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级是指在毛色体格等方面符合猫赛基本评定标准的布偶猫。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赛级布偶会因基因问题具有某些身体不适,请小心照看并爱护他们!
价格:不定
美国不拉多尔猫肖像
布偶猫某些相对有来历的或特殊血统历史的后代等,主要是因为其特殊身份等其他因素而有着昂贵的价格,但本身与普通的布偶猫没有太大区别,仅仅是因为纪念性意义。
【下面主要从毛色、花色和遗传病三个方面讲一下布偶猫的遗传学知识
虽然红色基因的遗传规律已经研究的很清楚,但是该基因的具体位置还没有确定,所以目前还无法检测,但是根据性别和毛色也可以判断出基因型,对应关系如下:
性别及毛色雄性黑色系雄性红色系雌性黑色系雌性玳瑁或三花雌性红色系基因型o/YO/Yo/oO/oO/O
除了红色基因和棕色基因以外,还有一种稀释基因可以影响毛发的颜色。顾名思义,稀释基因是通过影响色素的浓度来改变颜色的,该基因对红色和黑色系毛色都有影响。稀释基因有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D),不会改变毛发原有颜色;突变型(d),会使毛干内色素颗粒的密度被大大降低,淡化原有颜色。其中d是隐性等位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有D存在就不能表现出淡化效果。当猫同时携带两份d时,才可以产生稀释效果。稀释基因和其他颜色搭配可以产生新的颜色,如:黑色稀释基因=蓝色巧克力色稀释基因=淡紫色肉桂色稀释基因=米黄色红色稀释基因=奶油色
当然,玳瑁色和三花色也可以受稀释基因影响,下图是有无稀释基因的对比。
花色:布偶猫的花色主要是指虎斑及白斑这两方面。其中虎斑纹(Tabby)也被称为山猫纹(Lynx)。在家猫中有一个基因叫做纯色基因,它控制毛发上环状条纹的有无。纯色基因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有两个等位基因:野生型(A)使毛干生出环状条纹;突变型(a)使色素颗粒均匀分布整个毛干。其中a是隐性等位基因,受A抑制。当猫携带有两份隐性等位基因(a/a)时,才表现出纯色效果(无虎斑图案)。下图中左侧是纯色基因纯合(a/a)时毛发的颜色,右侧是纯色基因野生型(A/A,A/a)时毛发的颜色。
纯色基因对虎斑基因具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纯色基因纯合时,任何图案的虎斑都显示不出来。但是,同时纯色基因又被红色基因抑制,也就是说当红色基因(O)存在时,即使纯色基因纯合,虎斑条纹还是能显示出来。所以不带虎斑纹的红色重点色布偶猫是永远不存在的。下图是纯色与虎斑布偶猫的对比
下面说一下白斑的问题,目前大家主要依据白斑的多少将布偶猫分为三大类:重点色(Colorpoint)、手套色(Mitted)和双色(Bicolor)。
重点色(Colorpoint):身上不存在任何白斑,因为携带两份暹罗猫型重点色基因从而导致体色呈现出重点色特征,也就是脸部,耳朵,四肢和尾巴等肢体末端部位呈现出深色,而躯干部为明显的浅色,而且两者之间对比越明显越好。但是身体的任何部位不允许有白斑。鼻子和脚垫的皮肤颜色应当和本身的重点色相一致。
手套色(Mitted):其重点色效果和上面所描述的一致,此外还有独特的“手套”特征。主要表现在两只前爪有手套一样的白斑,高度不超过手掌;而两只后腿有靴子一样的白斑,高度可达膝关节处。下巴和胸部也呈白色。有的个体在两眼间会有一个火焰形状的白斑。
双色(Bicolor):双色同样具有重点色效果,但是面部有呈倒V形状的白斑,其边缘介于眼睛和鼻子之间的区域。其背部有马鞍一样的深色区域,但在背部中央存在一白斑。鼻子和脚垫的皮肤为粉色。
关于以上六种花色的区别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图例。
关于白斑的成因及其遗传学规律一直是繁育者所关心的。目前认为白斑是由白斑基因控制的,其作用是使局部位置的毛发无法合成任何色素,因此呈现出白色。白斑基因在很多品系中都存在,但是在各个品系中的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别。在大部分品系中白班的分布位置都是随机的,但是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即白色斑点总是倾向于分布在远离背部的区域。也有一些品系由于在育种过程中经过长期的人为筛选,使得白斑在该品系中的位置相对固定,例如在伯曼猫中的白色手套及布偶猫中的手套及双色中都是比较固定的,但是伯曼猫的手套和布偶猫的手套并不是由同一个基因控制的。通过长期的观察,目前认为布偶猫中的白斑是由一个单一基因控制的,并且该白斑基因一共有三个等位基因,其中有两个等位基因都可以产生白斑,分别是S1和S2:S1产生的白斑较小,而S2产生的白斑较大。而第三个等位基因s不能产生白斑。等位基因的白斑大小具有叠加效应。因为存在三种等位基因,而且每种基因都要有两份拷贝,所以存在六种搭配,基因型和花色类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基因型s/ss/S1s/S2S1/S1S1/S2S2/S2花色重点色手套色真双色高白手套色中高白双色梵色
下表是六种花色的配色表:
下面说一下很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血型问题,与人类一样,家猫里也存在一种独立的血型系统。家猫中一共有三种血型:A型血、B型血和AB型血。其中A型血和B型血比较常见,第三种AB型血比较少见,所占比例不足1%。了解自己猫的血型对于避免新生儿溶血和输血不良反应是十分重要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的原因是B型血母猫与A型血公猫交配后会生下A型血幼崽。母猫在给幼崽哺乳时,乳汁内的A型血抗体会进入到幼崽体内,从而攻击幼崽的血细胞,并造成致命性的溶血反应。通常母猫和小猫的血型不合时,尽管小猫出生时很健康,但喝了初乳后,几个小时内就会出现异常。这时小猫不会吸奶,也得不到母亲的关照,有的还会排出红色或褐色的尿液,也可能出现贫血或黄疸,甚至猝死。下图是一窝发生溶血的幼猫,可以看到其因为黄疸导致鼻部、尾巴和爪子呈现桔黄色。
同样,用A型血给B型血的猫输血时也会引发严重的溶血反应。繁育者可以通过血型DNA检测合理地制定繁育策略,从而避免新生儿溶血现象的发生。大部分品系的猫都是A型血,但也有部分品系含有较高比例(可达60%)的B型血,如异国短毛猫,英国短毛猫,波斯猫,苏格兰折耳猫,柯尼斯卷毛猫和德文卷毛猫等。目前科学家已经找到了导致B型血的关键基因,任何家猫只要携带了两份B型血基因(b/b)就会表现为B型血,那些只携带一份B型血基因或者完全不携带B型血基因的个体为A型血或AB型血。目前通过遗传检测只能区分出B型血,而无法区分A血型和AB型血,但是这没有问题,因为只要判断出B型血已经完全可以避免溶血现象了。但是该检测只适用于纯家猫品系,像孟加拉猫和阿瑟拉猫等混有野生豹猫血统的品系是不适用的。因为野生猫科动物和家猫已经分别进化出不同的血型系统。由于布偶猫的血型基因比较特殊,除了B型血基因外,还包含一个只存在于布偶猫品系中的AB型血基因。该基因目前已被找到,因此可以通过DNA检测的方法对布偶猫的血型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