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以顾客的身份来到位于市北区的一家领猫馆,整体来看店铺面积不大,分为上下两层楼,所有等待被领养的猫咪被放置在一楼的展示柜中,几乎都是品种猫,其中不乏缅因、布偶、金吉拉等价格昂贵的小猫。只不过,这里的大部分猫咪看起来精神有些萎靡困顿,抱团窝在一起,有的小猫鼻头看起来干干的,有的小猫眼角还有较重的泪痕。
信网记者在店铺内转了一圈,很快就被一只矮脚的曼基康银点小猫吸引住了目光。根据店家在柜台旁贴的标签,这只小猫市场价在6000元到12000元,领养计划分两种方式,一种是分20期,每期499元,外加上799元的保障生活费;另一种领养计划则是分为了12期,每期499元,保障生活费为2399元。
当信网问到如果想要一次性买断这只小猫大概需要多少钱时,店员先是极力否认了信网的想法,“没必要买断,你买断的话啥也干不了,就是拿了只猫,分期领养还可以给小猫兑换一些猫粮、猫砂。这些钱也是你本来就要花的,分期领养其实就相当于‘白嫖’。”只不过,当信网一再坚持一次性购买时,店员犹豫过后开出了3000元的买断价,但是同柜台上贴着的6000元到12000元的市场价来说,3000元相当于是打了五折甚至是二五折。
看似是免费实则更贵
每个月仅需要不到500元,就可以得到一只十分可爱粘人又血统纯正的品种猫猫,听起来确实令人心动。但随后信网算了笔经济账,如果按照20期的领养计划来计算的话,加上提前预存的保障生活费,最后要付的钱竟然将近要11000元,这就跟一次性买断价3000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位店主告诉信网,目前宠物领养这个模式宠物层面是不赚钱的,运营盈利主要靠赚供应链的钱,“我们直接跟猫粮厂家拿大量的货,价格就会便宜很多,当然这也难免就使得商城里的猫粮种类较为单一,不过都是有品质保证的猫粮。”
领养后可能影响征信
“领养期内猫咪出现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死亡,领养人凭借影像资料以及正规宠物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携交付单到店解除领养协议,若无法证明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死亡,按照市场价赔偿后,可进行领养解除”“领养期内猫咪出现遗失,可到店根据品种不同小偿(500—2000元)继续领养一只,以保持原领养约定正常进行,仅此一次,若不小偿领养,或再次遗失,按照市场价赔偿后解除领养。”在领养时签署的领养协议上,许多宠物领养馆都做出了类似的规定。
“不是免费领养吗,咋还需要花钱?”“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与其说是免费领养宠物,不如说是以分期付款购买宠物。”相比这类“免费领养”的宠物店,正规领养猫狗的机构并不收取费用,只会通过志愿者回访、领养问卷等形式和审核制度保障宠物和领养人的权益。
在复杂的经营套路和层层加价下,“免费领养”招牌变得格外可疑,“领养代替购买”的概念也与大多数消费者理解的爱心举动背道而驰。这种先享后付的付款方式,按照月度小额扣款,弱化了消费总额,也给了消费者心理冲动的空间,但当各类问题出现时,消费者才发现已经落入套路。因为消费者一旦签署协议,开通自动扣款,就等同于背上了一个“隐形贷款”。一些消费者形象地称这种消费形式为“猫猫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