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前,在东莞工作的肖女士,托本报寻找其25年前失散于天门的妹妹。记者在天门城区寻访多日,打听到天门的何师傅曾收养一个女儿。然而,何师傅一家已经不在天门,几年来跟老家断了联系。昨日,本报刊发《寻亲途中,收获一串温暖的往事》后,当日一大早,大冶的柯先生给本报来电:我曾在武汉某大学见过这位师傅,他在那里捡垃圾,供养读研究生的养女。
记者几番打听,终于在东湖风光村一间四五平方米的出租屋里,找到62岁的何师傅。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这里太乱,我们到外面谈。
传奇
收养一个母亲四个儿女
记者从天门市民政局获悉,何师傅有5个孩子,仅1980年出生的大儿子是亲生的。其余的4个子女,都是收养的。
艰辛
遇到便宜菜背回一麻袋
何师傅的家庭条件并不好。这么多的孩子,光吃饭都成问题。
1986年,就在第3个孩子捡进门时,大女儿得病了,半个月低烧不止。何师傅把孩子送到天门人民医院,检查为先天性肝胆不通。当时的李院长与武汉协和医院取得联系,决定将患儿转院,但需要上万元的医药费。
何师傅砸锅卖铁到处借钱,老母亲左传香把攒了多年的200元也拿出来了,最后只凑了4000元。何师傅找到了时任天门市委书记龙望友。
这段经历,曾在天门市委工作的邓秘书昨回忆:当时在市委大院,龙书记找来市妇联、市民政局的负责人,要他们尽量补贴一些钱,不够的部分,向全市发出募捐。但何师傅却谢绝了,他说:我不能这样麻烦社会,否则别人会认为我没有能力抚养这些孩子。你们帮我贷款5000元,我用一部分给孩子治病,一部分租辆的士开。
龙书记很赞同,为何师傅解决了5000元的无息贷款。龙书记还出面帮几个孩子解决了户口问题。
孩子转到协和,命保住了。何师傅租了一辆的士,在天门城区没日没夜地跑。家里粮食短缺,他有时在外地碰到便宜的蔬菜,就买一麻袋回家,够吃好一阵子。
欣慰
捡的三个孩子进了大学
2000年前后,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相继要读高中了。2001年,二女儿考天门中学只差几分,一分要多出2000元钱。
何师傅带着孩子找到校长,恳求减免费用,但校长不同意。何师傅一下子跪在校长面前。校长说:你不要来这一套。懂事的女儿拉起他的手说:爸爸,我到其他学校一样能读好书,我会发奋的。
此后,天门一位领导听说了这件事,帮何师傅联系了市实验高中。而他的亲生儿子,则在偏远的渔薪中学念完了高中,每周从家里带一坛腌菜。
何师傅的大儿子已经从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如今在北京工作;大女儿从湖北大学毕业后,在杭州找到工作;二女儿正在武汉某重点大学读研究生;二儿子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在汉工作。
人生做好两件事——
上敬仰父母下抚养儿女
几个子女相继考上大学后,何师傅2004年搬到武汉,一边打工挣钱,一边照看子女们的生活。
每月,他给每个孩子400元。孩子们都很懂事,参加勤工俭学,有的还拿了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