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骨肉配方火了,铲屎官的圈子里掀起一阵阵浪花。能模拟原始食物形态给主子们吃上原料透明的猫饭,着实让人少一丝担心,多一份放心。事实上,用生骨肉喂猫的历史由来已久,它由伊恩·毕林赫斯特(IanBilinghurst)于1993年提出,随后风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以及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那么这样做究竟有何科学依据,在配方上又该如何选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猫咪生骨肉配方的那些事儿。
为什么要采用生骨肉喂养猫咪?
从猫咪的饮食结构来看,摄入肉类后,它从肉里获取最多的是一种叫“动物蛋白”的物质,其次是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而摄入五谷后,从五谷中首先获取的是一种叫“植物蛋白”的物质,其次是粗纤维等。
从消化系统来看,虽说“植物蛋白”跟“动物蛋白”都是蛋白,但宠物对“植物蛋白”的吸收率只有60%-80%,而宠物对“动物蛋白”的吸收率却能高达90%-95%。由此可见,对于猫咪来说,没有任何化学添加的猫咪生骨肉配方就是它的营养餐。
可以自制猫咪生骨肉配方吗?
自制生骨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营养均衡。要达到这一点,食谱当中动物组织的比例是一大关键,关于这个比例有几个基本准则:
骨骼:占比7-10%。如果你的主子从未尝试过猫咪生骨肉配方,是很难啃动骨头的,需要经历一段循序渐进的咬合训练。
在猫咪能啃骨之前,铲屎官可以用蛋壳粉、碳酸钙粉或乳化碳酸钙粉来替代骨骼。每喂100g的肉类、肝脏都需要加约0.6g左右的碳酸钙粉。
然而对于一些新手铲屎官来说,自制猫咪生骨肉配方存在诸多不可控性:
制作过程繁琐:从采购完原料提回家,到分装冷冻、制作储存都是费时费力还费神的活儿,期间还要时刻考虑营养比例,没有充足的耐心分分钟半途而废。
转食需要适应期:猫粮切换生骨肉时,初期需要将生骨肉打成肉泥,给主子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不然突然改变饮食习惯容易导致呕吐、拉肚子,对于新手来说很容易翻车。
原料安全问题:生肉在生产、运输过程中有一定几率感染寄生虫、细菌,自己非专业人士,对处理一窍不通,也不知道从哪里获取真正的放心肉。
如何毫不费力地为主子准备科学的猫咪生骨肉配方?
此外,出于对宠物食品安全的责任心,帕特自建了十万级冻干工厂,并与浙江大学共建联合研发中心,进一步强化科学研发生产力,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涉足宠物食品行业五年,帕特以实力斩获了2018年亚宠展年度黑马TOP5与2021年GROW+中国最具增长力TOP100等殊荣,足以成为万千铲屎官的放心之选。
对于轻度挑食的猫咪,在给主子享用时,铲屎官只要将生骨肉冻干捏碎拌粮,就可改善主子的这种不良偏好。生骨肉冻干复水,鲜肉原料肉眼可见,也可以将整块当作零食投喂,补水又营养。在如今这个科学养宠的时代,国内传统喂养vs猫咪生骨肉配方喂养,或许生骨肉配方将逐渐实现后来居上。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