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骨肉分离,寻找亲人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愿望,如今终于实现了,非常感谢各位好心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今天,来自山西的王银孩百感交集地向高邮阳光志愿者协会阳光寻亲服务队队长衡跃连声道谢。
10月5日,王银孩将和他分别61年刚刚重逢的哥哥张福贵一道,从山西出发前往高邮,与同样分别61年的大哥和二姐见面,这背后有着怎样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图为61年后重逢的王银孩(右)、张福贵兄弟俩)
年幼小兄弟被弃上海街头,被山西人收养
1960年7月的一天,上海济南路一个木器摊旁,两个孤苦无依的弃儿吸引了路人的注意,这是一对可怜的小兄弟,小点的不过3岁,他的身边留有一张纸条:江苏人,姜小四儿,旁边的是大他两岁的哥哥,好心人见状,将兄弟俩送至上海孤儿院。
当年的上海孤儿院是江南规模最大的孤儿院,收养的多是失去父母的孤儿或弃婴,在正值三年自然灾害的1960年,年收容量创历史最高纪录,这么多的孤儿吸引了不少没有孩子的人家前来收养。
1960年8月4日,一个来自山西阳泉盂县的男子来到上海孤儿院,收养了小兄弟俩其中的弟弟,这就是后来的王银孩,哥哥则被盂县的另外一户人家收养,起名张福贵。小哥俩一个去了盂县牛村镇的西林江村,一个去了同镇的磁窑坡村,相距不过30里,亲兄弟俩却彼此不知对方的去向,失去联系61年。
没过几年,收养王银孩的山西男子很快有了自己的后代,便将王银孩送给亲戚抚养,谁知没过多久,这位亲戚又将王银孩送给了另一对夫妇,这时的王银孩已经7岁了。在这对夫妇家,敏感的王银孩从旁人的议论中,明白了自己不同于常人的身世,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的亲生父母,以及和他一起被遗弃的哥哥。
再说到王银孩的哥哥张福贵,当年他和弟弟从同一个孤儿院被人带走,坐上同一辆开往山西盂县牛村镇的车,只不过他和弟弟去往的是不同的村庄,不同的人家,虽然两个村子相距不过30里,自从车上一别,兄弟二人却长达61年没有见面。
在养父母家,张福贵顺风顺水长大成人,和弟弟一样,他也在思念自己的亲人,还有那个和他一起被领养至山西的亲弟弟。
兄弟俩分别寻亲,公益机构助力手足聚首
多年来,王银孩和张福贵一直没有放弃寻亲的念头,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上个月,兄弟俩不约而同来到寻亲公益机构,分别将血样采集入库,表达了寻亲意愿。
山西长治有个叫梁树英的大姐是爱心人士,退休后和江阴寻亲志愿者协会联手,从事寻亲公益活动。9月8日,梁树英在比对王银孩和张福贵的寻亲信息时,意外发现两人竟是亲兄弟,随即安排二人见面。
随后,梁树英将王银孩的血样送到浙江台州做DNA比对,在比对过程中发现,王银孩的父系家族与高邮临泽的一个族群有关联。
得到这个消息,大家欣喜若狂,随即,江阴方面把王银孩的资料发给高邮,衡跃刚好在临泽有个亲戚,便委托亲戚帮忙寻找,同时,衡跃与高邮公安局取得联系,当地派出所上门入户调查后,发现有一户人家与王银孩兄弟俩的情况高度吻合,经过采样做DNA比对后,确认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姜万全是王银孩、张福贵兄弟俩的亲哥哥,此外,还找到了同样住在临泽的兄弟俩的二姐姜万云。
血样比对找到家乡亲人,兄弟俩将回高邮认亲
王银孩兄弟俩表示,虽然从小被父母遗弃,这一生走来命运波折,但从未怨恨过亲生父母,也理解他们当年的无奈之举,感恩他们生下了自己,给了自己生命。
血浓于水,千山万水阻不断亲情,王银孩兄弟与高邮的哥哥和二姐约定,将利用国庆假期,10月5日来高邮见面,迎接迟到61年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