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
C.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1)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若要消除这一操作误差,只要调整上述步骤的顺序就可以了,步骤应调整为________(填序号)
(3)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4)小明针对(3)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_________。
【题目】为了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记录在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小车应从斜面的_______处滑下。
(2)比较实验数据发现,小车运动状态改变最慢的是在____表面上。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题目】小贺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她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贺决定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甲图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进行实验后小贺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次实验.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甲图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像.
(3)由图像可验证小贺的猜想是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贺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以下简称测力计)测物体重力时,她先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a)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____N.若此时她将一个4N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_____4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b)在张老师的指导下,小贺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的位置,此时物体的重力G=____N.
【题目】某同学在用玻璃做光的折射和反射的探究实验时,描绘了一个实际的光路图,但没有标出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入射角、反射角等,如图所示,图中的各位置表示的物理量分别应该是:反射光线是____,折射角大小是____,界面的____侧是空气.
【题目】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活动中,主要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甲所示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乙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________(选填“小车”或“砝码”)。
(2)小明选择了图甲所示的探究方案。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线两端挂上钩码。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____________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