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就很难有效应对家庭康复过程中的新问题[1]。
3.2出院指导内容
3.2.1干预指导患者改变对疾病不利的饮食习惯。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胃底、脐静脉、痔静脉曲张,如食物含粗纤维过多、过硬、刺激性强,或者进食过多、进食速度过快、呛咳、加上便秘均可造成呕、便血。
3.2.2患者病情反复的不确定性,病程迁延不愈,社会支持、家庭和谐、经济条件的改变都可能给患者带来应激,不适症状时而加重,和出院后患者信息沟通欠缺,使患者存在心理障碍。表现在生活无热情,自卑自怜,加上忧虑今后治疗问题及疾病本身的影响,经常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而适时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出院后的心理不适。开导患者讲出不适与烦恼、困惑,给予解释疏导,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保持心态平和。[2]
3.2.3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活动,生活自理,以重建自信心,但不能从事体力劳动。性生活要有所节制。养成观察大小便量及颜色的习惯,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化验做B超,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4小结
现代护理已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已向社会、家庭延伸。出院指导可以培养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自我护理技能,满足患者对精神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的需求。出院后随访和支持依然是决定患者顺利由医院转为家庭、使健康真正从知识转变为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3]
参考文献
[1]任晖,李子明,丁,杨新颖.出院后健康指导对胃癌手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9(45):773-776.
【关键词】心血管治疗心房颤动华法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跟据我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房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人群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达7.5%[1],导致患者残疾和病死率增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率,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及时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是降低老年高危房颤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的关键。但是,应用华法林还需注意很多问题,因此,本文结合临床实践,对老年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进行了探讨。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79例入院患者,男32例,女37例,年龄57~84岁,平均年龄67.21±4.16岁。经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诊断确诊房颤患者。其中,冠心病26例,风心病19例,高血压心脏病34例,所有患者用药前血常规、出凝血功和肝肾功能均正常,排除颅内血肿、消化道出血以及血液病和其他出血性疾病,排除服用其他心血管抗凝药物以及华法林禁忌症患者。
1.2方法与效果监测:根据患者选择抗凝药物不同分成两组,实验组,44例,服用华法林,起始药量为2.5mg,对照组35例,服用安慰剂阿司匹林,剂量为75-300mg。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纠正心肌缺血防治心衰,控制心室率等基础治疗以及病因治疗。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3、5、7、9、15天均测定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根据INR指标调整华法林剂量,控制INR在2.0-3.0之间。并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统计分析。数据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INR检测指标研究发现,华法林组用药每天剂量1.75-3.50mg,平均2.29±0.74mg;华法林组用药后第三天,22例患者INR比率初达2.0-3.0之间,用药后第9-15天,26例患者INR比率可以稳定于2.0-3.0之间,平均比率为2.42±0.21,9例患者INR比值于1.5-2.0间,平均比率1.83±0.19;有5例患者INR比值小于1.5,平均比率为1.46±0.16,4例患者INR大于3.0,平均比率为3.23±0.25。
2.2两组脑卒中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华法林组有2例出现皮下渗血,2例出现牙龈出血,阿司匹林组有1例发生皮肤瘀斑,1例便血症状,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发生,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x2=0.040,P=0.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脑卒中1例,阿司匹林组脑卒中6例,两组脑卒中发生率x2=5.338,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周自强,胡大一.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91.
[2]郑策,梅丹.影响华法林抗凝血作用的有关因素[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9: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