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救助站站长:走进他们内心才能帮助到他们

“每个人的困境都是因自身不同的生活境遇而造成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

“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许多弱势群体,他们无力解决眼前的困难,而社会工作者是他们的最后一道守护线。”

11月22日,小雪,申城开始步入冬季,杨浦区救助管理站也正式启动了今年的“寒冬季节救助”。夜晚10点,冷风夹着雨,上海中心城区的气温一度降到10摄氏度以下,救助站的巡逻车在杨浦大街小巷巡查了一遍后,停在了包头路殷行路路口。站长李福强背着一个大包跳下车,径直朝街角走去。

李福强的心中牵挂着一个人,那就是老吴。老吴的户籍在大桥街道,家原住在殷行,早年因家庭变故卖了房子,钱也花光了,如今只能露宿街头。一个小商店的屋檐下,一张简易的木板床,就是他的全部家当。

“老吴啊,天开始冷了,还不进站吗”老吴正睡在木板床上,见熟人来了,又坐起身来:“你看我这都睡下了,今天就不去了,到冷的时候我会去的。”李福强放下被子和一些食物,临走前撂下一句话:“天再冷些一定要进站。”这句话,李福强几乎每天都要跟老吴说一遍。

每年上海的冬天,人们总能看到这样一个穿着蓝色冲锋衣的身影,在冷得结冰的深夜里,穿梭于杨浦区的大街小巷。高架下、桥洞里,他与流浪者并肩而坐,耐心劝说,为那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们送去温暖。他就是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站长李福强。

在零下五度的极寒天气里,他与不肯接受救助的“顽固分子”“抗争”到底,好说歹说……

杨浦救助管理站的前身是杨浦收容遣送站,自2003年更名以后,从一个拥有执法权力的部门突然变成了服务性的单位。转变意味着工作要更加精细、贴心。由于每天不间断地巡逻、走访,整个杨浦范围内,哪一条街道、哪一个桥洞、哪一片绿化带住着哪一位流浪者,李福强心里就像有一张活地图一般。

流浪者出于自尊心,不愿意接受救助的“顽固分子”常有,王旭龙就是其中之一。今年春节,上海正经历寒潮,李福强与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日夜巡逻,终于在军工路翔殷路隧道旁的高架下找到了王旭龙。只见他蜷缩在一张被子里瑟瑟发抖,寒风肆虐地从被子缝隙中钻进去。“这儿太冷了,跟我们回救助站。”李福强劝他。“不去,去那儿干嘛。”王旭龙坚持不走。

其实早在三年前,李福强就认识王旭龙了。“他一直在这附近流浪,不管我们怎么劝说,他都不肯说话,也不肯接受帮助。”李福强没有放弃,他隔三差五就去王旭龙常出没的几个地方找他聊天,后来才渐渐得知,他是三年前与父亲置气出走,从山东老家来到上海闯荡。

独自坐在救助站里的王旭龙。黄尖尖摄

因为离家出走时没有带身份证,王旭龙只能靠打一些零工度日,他干过搬运工、当过扫地工,租不起房子,夏天睡在大理石阶旁,冬天住在高架桥下,就这样度过了在上海流浪的三年。“他心高气傲不肯接受帮助,我就给他介绍工作,让他自食其力,但我知道他最大的心病,还是与父亲之间的隔阂。”

儿子出走三年杳无音信,可以想象家中老父有多么焦急绝望。于是,李福强一直暗中为王旭龙打听老家的线索,终于在春节过后,在媒体和救助站的牵线搭桥下,父子俩在救助站重聚。“儿呀,三年就这么瞎窜,一个话也没有,你起码让爸爸知道你还活着啊!”父亲握着儿子的手,眼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滑落,紧握的手再也没有松开过。

父子重聚一刻相拥而泣。黄尖尖摄

“每个人的困境都是因自身不同的生活境遇而造成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为了走近他们,李福强经常冒着日晒雨淋,与乞讨者一同席地而坐,弯下身去聆听他们的苦处。

深夜车来车往的马路上,李福强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穿着反光马甲,出现在桥洞、街角、地铁口,寻找那些在严寒中孤零零的身影。在零下五度的极寒天气里,他与不肯接受救助的“顽固分子”“抗争”到底,好说歹说,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劝进站里,哪怕是住几日,哪怕只是吃几顿热饭,喝一口热汤……

为遭遇变故的困境儿童撑起一把“庇护伞”

“困境儿童有别于孤儿,他们没有法律上的认定,不享受任何国家政策扶持,而社会对其救助的方式也相对落后,孩子还面临各种身份认同的困境……”

在困境儿童眼里,李福强就像是慈爱的爸爸。朱良城摄

2008年,李福强正式成为杨浦区救助管理站的站长,他率先在全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专业社工入站对受助人员开展服务。也是这一年,救助站接收了两个16岁的孩子。

小王(化名)家在山东,遭受了严重家庭变故后千里迢迢来到上海,准备看一眼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后就自杀。

小张(化名)家在杭州,从小跟着父亲靠倒卖火车票谋生,16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他就由杭州救助站送到了上海。经多方走访和沟通,救助站把两个孩子都顺利送回了家中。

这件事让李福强备受触动。2011年,救助站成立了反家暴庇护中心、困境儿童保护中心和应急救灾临时保护中心“三个中心”。其中,困境儿童问题是李福强倾注了最多心血的部分。就在这一年,李福强又遇到了另外一个孩子。

李福强第一次见到小樑(化名)的时候,她只有9岁。“孩子瘦瘦小小的,说话声音很轻,街道告诉我,她父亲死亡,母亲失踪,没有户口,没有家人。”看着这样一个幼小的孩子,李福强又心疼又心急。他先是在街道帮助下找到一家寄养家庭,让她暂时在正常家庭中生活,然后就开始四处奔走为孩子办户口。

“孩子已经没有亲人,而户口是她在这个社会的身份,没有这个身份将来会寸步难行。”但由于孩子的问题太特殊,李福强几乎把街道、公安、法院的门槛都踏破了,情况说明写了一篇又一篇,户口还是没有办下来。就这样7年过去,孩子马上就要参加中考,然而没有户口就不能参加考试。

救助站内,李福强正在为小樑整理床铺。黄尖尖摄

“我能看出大叔心里很着急,但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跟我说,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大叔给你‘搞定’。”小樑后来才知道,李福强又专门请了一位律师来协调解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过年前,小樑的户口办下来了,并在六月如愿参加了中考。“进考场那天,大叔一直把我送到校门口,转身告别时,我看到了大叔眼里的泪光……”

孩子们心中的坚强大叔,同事们眼里雷厉风行的站长,这就是李福强,从来不把难处说在嘴边,但又从来不让人失望。

“困境儿童有别于孤儿,他们没有法律上的认定,不享受任何国家政策扶持,而社会对其救助的方式也相对落后,孩子还面临各种身份认同的困境……”后来,李福强提出“站内救助”和“站外寄养”的困境儿童救助模式,对所有寄养家庭都要求站内社工进行评估和考察,做到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三十公里山路,一辈子社工路

1983年,李福强从军队退役后便进入民政部门工作。作为社会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当时一名“老民政”赋予他的。那是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名毛头小子的李福强在民政部门的社会科,跟随当时的科长老赵对口安徽的救助工作。“那会儿交通不发达,公交车只能开到镇上,而从镇里到救助对象家还有三十公里路程,而这往往要靠一双腿去跑。”

老赵见了李福强,笑着说:“我没事儿,明天还能再跑两家。”李福强不解,老赵却指着村里的老房子对他说:“你看这房子,没有一个窗是好的。你看这老太太,就裹着一张单被过冬。明天我要是跑不完,他们怎么办……”那一幕,几十年来李福强一刻不忘。而从那以后,老赵脚下的三十公里路延伸到了李福强的脚下,并一直走到了今天。

“民政工作凝聚了无数老同志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如今和他们相比,我们的工作条件已经好很多了,但依然不能忘记那份初心,就是永远走在一线,了解民生疾苦。”自1994年进站,李福强已在救助站工作了23年,从当初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站之长。

“我们今天的社会仍有许多弱势群体,他们无力解决眼前的困难,而社会工作者是他们的最后一道守护线。”如今,李福强正努力培养救助站内的年轻人接受专业的社工培训,并引进专职社工,让救助工作变得更专业化。“只要社会上还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工作就永远不会停歇。”

遇到特困、流浪者等需要帮助怎么办

市民如遇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需帮助,可致电12345或962200。本市救助管理机构信息详见↓

(图自上海发布,其中崇明县应为“崇明区”,以上救助站信息截至今年7月)

THE END
1.2024年上海徐汇区宠物救助站揭秘黑心救助站...来自上海宠物救助...2024年上海徐汇区宠物救助站揭秘黑心救助站:做医托;领养骗局等流浪动物救助基地期待和大家的相逢感谢大家领养13032157959 02166296520 66296522 上海宠物救助领养站领养现场,上海宠物救助地址分布图在上海...https://weibo.com/2649470242/5100264264830586
2.上海救助站电话地址一览表上海救助站电话地址一览表 单位 单位地址 电话 上海市救助管理站 蒙自路430号 62055500 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 府村路500号 63017282 黄浦救助管理站 巡道街128号 63664478 徐汇救助管理站 关港路301号 34621529 杨浦救助管理站 周家嘴路4214弄16号 65670806 普陀救助管理站 杨柳青路长风二村82号 56616385 ...http://www.daydayup123.com/qtjywz/sbcx/sh/10463.html
3....但是有一个老人住在桥洞下,现在需要转移到救助站,请问你如何与...为防台防汛,你辖区内某桥洞要施工,但是有一个老人住在桥洞下,现在需要转移到救助站,请问你如何与老人沟通。参考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我会按照如下步骤和老人进行沟通,劝解老人去救助站:第一,为了充分沟通,我会做好前期准备。我会通过查阅相关资...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d872beb3135b459eb936321ac70b38df
1.精卫动态专业培训助力救助,为流浪乞讨人员撑起“心灵之伞”中心作为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始终注重不断提升人文关怀和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优势,为救助管理工作注入了温暖而强大的力量。2024年11月,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行动。 心灵关怀,慰问传情 11月8日,中心医务科副科长陶一之陪同青浦区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对在院的救助对象进行了关...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339902
2.鄂州上海两救助站携手护受助人员回家本网讯(全媒体记者徐麟 通讯员邓光耀)鄂州与上海,相距800多公里,9月8日,鄂州籍受助人员李某在市救助管理站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救助管理站的接力帮助下平安返乡,与家人团聚。 9月2日,市救助管理站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救助管理站关于鄂州籍受助人员李某接返回乡的函,称李某7月在上海打工时突发疾病,由上海市公安部门护...https://www.ezhou.gov.cn/zt/zdzt/cjdfcs/cjdfcs/202310/t20231017_581854.html
3.零下2度的上海街头,流浪人员有去处吗?记者跟随救助站巡查气温骤降,夜幕低垂,冷飕飕里的寒风直往袖口里窜,上海街头行人冷落。零下2度的天气,街面流浪人员都去哪里了,他们有地方住宿吗? 12月16日20时至17日凌晨,记者跟随杨浦救助站、虹口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街面巡查。 老人妥善安置,物品保留在ATM间 “我们实施24小时不间断街面巡查,杨浦9个重点区域都细细排摸了一遍...https://hot.online.sh.cn/content/2023-12/19/content_10153623.htm
4.上海这位救助站站长离世,他用生命温暖这座城,给女儿留下一份特别...去年11月27日,《上海最冷的深夜,谁为城市流浪者送去最后的守护?》在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上刊登以后,有读者在下面留言:正是因为有了李站长这样的人,上海才是有温度的上海。 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工作站里 昨天,在救助站内,李站长的同事们一个个面容憔悴,眼眶通红,不知是劳累的,还是哭红的。“到现在,我们还能...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4031
5.关于乞讨的作文8篇(全文)2003年8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这—办法的出台,表明我国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方式由原来的收容遣送发展成了现在的救助管理,重点是对弱势人群的帮助与扶持,而且将收容遣送站更名为救助管理站,并提倡“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服务理念,充分贯彻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也为...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nho9t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