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此前,海南省通信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信息通信行业运行及互联网发展情况。2020年以来,全省信息通信行业狠抓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营商环境优化、5G新基建、工业互联网发展、应急通信保障、电信业务开放等一批重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海南在信息化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领域频频发力,加快布局。随着全社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一批“互联网+”、“数字+”新业态迅速发展,引领自贸港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我们要大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引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以“信息惠民”、“技术惠企”等为重点,加快整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引领消费转型升级,为打造具有自贸港特色的国际新消费中心贡献力量。
1、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5月16日,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新华社
2、海南累计开通5G基站7863个海口等三地主城区基本实现5G室外覆盖
——南海网
3、海口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278万剂次
记者5月15日从海口市卫健委获悉,当前,海口正积极推进18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5月15日,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2783443剂次,其中,接种首针1658044剂次,接种第二针1125399剂次。据了解,目前全市共设置新冠疫苗固定接种点178个,临时接种点7个(其中首批临时点3个,新增4个临时点)、8个流动组(负责对工地、商场、大学等集体单位的26个点进行流动接种),此外,还有30辆移动接种车。
——海南日报
4、海南网民规模达763万多人互联网普及率约为80.4%
——人民网
5、SpaceX第28批52颗星链卫星升空,捎了两颗其他卫星
——中国日报网
6、新研究发现冠状病毒致命弱点
据《科学》杂志13日在线发布的一篇最新论文,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伯尔尼大学、洛桑大学和来自爱尔兰的科克大学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找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的“致命弱点”。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病毒基因组和核糖体在“移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发现病毒对核糖体“移码”过程存在“精细控制”,这有望促进通过干扰“移码”过程而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的开发。
——环球网
7、墨西哥研究人员发现新品种恐龙化石
——科技日报
8、“猫脸”识别监测野生大熊猫
——科学网
9、专家:暂未有证据证明新冠变异毒株会影响现有检测手段
——新华网
10、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发现最高能量光子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大量超高能宇宙加速器,并记录到最高1.4拍电子伏的伽马光子(拍=千万亿),这些发现将于2021年5月17日发表在《Nature》(《自然》)杂志上。这次观测积累的数据还很有限,但所有能被LHAASO观测到的源,它们都具有0.1拍电子伏以上的伽马辐射,也叫“超高能伽马辐射”。这表明银河系内遍布拍电子伏加速器,而人类在地球上建造的最大加速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只能将粒子加速到0.01拍电子伏。
——央视新闻
更多资讯与服务请访问“椰城创新云”:
主办方:海口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
承办方:科创365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椰城创新云》平台
主办单位:海口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海口市外国专家局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以获得本站的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