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民间流浪动物救助者呼吁:请尽量用领养取代购买
城市流浪猫狗数量剧增,流浪动物过度繁殖给居民生活、交通、健康等带来困扰,不仅影响城市形象,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给城市治理带来挑战。在东莞,我们身边的这些流浪动物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如何在城市中找到人和流浪动物和谐相处之道?做到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如今,有关部门、社会、个人都在不断努力和探寻,东莞甚至出现一批自发救助流浪动物的爱心人士,大家都希望探索出更人道、更具建设性、更合理的方法,力求为以上问题交出满意答卷。
▲图为鱼珣(网名)经常带着猫粮和罐头到远离社区、厂区的僻静地点,投喂流浪猫。图片由鱼珣(网名)提供
/现象/
流浪猫狗困扰居民生活
傍晚时分,刚刚拜访完大伯一家的鹏鹏和妈妈一起下楼回家,在黑暗的楼道里听到了一声猫叫,紧接着一只黑猫站在单元门口,一双荧绿色的眼睛在暗中窥视着,吓了鹏鹏一跳。“我家虽然也养猫,但是遇到这种情况还是非常害怕。”10岁的鹏鹏告诉记者。“晚上大家在小区里活动较多,这只猫可能被声音吓到了。”
鹏鹏妈妈说,因为孩子还小,她平时会提醒孩子尽量避让可能具有攻击性的流浪动物,但是随着小区里的流浪猫狗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看起来像被弃养的家猫,她希望物业能够呼吁业主和其他居民一起宣传,倡导文明饲养动物,担负养宠主人的责任和义务。
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宠物产业分会指导的《2021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数据,我国仅流浪狗数量就达4000万只,近年来,城市里的流浪猫狗的数量一直呈较高速增长趋势。如何有效管理城市流浪动物,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和市民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难点和痛点。
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很多市民都表示,流浪猫狗可能会对小区的安全和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困扰居民生活。当小区物业发现流浪动物增多时,希望可以采取有爱、积极的方式进行妥善处理。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既能确保流浪动物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助,同时也能更好维护小区的安全和环境。”市民李先生说。
▲图片由宏远野玛动物医院提供
/一群人/
东莞民间,他们尽自己能力救助流浪动物
新年伊始,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记者和流浪动物救助者敏瑜、鱼珣,兽医彭初堂相约在野马动物医院南城店,听她(他)们讲述自己和流浪动物的故事。
“10多年前,走在东莞街头,几乎每一个市场里你都能看见一两只皮肤病很严重,或者身患残疾的猫狗。”这是敏瑜选择救助动物的初心。通过救助流浪动物,可以改善城市的卫生环境,减少市民安全隐患,有效保障动物福利。
敏瑜介绍说,一只家养宠物猫的寿命大约在12岁—17岁,而流浪猫狗的平均寿命是3年—5年,尤其是冬天或者下暴雨之后是死亡的高峰期,受地区和环境不同的影响,流浪动物的生存有着更多不确定性。“一直救是救不过来的。”大家发现,单纯的救助并不能解决核心问题,减少流浪猫、狗的过度繁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了更科学实施救助,她们探讨和研究最佳解决方案,逐渐从单纯救助转变为科学关爱、良性发展的救助路径。团队对部分流浪猫狗开展有计划的科学绝育(“TNR”,即Trap抓捕、Neuter绝育、Return放归)来减少流浪犬和流浪猫的数量。“这种方法在全球范围内被熟知,目前在深圳和广州等城市也被广泛运用。”鱼珣介绍说。
▲图为宏远野玛动物医院志愿者为狗狗做检查。图片由宏远野玛动物医院提供
“2021年,我们绝育了120只,2022年是185只,2023年是203只流浪猫,这三年来估计累计能为社会减少12192只流浪二代。”敏瑜总结过去三年来大家一起取得的“成绩”,颇有感慨。
作为民间救助团体合作医院之一的野马动物医院,在这里工作的兽医彭初堂已记不清自己为多少只流浪猫犬做过绝育手术,但他非常认真地告诉记者:“这件事情不仅仅我会去做,我支持,相信有职业素养的兽医都会支持,都会去做,这是对动物和社会都有帮助的好事!”
▲投喂流浪猫。图片由鱼珣(网名)提供
/大家谈/
有人躲之不急,有人爱心投喂
流浪动物因为没人照管和收养,经常在城市街头、公园、垃圾场等地出现,它们容易遭受饥饿、寒冷和疾病,面临缺乏安全食物、水源和医疗服务等困境,流浪动物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挑战。
“我收养了几只流浪猫和狗,我认为这些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值得被领养和照顾。”市民王女士说,她期待东莞能够建立更完善的管理体系,让更多的流浪动物获得爱和保护。
“真的希望能尽快解决流浪猫、狗的问题,我小孩在小区里被发情期的流浪猫咬伤了,虽然已经带她去打了防疫针,但看到这些猫猫狗狗,心里还是特别害怕,怕它们突然攻击我们,不知道这种担心什么时候是个头!”市民张先生摇着头,颇有抱怨地说。
“我们接到了很多起投诉,很多业主担心流浪动物会携带病毒,在小区里对人造成伤害。”在东莞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李先生说,对于小区范围内的流浪动物会进行定期驱赶,但由于数量较大,监管难度高,小区内的流浪动物还是会时不时出现,业主主要反映的问题是担心流浪动物会向居民、儿童发起攻击,流浪猫发情期的打闹声也会影响人的休息。
▲图为兽医彭初堂为双目失明的流浪狗打针。欧珠措姆摄
/专家建议/
流浪猫的增加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之一,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出现“智能流浪猫屋”或“投喂机”,很多市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流浪猫的行为更加集中可控,从而促进人与流浪猫的和谐共处。
然而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近年来,虐待动物的新闻也时有出现。在网络上流传的监控视频能看到,有人故意通过用胶封住投喂机入口、拿走投喂机猫粮、故意捕捉伤害流浪动物等,也引起了一定争议。由此可见,创新方法可以在短期内保障部分流浪动物的生存问题,但在科学管理、理性救助上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护理师为猫咪做清理。欧珠措姆摄
/管理探索/
网民建议以小区为单位为流浪猫狗绝育,多地已做出回应
对于流浪动物的管理,目前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是否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其实许多城市都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其中也不乏好的建议,例如厦门网友的建议就得到了官方点赞和回应,这些经验和建议是否值得东莞参考和借鉴呢?
2021年,网民在人民网向厦门市市长留言称,现在很多小区为了控制流浪猫狗的数量,实施毒杀、捕杀,不但不能有效控制种群数量,反而造成爱宠人士与普通居民的矛盾升级,更有不法分子冒用捕杀流浪猫狗名义,通过非法途径让没有检疫的猫狗肉流入市民的餐桌。建议以小区为单位推行TNR流浪猫狗计划:1、以小区为单位,捕捉流浪猫狗;2、指定兽医院执行绝育手术等,这些建议不一定全面,也不一定在短期内有效,但根据猫狗的繁殖周期,从以前其他城市执行TNR计划的成果来看,一般执行半年到一年必见成效。
对此,福建省厦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回复称,建议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作用,目前《厦门经济特区养犬管理办法》仅对流浪犬予以收容,未涉及流浪猫,对流浪狗、流浪猫实施绝育手术需结合法规修订工作一并研究落实。
▲图为投喂流浪猫。图片由鱼珣(网名)提供
/记者手记/
从源头减少流浪动物,请尽量用领养取代购买
采访中,敏瑜说,在救助的大部分流浪动物里,他们的流浪原因无法一一溯源,但是从他们被收养的表现可得知,很多流浪动物曾经都是被家养的宠物。
最后的收养环节是他们救助工作的痛点和难点。“愿意收养流浪动物的人很少,大家更习惯购买,同时对流浪动物的认识存在误解,认为它们很脏,携带疾病,性情凶狠,不宜被收养。”而且,对于这些满足收养条件的流浪动物和收养者之间的宣传途径也非常有限,导致救助后的流浪动物,还得继续流浪街头的现状。
采访结束前,敏瑜和救助者们表达了她们共同的期望:流浪动物结束流浪,以完成整个救助链条工作的闭环。她们希望由有关部门牵头,全社会一起支持、参与,对流浪动物进行科学、合理、合法、合规的管理,在现代化的都市里,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集中力量,所有人一起行动和努力。
“没有抛弃就没有流浪,希望每一位宠物主人做到自己养宠的责任和承诺。”敏瑜说。
面对流浪动物伤人事件,和后续产生的追责纠纷,受害者是只能自认倒霉,还是有法可依?
律师苏崎说明,《民法典》第1249条规定:“遗弃、逃逸的动物在遗弃、逃逸期间造成他人损害的,由动物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被遗弃动物伤人的,原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对自己遗弃动物和未尽到管理义务的行为承担责任。
网购平台上的活体销售:小猫小狗怎么进了快递盒?
01-15
发现流浪狗如何联系收治?“深圳市养犬服务”小程序可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