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只编号是绵羊育种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其既便于识别、选种选配,又可记载血统、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等。羊只的个体编号要求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简明,易识别,字迹清晰耐久,不易脱落,便于进行资料的统计、保存和管理。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耳标法,通常用塑料耳标书写或烫印羊只编号,具有易于识别、字迹清晰耐久等优点。一般耳标可编有年号、圈号、个体号。个体号一般用单数代表公羊,双数代表母羊,这样便于进行资料统计和微机管理。死亡羊只耳号,应该立即注销,不准许转给其他羔羊。
绵羊有些品种公、母羊有角,有角羊只不仅在角斗时易引起损伤,而且饲养及管理都不方便,少数性情恶劣的公羊,还会顶伤饲养管理人员,因此留角有害而无利。去角即破坏角芽成角细胞的再生长。有角的羔羊,其角芽部分的毛呈旋毛状,手摸时有尖而硬的突起。一般在生后5~10天内去角。去角时需要两人进行,两人面对面而坐,一个人保定羔羊(国外有去角箱保定),另一人一手固定头部,一手去角。固定头部时,用手握住嘴部,使羊不能摆动而发出叫声为宜,防止把羊捂死和去角时刺激过度而使羊窒息。
去角的方法有烙铁去角、苛性钾棒去角、手术刀去角、去角锯去角等,以烙铁去角和苛性钾棒去角为常见,现介绍如下。
(1)烙铁去角是用丁字形烙铁(直径1.5厘米,长8~10厘米,在其中部焊接一个带木把的把柄)或300瓦的手枪式烙铁去角,速度快,出血少,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去角时用烧红的烙铁在角的基部画圈,其直径为2~2.5厘米,烙掉皮肤,露出骨质角突即可,每次烧烙10~15秒,全部去完需要3~5分钟。
(2)苛性钾棒去角先要剪毛,然后在角的基部涂一圈凡士林,以防药液流入眼睛,去时用苛性钾棒在两个角芽处轮换涂擦,以去掉角芽生长占的皮肤为宜。有些公羊小时去角没有去净,以后又生出弯曲状角,并伸入羊的头皮,羊只经常表现不安,这种情况可用钢锯将其锯断。
3.修蹄
绵羊由于长期舍饲,往往蹄形不正,造成行走不便,影响行动,甚至造成四肢病。修蹄一般在夏、秋季节的雨后进行,这时蹄质较易修剪。修蹄时让羊坐在地上,人站在羊背后,使羊半躺在人的两腿之间,将羊的后腿翘起使羊不能挣扎。修蹄时从前肢开始,先将生长过长的角尖剪掉,然后用利刀将蹄底的边缘修整到和蹄底一样平齐。修到蹄底可见浅红色的血管为止,不要修剪过度,以防出血。如果造成出血,可涂上碘酒。如果出血不止,可用烙铁烧到微红,很快将蹄底烧烙一下。整形后的羊蹄、蹄底平正,形状方圆。
4.公羊去势
公羊去势,又称为“阉割”。其目的是减少初情期后性活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一般对不能作种用的公羔去势,以防乱交乱配。去势之后羊温顺,管理方便,节省饲料,上膘快,提高育肥效果。但有时将较大的公羊去势后用作试情羊是有必要的。对公羔的去势一般在1个月内进行。这时流血较少,易于操作。绵羊去势的方法主要有手术法和结扎法两种。
(1)手术法手术法多适用于成年公羊和14日龄的羔羊。操作方法是先固定好羊只,通常把羔羊按在桌上;用手术刀在消毒的阴囊底部做一切口,或用灭菌直剪剪掉阴囊下1/4的皮肤;手术者用手指挤拉出2个睾丸,割断精索,尽量将精索留短一些(防止突出阴囊外而造成感染);术后伤口作消毒处理,并任其敞开,但饲养羊只的圈舍要清洁卫生和无蚊蝇叮咬。对成年公羊的去势中,为避免流血过多,应在阴囊和腹壁交界处使用去势钳钳压;为减少疼痛,还可使用局部麻醉的方法。
(2)结扎法结扎法主要适用于羔羊。用强力橡皮筋置于阴囊上,缠绕扎紧,以阻断睾丸的血液供给;术后大约10天后,阴囊和睾丸将一起脱落。实践证明,此法虽然羔羊第1天会感到持续性疼痛,甚至出现绝食1~2天,但其操作方便,不会流血,易于为养羊户所接受。
5.剪毛
剪毛应在干净、平坦的场地进行。将羊保定后先从体侧至后腿剪开一条缝隙,顺此向背部逐渐推进(从后向前剪)。一侧剪完后将羊体翻一面,由背向腹剪毛(以便形成完整的毛套),最后剪下头颈部、腹部和四肢下部的羊毛。毛套去边后单独堆放打包,边角毛、头腿毛和腹毛装在一起,作为等外毛处理。剪毛时,羊毛留茬高度为0.3~0.5厘米,尽可能减少皮肤损伤。当因技术不熟练而留茬过长时切不要补剪,因为剪下的二刀毛几乎没有纺织价值,既造成浪费又会影响织品的质量,必须在剪毛时引起重视。剪毛前绵羊应空腹12小时,以免在翻动羊体时造成肠扭转。剪毛后1周内尽可能在离羊舍较近的草场放牧,以免突遇降温降雪天气而造成损失。
6.药浴
药浴是绵羊饲养管理上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对细毛羊、半细毛羊。不论纯种或杂种,剪毛后都必须进行一次药浴,目的是消灭体外寄生虫和预防疥癣病。
(1)药浴使用的药剂
绵羊药浴常使用的药剂有:杀虫眯(0.1%~0.2%的水溶液)、DDT(0.2%~0.5%的浓度)、6%的可湿性六六六(用0.03%的浓度,系指含纯六六六的浓度)。
因六六六对人畜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亦可使用石硫合剂代替。石硫合剂的配方是:生石灰7.5千克,硫磺粉末12.5千克,用水拌成糊状,加水150千克,用铁锅煮沸,边煮边用木棒搅拌,待溶液呈浓茶色时为止。煮沸过程中蒸发掉的水要补足。然后倒入木桶或水缸中,待澄清后,去掉下面的沉渣,上面的清液就是母液。在此母液内兑上500千克温水,充分搅匀后,就可进行药浴。因石灰、硫磺是价廉易得的药物,而且对人畜均无毒害,可代替六六六。
(2)药池的建造
药池要求狭长,长度约10米,宽约l米,以保证绵羊通过时身体能充分浸泡在药液中。深度以绵羊平均身高的2倍为宜,药液在能淹没羊体的同时,要求药液面以上的池沿必须保持足够的高度,防止绵羊从池沿爬出。入口与出口处分别砌有斜坡,以备绵羊安全出入药池。在药池的出口处砌有滴流台,使羊身上的药液能充分回流到药池内。
(3)药浴应注意事项
①药浴前8小时停止喂料,入浴前2小时给羊饮足水,以免羊入浴池后吞饮药液。
②药浴的顺序是先让健康羊浴,有疥癣的羊最后浴。
③药液的深度以淹没羊体为原则。浴池为一个狭长的走道,当羊走近出口时,要将羊头压入药液内1~2次,以防头部发生疥癣。
④离开药池让羊在滴流台上停留20分钟,待身上药液滴流入池后,才将羊收容在凉棚或宽敞的厩舍内,免受日光照射,过6~8小时后,方可饲喂或放牧。
⑤妊娠两个月以上的母羊,不宜进行药浴。
⑦牧羊犬也应同时进行药浴。
⑧工作人员应戴好口罩和橡皮手套,以防中毒。
7.育种记录
育种记录是搞好育种工作的一项主要措施。根据平时的记录,通过归纳、总结和分析,及时对羊群进行调整,以便更好地指导育种工作,生产出更好更多的优良后代。根据绵羊各类羊只的实际情况,育种记录可分为种公羊卡片、种母羊卡片、配种记录、羔羊登记表和产毛记录等。不同的生产用途记录内容也不同。
血统
生长发育情况
外貌鉴定
历年配种成绩
繁殖记录
8.羊只组群和周转
羊只组群和周转是进行绵羊生产及育种工作的基础环节。组群的意义在于使羊群的性别、年龄搭配适当,选优去劣,分级分系,为等级选配或品系繁育做基础工作,也便于生产中的管理。羊群的组成按年龄大小分为:羔羊群(羔羊产出后至4月龄前)、育成群(4月龄断奶后至18月龄)、后备群(18~30月龄)、成年群(30月龄以上);按性别具体分为:育成公羊、育成母羊、后备公羊、后备母羊、成年公羊、成年母羊。年龄较小的羊每70只组成一群,此后逐渐减少,到成年时每60只可组成一群。
羊群的周转一般以每年的9月初至次年的8月末为一个生产年度。从9月初开始,羔羊达到4月龄后开始断奶,分别组成育成公羊群和育成母羊群。与此同时,上一年度的育成公、母羊群转为后备公、母羊群。上一年度的后备公、母羊群进入成年公、母羊群。羊只的组群和每一次周转都要进行全面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