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实验技术技术操作指导实验1生理学综合实验基本操作训练【实验目的】学习哺育动物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实验器械兔手术器械(哺乳类手术器械)1)手术刀用于切开皮肤和脏器。2)手术剪刀弯形剪用于剪毛,其余同蛙手术器械。3)镊子同蛙手术器械4)止血钳用于止血,分离和牵拉组织。5)骨钻6)动脉夹用于阻断动脉血流。7)气管插管用以插入气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8)血管插管用以插入血管,供实验使用。【实验步骤】(一)术前准备1、麻醉与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耳缘静脉缓慢注射1戊巴比妥钠3ml/kg体重进行麻醉。注射时速度要慢,并注意观察动物情况。当动物四肢松软,呼吸变深变慢,角
2、膜反射迟钝时,表明动物已被麻醉,即可停止注射。将动物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2、备皮(1)剪毛法常用于急性实验。用一般弯剪刀帐号皮肤依次将手术范围内的皮毛剪去。勿用手提起毛剪之,以免剪破皮肤。(2)拔毛法适用于大、小白鼠和家兔耳缘静脉,以及后肢皮下静脉的注射、取血等。(3)剃毛法用于大动物的慢性实验。3、消毒常用于慢性实验,一般用碘伏(或强力碘等)或75%酒精常规消毒,但一般碘伏(或强力碘等)的效果较好。(二)手术1切开皮肤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右手持手术刀切开皮肤,切口大小以便于手术操作为宜。2分离组织有钝性和锐性分离两种。钝性分离不易损伤神经和血管等,常用于分离肌肉包膜、脏器和深
3、筋膜等;锐性分离要求准确、范围小,避开神经、血管或其他脏器。(1)颈动脉分离术暴露气管,分别在颈部左右侧用止血钳拉开肌肉,于胸头肌与胸舌骨肌之间,可看到与气管平行的颈总动脉。它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伴行于颈动脉鞘内(注意颈动脉有甲状腺动脉分支)。用玻璃分针小心分离颈动脉鞘,并分离出颈总动脉3cm左右,在其下面穿两条线,一线在近心端动脉干上打一虚结,供固定动脉套管用,另一线准备在头端结扎颈总动脉。(2)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减压神经分离术按上法找到颈动脉鞘,先看清3条神经走行后用玻璃分针小心分开颈动脉鞘,切勿弄破动脉分支。辨认3条神经,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
4、经次之,减压神经最细,且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在一起(一般先分离减压神经)。每条神经分离出23cm,并各穿两条不同色的、生理盐水润湿的丝线以便区分。(3)股动脉、股静脉分离术固定动物,在股三角区去毛,股三角上界为韧带,外侧为内收长肌,中部为缝匠肌。沿血管走行方向切一个长约45cm的切口。用止血钳钝性分离肌肉和深筋膜,暴露神经、动脉、静脉(神经在外,动脉居中,静脉在内)。分离静脉或动脉,在下方穿线备用。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于手术野。(4)膈肌分离术剑突软骨分离术切开胸骨下端剑突部位的皮肤,并沿腹白线再切开长约2cm的切口。细心分离剑突表面的组织,并暴露剑突软骨与骨柄。
5、用金冠剪剪断剑突骨柄。注意:不能剪得过深,以免伤及其下附着的膈肌。此时剑突软骨与胸骨完全分离。提起剑突,可见剑突随膈肌的收缩而自由运动。(三)插管技术1气管插管术气管插管术是哺乳类动物急性实验中常用手术,可保证呼吸通畅;在开胸实验时,气管插管可接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也利于乙醚麻醉;与呼吸换能器可压力换能器相连,可观察呼吸运动。(1)仰卧位固定动物,颈前区备皮,从甲状软骨以下沿正中线切开并逐层钝性分离,暴露气管。(2)分离并游离气管。在气管下方(食管上方)穿粗线备用。(3)在甲状软骨以下0.5cm处横向切开气管前壁,再向头端作纵向切口,使切口呈“”形。(4)一
6、手提线,另一手插气管套管,结扎固定。2动脉插管术(1)用注射器向管道系统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检查管道系统有无破裂,动脉套管尖端是否光滑,口径是否合适。(2)尽可能靠头侧结扎颈总动脉。用动脉夹尽量靠近心脏侧夹闭颈总动脉。两者之间相距23cm,以备插管。(3)用眼科镊子提起颈总动脉,用锐利的眼科剪刀,靠近结扎处朝心脏方向剪一“V”形切口,注意勿剪断颈总动脉。(4)生理盐水润湿的动脉插管从切口向心脏方向插入颈总动脉,并保证套管与动脉平行以防刺破动脉壁。插入11.5cm左右,用线将套管与颈总动脉一起扎紧,以防脱落。3静脉插管术插管部位:兔在颈外静脉,猫、狗常在股静脉。在
7、已好的静脉上,用线结扎远心端,在结扎处的近心侧的静脉上朝心脏方向剪一“V”形切口,将静脉套管向心脏方向插入静脉,结扎固定即可。4其他插管技术常因实验目的不同,需进行特殊插管术,如观察尿量需要膀胱插管或输尿管插管,观察某些药物对蛙心的影响时需要蛙心插管,做迷走神经和某些药物对胰液、胆汁分泌的影响时需在胰总管或胆总管插管等。其插管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实验2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实验目的】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学习和掌握制备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方法;了解刺激的种类。【实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恒温动物相似,若将蛙的神经-肌肉标
8、本放在任氏液中,其兴奋性在几个小时内可保持不变。若给神经或肌肉一次适宜刺激,可在神经和肌肉上产生一个动作电位,肉眼可看到肌肉收缩和舒张一次,表明神经和肌肉产生了一次兴奋。在生理学实验中常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神经、肌肉的兴奋、兴奋性;刺激与反应的规律和肌肉收缩的特征等,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生理学实验的一项基本操作技术。【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药品】任氏液【仪器与器械】普通剪刀、手术剪、眼科镊(或尖头无齿镊)、金属探针(解剖针)、玻璃分针、蛙板、蛙钉、细线、培养皿、滴管、锌铜弓。【实验方法与步骤】1.破坏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勿用
9、手搓)。左手握住蟾蜍,使其背部向上,用大拇指或食指使头前俯(以头颅后缘稍稍拱起为宜)。右手持探针由头颅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椎管(图5.1-1)。然后将探针改向前刺入颅腔内,左右搅动探针23次,捣毁脑组织。如果探针在颅腔内,应有碰及颅底骨的感觉。再将探针退回至枕骨大孔,使针尖转向尾端,捻动探针使其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应注意将脊柱保持平直。针进入椎管的感觉是,进针时有一定的阻力,而且随着进针蟾蜍出现下肢僵直或尿失禁现象。若脑和脊髓破坏完全,蟾蜍下颌呼吸运动消失,四肢完全松软,失去一切反射活动。此时可将探针反向捻动,退出椎管。如蟾蜍仍有反射活动,表示
10、脑和脊髓破坏不彻底,应重新破坏。2.剪除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用左手捏住蟾蜍的脊柱,右手持粗剪刀在前肢腋窝处连同皮肤、腹肌、脊柱一并剪断,然后左手握住蟾蜍的后肢,紧靠脊柱两侧将腹壁及内脏剪去(注意避开坐骨神经),并剪去肛门周围的皮肤,留下脊柱和后肢。3.剥皮一只手捏住脊柱的断端(注意不要捏住脊柱两侧的神经),另一只手捏住其皮肤的边缘,向下剥去全部后肢的皮肤(图5.1-2)。将标本放在干净的任氏液中。将手及使用过的探针、剪刀全部冲洗干净。4.分离两腿用鑷子取出标本,左手捏住脊柱断端,使标本背面朝上,右手用粗剪刀剪去突出的骶骨(也可不进行此步)。然后将脊
11、柱腹侧向上,左手的两个手指捏住脊柱断端的横突,另一手指将两后肢担起,形成一个平面。此时用粗剪刀沿正中线将脊柱盆骨分为两半(注意,勿伤坐骨神经)。将一半后肢标本置于盛有任氏液中备用,另一半放在蛙板上进行下列操作。5.辩认蛙后肢的主要肌肉,蛙类的坐骨神经是由第7、8、9对脊神经从相对应的椎间孔穿出汇合而成,行走于脊柱的两侧,到尾端(肛门处)绕过坐骨联合,到达后肢背侧,行走于梨状肌下的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坐骨神经沟内,到达膝关节腘窝处有分支进入腓肠肌(图5.1-3)。6.游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用蛙钉或左手的两个手指将标本绷直、固定。先在腹腔面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游
12、离坐骨神经,然后在标本的背侧于股二头肌与半膜肌的肌肉缝内将坐骨神经与周边的结缔组织分离直到腘窝,但不要伤及神经,其分支待以后用手术剪剪断。同样用玻璃分针将腓肠肌与其下的结缔组织分离并在其跟腱处穿线、结扎。7.剪去其它不用的组织操作从脊柱向小腿方向进行。(1)剪去多余的脊柱和肌肉将后肢标本腹面向上,将坐骨神经连同23节脊椎用粗剪刀从脊柱上剪下来。再将标本背面向上,用镊子轻轻提起脊椎,自上而下剪去支配腓肠肌以外的神经分支,直至腘窝(图5.1-4(A)),并搭放在腓肠肌上。沿膝关节剪去股骨周围的肌肉,并将股骨刮净,用粗剪刀剪去股骨上端的1/3(保留2/3),
13、制成坐骨神经-小腿的标本。(2)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将脊椎和坐骨神经从腓肠肌上取下,提起腓肠肌的结扎线剪断跟腱。用粗剪剪去膝关节以下部位,便制成了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图5.1-4(B))。8.检验标本用沾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触及一下坐骨神经或用鑷子夹持坐骨神经中枢端,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说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标本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备用。【注意事项】1.避免蟾蜍体表毒液和血液污染标本,压挤、损伤和用力牵拉标本,不可用金属器械触碰神经干。2.在操作过程中,应给神经和肌肉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免影响标本的兴奋性。3.标本制成后须放在任氏液中浸泡数
14、分钟,使标本兴奋性稳定,再开始实验效果会较好。4.热玻棒的温度防止过高,以免烫伤标本。【思考题】用各种刺激检验标本兴奋性时,为什么要从中枢端开始?实验3蛙坐骨神经双相、单相动作电位与强度法则【实验目的】初步熟悉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蛙类坐骨神经干的单相、双相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并能判别、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测量其潜伏期、幅值以及时程,【实验原理】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客观表现。动作电位一经产生,即可向外周传播,即为神经冲动。神经干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负于静息部位,二者之间出现一个电位差;当神经冲动通过后,兴奋处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水平
18、-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见实验5.1,实验5.2),但无需保留股骨和腓肠肌。坐骨神经干要求尽可能长些。在脊椎附近将神经主干结扎,剪断。提起线头剪去神经干的所有分支和结缔组织,到达腘窝后,可继续分离出腓神经或胫神经,在靠近趾部剪断神经。将制备好的神经标本浸泡在任氏液中数分钟,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开始实验。2.仪器及标本的连结(1)用浸有任氏液的棉球擦拭神经标本屏蔽盒上的电极,标本盒内放置一块湿润的滤纸片,以防标本干燥。用滤纸片吸去标本上过多的任氏液,将其平搭在屏蔽盒的刺激电极、接地电极和引导电极上,并且使其近中端置于刺激电极上,远中端置于引导电极上。(2)若使用刺激器、
19、示波器进行实验,则参照图5.5-1连接仪器。刺激器选用连续刺激,频率816Hz,波宽0.10.2ms,强度根据标本兴奋性而定,由小增大(一般可选2V)。示波器灵敏度0.10.5V/cm,扫描速度12ms/cm。外触发输入接刺激器的触发输出端。触发选择置于外触发同步。开启电子刺激器时,调节触发电平旋钮,使示波器扫描与刺激输出同步。将扫描线调至荧光屏中间。(3)若使用计算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实验则参照图5.5-2连接仪器。两对记录电极分别连接到CH1、CH2通道,刺激电极连接到刺激输出。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
21、接触良好。2.制备标本时,神经纤维应尽可能长一些,将附着于神经干上的结缔组织膜及血管清除干净,但不能损伤神经干。3.经常滴加任氏液,保持神经标本湿润,但要用滤纸片吸去神经干上过多的任氏液。4.神经干不能与标本盒壁相接触,也不要把神经干两端折迭放置在电极上,以免影响动作电位的波形。【思考题】1.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刺激强度有何关系?它与神经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有矛盾吗?为什么2.引导电极调换位置后,动作电位波形有无变化为什么实验4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目的要求】用电生理学方法测定蟾蜍或蛙坐骨神经的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进一步学习电生理仪的使用方法。【基本原理
25、期,称为代偿间歇。【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蛙心夹、单电极或双电极、D951系统、及通用杠杆或记录仪及张力换能器、刺激器或多用仪、橡皮泥或电极支架、滴管、任氏液【方法与步骤】1将蟾蜍双毁髓后,暴露心脏,背位固定于蛙板上。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肌肉。蛙心夹上的系线与张力换能器相连。2打开D951系统,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作为对照。3选择刚能引起心室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于心室舒张期调试),分别在心室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4以同等刺激强度,分别在心室舒张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给予单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的变化。【思考题】1实验结果说明心
26、肌的哪些生理特性?2心肌的不应期较长有何生理意义?实验6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目的】能暴露蟾蜍或蛙心;通过观察正常蛙心搏动及加温法和结扎法所引起的心率变化,说出心搏顺序及温度对心率的影响,分析蛙心起搏点的部位,验证心自律性的等级性。【实验原理】两栖类动物的心特殊传导系统与哺乳类动物相似,均具有自动节律性,且各部位自律性的高低不等。两栖类动物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由它发出兴奋,依次传给心房、心室,故静脉窦为两栖类动物心的正常起搏点。【实验用品】蟾蜍或蛙、蛙类解剖器材一套、蛙心夹、线、烧杯、滴管、任氏液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1)取蟾蜍1只,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呈仰卧
27、位固定在蛙板上。剪开胸骨表面皮肤,沿正中线剪开胸骨,仔细剪开心包膜,暴露心。(2)识别左、右心房,房室沟,心室,主动脉球及左、右主动脉干。(3)用细镊子在主动脉干下穿一线备用。将连有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轻提心并翻向头侧,可见静脉窦以及心房与静脉窦交界处的半月形白线,即窦房沟。2.观察项目(1)观察心各部位跳动的顺序,并在同一分钟内分别计数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的次数。(2)用盛有3940热水的小离心管先后分别接触心室、心房和静脉窦,分别观察其跳动次数有何变化?(3)将主动脉干下的备用线在窦房沟处作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以阻断兴奋在静脉窦与心房之间的传导。观察心房和心室跳动
28、是否停止,静脉窦仍照常跳动否。(4)待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后再在同一分钟内计数静脉窦、心房、心室跳动的次数,并注意观察静脉窦与心房和心室的跳动频率是否一致。(5)在房室沟处作斯氏第二结扎后,观察心室跳动是否停止,若已停止,注意观察能否恢复,待恢复后计数它们各自的跳动频率。【注意事项】1.用蛙心夹夹心尖时,操作要轻,勿将心夹破。2.作斯氏第一、二结扎后,要滴任氏液;结扎后若心跳迟迟不恢复,可用玻璃分针轻触心室,以助恢复。【思考题】1.正常情况下,两栖类动物(或哺乳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是心脏的哪一部分?它为什么能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活动?2.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搏动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3
29、.斯氏第二结扎后,房室搏动情况又有何不同,为什么4.如何证明两栖类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实验7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目的要求】1学习并掌握人体间接测压法的原理和方法。2观察在正常情况下,某些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基本原理】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是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如给血管以压力而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用压脉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如外
30、加压力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心脏收缩时,动脉内有血流通过,舒张时则无,血液断续地通过血管,形成涡流而发出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则血管内的血流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须的最小管外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相当于舒张压。【实验器材】血压计、听诊器。【方法与步骤】1受试者脱左臂衣袖,静坐5min。2松开打气球上的螺丝,将压脉带内的空气完全放出,再将螺丝扭紧。3将压脉带裹于左上臂,其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cm处,松紧应适宜。受
31、试者手掌向上平放于台上,压脉带应与心脏同一水平(图4-20)。4在肘窝部找到动脉搏动处,左手持听诊器的胸具置于其上。注意:不可用力下压。5听取血管音变化右手持打气球,向压脉带打气加压,此时注意倾听声音变化,在声音消失后再加压30mmH,g然后扭开打气球之螺丝,缓慢放气(切勿过快),此时可听到血管音的一系列变化,声音从无到有,由低而高,而后突然变低,最后完全消失。然后扭紧打气球螺丝继续打气加压,反复听取声音变化23次。6测量动脉血压重复上一操作,同时注意检压计之水银柱和声音变化。在徐徐放气减压时,第一次听到血管音的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在血管音突然由强变弱时的水银柱
32、高度即代表舒张压,记下测定数值后,将压脉带内的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再重测1次后,将测定值填于表4-4内。7体位对血压的影响体位改变反映重力对血液的影响发生变化,通过对血压的调节,保持适宜的器官血流量。(1)受试者仰卧于实验台上,休息5min后测量其血压。(2)受试者取立正姿势15min,其间每隔5min测量血压一次,并将测量数值记入表4-4。8运动对血压的影响让受试者作原地蹲起运动,1min内完成30次,共做2min。运动后立即坐下,30s测量血压一次,直至血压恢复正常。表4-4人体血压记录表。【注意事项】1测压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2戴听诊器
33、时,务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3压脉带裹绕要松紧适宜,并与心脏同一水平。4重复测压时,须将压脉带内空气放尽,使压力降至零位,而后再加压测量。【思考题】1根据血压测定的原理,试考虑用触诊法能否测出收缩压,为什么?2体位和呼吸改变后,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实验8人体心电图的描记【目的要求】1学习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2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基本原理】心脏在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位变化。心电变化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开始,经特殊传导系统最后到达心室肌,引起肌肉的收缩。心脏尤如一个悬浮于容积导体中的发电机,其综合性
34、电位变化可通过容积导体传播到人体的表面,并为体表电极所接受。经心电图机的放大和记录,成为心电图。心电图可以反映心脏内综合性电位变化的发生、传导和消失过程,但不能说明心脏收缩活动的变化。【实验器材】心电图机、诊断床、导电糊、分规、酒精棉球。【方法与步骤】1受试者安静平卧,全身肌肉松弛2按要求(附1)将心电图机面板上各控制钮置于适当位置。在心电图机妥善接地后接通电源,预热5min。3安放电极把准备安放电极的部位先用酒精棉球脱脂,再涂上导电糊,以减小皮肤电阻。电极应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位,一般两臂应在腕关节上方(屈侧)约3cm处,两腿应在小腿下段内踝上方约3cm处。然后用绑带将电
35、极扎上,务使电极与皮肤接触严紧,以防干扰与基线飘移。4连接导联线按所用心电图机之规定,正确连接导联线。一般以5种不同颜色的导联线插头与身体相应部位的电极连接,上肢:左黄、右红;下肢:左绿、右黑。5调节基线旋动基线调节钮,使基线位于适当位置。6输入标准电压打开输入开关,使热笔预热10min后,重复按动1mV定标电压按钮,再调节灵敏度(或增益)旋钮,标准方波上升边为10mm。开动记录开关,记下标准电压曲线。7记录心电图旋动导联选择开关,依次记录、导联的心电图。注意:在变换导联时,必须先将输入开关关上,待变换后再打开。每换一导联,均须观察基线是否平稳及有无干扰。如基线不稳定或有干
36、扰存在,须在调整或排除后再行记录。8记录完毕,应解松电极,洗净擦干,以防腐蚀。9将心电图机面板上的各控制钮转回原处,最后切断电源。10取下记录纸,记下导联、受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实验日期。11根据“附2”的方法,测量导和Vs导联的P波、R波、T波振幅,PR、QT、RR间期,并计算心率。【思考题】1说明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如果PR间期延长而超过正常值,说明什么问题?2PR间期与QT间期的正常值与心率有什么关系?实验9人的心音听诊【目的要求】学习心音听诊的方法,识别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基本原理】心音是由心脏瓣膜关闭和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用听诊器在胸
37、壁前听诊,在每一心动周期内可以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音频为2540次/s)而历时较长(0.12s),声音较响,是由房室瓣关闭和心室肌收缩振动所产生的。由于房室瓣的关闭与心室收缩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的标志,其响度和性质变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缩强、弱和房室瓣膜的机能状态。第二心音:音调较高(音频为50次/s)而历时较短(0.08s),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关闭产生振动造成的。由于半月瓣关闭与心室舒张开始几乎同时发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的标志,其响度常可反映动脉压的高低。【实验器材】听诊器或心音放大器。【方法与步骤】1受试者安静端
38、坐,胸部裸露。2检查者带好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耳具应与外耳道开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端紧贴于受试者胸部皮肤上,依次由左房室瓣听诊区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右房室瓣听诊区,仔细听取心音,注意区分两心音。3如难以区分两个心音,可同时用手指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脉搏,此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然后再从心音音调高低、历时长短认真鉴别两心音的不同,直至准确认别为止。【注意事项】1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2听诊器耳具应与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结,管切勿与它物摩擦,以免发生摩擦音影响听诊。3.如呼吸音影响听诊,可令受试者暂停呼吸片刻。【
39、思考题】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有何临床意义?实验10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和药物的影响【实验目的】学习哺乳类动物离体肠实验方法;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观察某些药物对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兴奋性、收缩性等肌组织的一般特性,同时又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自动节律性缓慢而不规则,兴奋性较低,伸展性大,对某些化学物质、牵拉刺激、温度的改变较为敏感。【实验对象】家兔或豚鼠【实验药品与器材】台氏液,1:10000(g/ml)肾上腺素(adrenaline),1:100000(g/ml)乙酰胆碱(a
46、ne实验11消化道运动的观察【目的】观察胃肠道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以及神经和某些药物对胃肠运动的调节。【实验原理】消化道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有:紧张性收缩、蠕动、分节运动及摆动。在整体情况下,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兔的胃肠运动活跃且运动形式典型,是观察胃肠运动的好材料。【实验对象】兔【实验药品】台氏液、阿托品注射液、1:10000肾上腺素、1:10000乙酰胆碱。【仪器与器械】哺乳类手术器械、纱布、索线、丝线、电刺激器、保护电极。【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的准备(1)棒击兔的后脑使其昏迷死。将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47、,剪去颈部和腹部的被毛。(2)按常规行气管插管术。(3)从剑突下,沿正中线切开皮肤、打开腹腔,暴露胃肠。(4)在膈下食管的末端找出迷走神经的前支,分离后,下穿一条细线备用。以浸有温台氏液的纱布将肠推向右侧,在左侧腹后壁肾上腺的上方找出左侧内脏大神经,下穿一条细线备用。2、实验项目(1)观察相对正常情况下胃肠运动的形式,注意胃肠的蠕动、逆蠕动和紧张性收缩,以及小肠的分节运动等。在幽门与十二指肠的接合部可观察到小肠的摆动。(2)用连续电脉冲(波宽0.2ms、强度5V,1020Hz)作用于膈下迷走神经13min,观察胃肠运动的改变,如不明显,可反复刺激几次。(3
49、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思考题】1.电刺激膈下迷走神经或内脏大神经,胃肠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2.胃肠上滴加乙酰胆碱或肾上腺素,胃肠运动有何变化?为什么?3.正常情况下,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有哪些运动形式?实验12蛙心灌流【目的要求】1学习离体蛙心灌流法。2观察Na+、K+、Ca2+及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等对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基本原理】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活动的特性,可用人工灌流的方法研究心脏活动的规律及其特点,还可通过改变灌流液的成分或加入某些药物来观察其对心脏活动的影响。【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蛙心插管、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试管夹、张力换能器、铁支架、BL-410或D951实验系统、电脑、滴管、培养皿或小烧杯、任氏液、0.65%NaCl溶液、2%CaCl2溶液、1%KCl溶液、110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00乙酰胆碱溶液、300u/ml肝素溶液。【方法与步骤】1离体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