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下的上海街头,流浪人员有去处吗?记者跟随救助站排摸——
24小时巡街救助流浪遇困人员
气温骤降,零下2℃的天气,上海街头流浪人员都去哪里了,他们有地方住宿吗?12月16日20时至17日凌晨,记者跟随杨浦救助站、虹口救助站工作人员一起进行街面巡查。
杨浦9个重点区域细细排摸
“我们实施24小时不间断街面巡查,杨浦9个重点区域都细细排摸了一遍。”杨浦救助站站长居加定说。
杨浦区救助站位于周家嘴路,B楼是临时救助区域,记者来到B楼一层,房间里开着暖空调,5张木板床上铺着整齐的蓝条纹被褥,几位男性流浪者裹着被子已经入睡。二层房间是女士区,里面住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她是外地来沪人员,没有固定居所,平日在街头拾荒乞讨,晚上露宿在国权路一带,救助站曾多次劝导她入站,前一天晚上救助人员终于把她接到了站里。
老人带狗睡在高架下被劝退
22时许,记者来到虹口救助站。工作人员说:“刚刚有个人主动寻求救助,他身无分文,天太冷了,晚上回不到青浦临时住的地方。我们就安排他住在救助站,他家在河南,如果他需要返回老家,我们明天可以帮他联系。”
22时30分,虹口救助站开始出街巡查。车行驶到汶水路、逸仙路高架一带停了下来。记者跟随救助人员穿过马路,来到高架桥下中间一处配电站,配电站后有一处高高密密的绿化带,拨开树枝,从一条隐秘的小路穿进去,瞬间传来了狗吠。再往前走,一顶深蓝色帐篷赫然出现,帐篷旁边放着一只狗笼和拉杆箱。一位60多岁的老人抱着一条狗从帐篷里探出脑袋。
凌晨1时许,救助人员再次来到此地,发现老人已收拾好东西离开。
确保流浪遇困人员得到救助
巡查车能直接找到露宿老人的所在地,得益于虹口区救助站的一项创新。虹口救助站一楼大厅的墙面上有一块大屏,实时动态显示街面的最新动向。“原来的盲区,光靠救助机构几个人巡查,力量是不够的。如今我们在国客中心、医院、学校等重点区域168处安装了电子探头。几个月试运行下来,大大提高了出巡精度。”谢祥荣说,还有环卫人员帮我们留意着,大大弥补了电子眼看不到的地方。
12月15日晚,虹口救助站在中山北二路一带发现40多岁的朱某露宿在高架桥一处角落,朱某来自江苏宿迁,头发已经很长,他不愿意去救助站,救助站给他送去了军大衣和食品。
当天夜里11时许,救助人员在唐山路、舟山路一家自助银行门口发现一个穿着单薄衣服的年轻男子。交谈后发现,男子失恋了,想静一静吹吹风,劝了1个小时后,他自行回家了。
“经过我们劝说后,有流浪人员不愿去救助站,我们就派人每两个小时去看看,给他们送去防寒衣物和食品。”杨浦区民政局副局长罗云恒说,寒潮到来前,杨浦区进行全面动员,和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实施24小时全天候巡查,居民也积极参与,如果在地铁口、高架桥下发现有流浪人员,居民会把照片发给救助站,救助人员直接开车过去巡查。比如有两个外卖小哥,为了省钱平日在新江湾城露宿,街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们临时安排了住所。
数据显示,自12月15日7时至12月16日19时,全市救助管理机构联合公安、城管等部门共同开展街面巡查,共计派出工作人员8284人次,对桥梁涵洞、地下通道、草丛隔离带、广场公园等流浪乞讨、临时遇困人员易露宿的1800余个巡查点开展巡查564次,共计救助70人。(记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