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往返六百公里,二姨驾车,专程从市区把她家的大花猫送到我家来了。
②她放下装猫的纸箱,立马就走了。理由是她心里不好受,还怕猫会跟踪她。
③打开纸箱,面前的大花猫简直就是一个大肉球。“肉球”在床上滚了几滚,这才醒过梦来,立即“喵喵”地叫起来,跟头骨碌就想逃跑。
④我上前抓住它,给它系上了猫绳,并在房间的一角给它放好了猫窝,摆上猫粮和水,然后把它拴在沙发腿上,严肃地对它说:“大花,二姨说在城里他们没空照顾你,所以她才硬着心肠把你送到我家来了。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农村虽然比不上城里,但我们保证会对你好。对了,你来这里还可以发挥你的专长,抓老鼠啊!我家仓房就有老鼠呢……”
⑤但是大花猫继续挣扎,号叫,看架势一刻都不想在我家里待。媳妇说:“先别理它,等它熟悉了就好了。”于是我们就关门出去了。
⑥晚上回房睡觉,看见猫粮和水撒了一地,猫绳把大花猫缠在了沙发腿上。我上前解救它,没想到它不识好歹,狂叫着险些抓伤我。我只好找来一根棍子拨拉,这才把猫绳解开了。
⑧我的天呀!我忽然明白二姨为什么要把它送人了。可是我们接受它,是想让它帮忙来捉老鼠的,不是请个大爷伺候的。
⑨这一夜,大花猫不断鸣叫,即使睡着了也打呼噜,搞得我和媳妇都没有睡好。
⑩我把猫绳给它解开,想让它在屋里活动一下。中午回来一看,差点气死。整个房间被它搞得一塌糊涂:沙发被抓烂,床单打了卷,各种摆设滚落一地。大花猫呢,正蹲在枕头上,虎视眈眈看着我们。
此时,我抄起木棍想打它,又想到它是二姨的宠物,也是初来乍到,只好放下棍子。但是我们的房间肯定容不下它了。我灵机一动,拖着它来到了院里的仓房。仓房里摆满了装粮食的大缸,房梁上吊着腊肉,所以才招来了老鼠。我把大花猫拴在门框上,又去拿来它的那套家什,然后说:“对不起了大花猫,本想让你适应一下,但是你表现太差,那今天你就提前上岗吧。”说着就把门关上了。
中午,我听见仓房里传出大花猫的惨叫声,就悄悄走过去,透过门缝往里看,只见两只半尺长的老鼠,一只在攻击戏弄大花猫,另一只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猫粮。它们不断发出吱吱的叫声,好像是在嘲笑大花猫。【A】这老鼠的克星,此时却浑身发抖,顾头不顾腚,口中不断发出绝望的叫声。哎呀,真是丢死人了!
二姨许久才发来语音说:“城里的猫都是这样的,它们是宠物,没见过老鼠。我既然把它送你了,你就看着处理吧,只是别害它性命。”
有了二姨这话,我就对大花猫不客气了。我把它拖到院里,解开猫绳说:“猫先生,现在你自由了。你爱去哪儿就去哪儿吧。”
为了做到仁至义尽,我还把它的猫粮和猫窝什么的拿出来放到院里,然后就不再理它。
可是这个怂货,它根本就不敢离开院子,就在院里徘徊,哭叫。因为农活忙,我们也顾不上再管它。只是到了夜里,它的叫声招来了两只野猫,呜哇地吵作一团。我被惊醒冲出来,野猫跑了,大花猫瑟瑟发抖,赶快跑到我的脚边求救。我骂了它一声,只好把它抱回外间屋里,这回它不再叫了。
从这天开始,大花猫白天在院里活动,晚上就待在外间屋。见没人再宠它,它也开始吃猫粮了,身体一点点瘦下来。
也记不清它是哪一天失踪的。我和媳妇猜想,它是不是回城去找二姨了。不过一去三百公里,又是坐车来的,它能找回去吗!
大约过了一个多月,有天夜里我听见外面有猫叫。出来一看,竟然是大花猫回来了。它整个变了一只猫,身上的赘肉早已不见,个头显高了,动作敏捷了,虽然身上伤痕累累,但往那儿一站,却是身材健硕,威风凛凛。
【B】啊,大花你回来了!我拍拍它的脑袋,打开门让它进屋。但是它却摇摇尾巴,掉头去扒仓房的门。哦,看来它是想去捉老鼠,要报那一箭之仇呀,好,好!
我马上过去把门打开,然后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好家伙,仓房门前一溜摆了四五只大大小小的老鼠,大花猫正蹲在一边洗脸。见我出来,它立刻喵喵地叫起来,仿佛在说:主人,快来看下我的战利品吧。
我心里一热,立刻上前抱起它,把它举过头顶,喊道:“大花,好样的,你终于像一只猫了!”
(选自《小说选刊》2023年第4期,有删改)
大花猫的处境和表现
轻轻转一下水杯
李宽华
②祖母踩着我的目光,给花盆中的蔬菜浇水。院子里的盆盆罐罐里种满了辣椒、韭菜、茄子……原本用来种花的盆里,祖母却种满了蔬菜。曾问过祖母,怎么不种花呢。祖母说,菜比花要耐看啊。菜怎会比花好看呢。心中不解却也不再去追问。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一盆盆蔬菜,不过是无法下地干活的祖母对土地和劳作的另一种寄托。
③祖母忙完了,坐在我旁边,我又把目光抛向那些云朵。小院是安静的,家人都各自出门忙碌着,只有我和祖母被困在小院中,守着一方蓝天、一朵云。
④那时,只有15岁的我,还不能接受双腿再不能走路的现实,常常是哭完了、闹够了,便呆呆地望着天上的云,一句话也不说。祖母却有说不完的话,她轻声絮叨着一些陈年往事,我从不打断祖母,尽管那些话我已听过许多遍。
⑤祖母患有心脏病,病情严重的时候,只能卧床休养。祖父去世得早,祖母一个人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但祖母却从不说这些,她的话语中多是一些日子里的暖、一些人的好。
⑥祖母从不会说到我的病,不会说到我不能行走的双腿。有一回,邻居来串门说,这孩子真可怜,不能走路了,以后可怎么办呢。祖母转头看着我,我望着天上的云,默然无语。祖母轻声说:“不可怜,我们家孩子挺好的。”祖母不说,也不许别人说。
⑦静静的时光里,一朵又一朵云从我孤寂的内心走过。我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一朵云该多好。”祖母说:“云也是被风吹着走的,由不得自己啊。”我望着祖母,一脸茫然。若干年后,当我渐渐走出内心的困境,才慢慢懂得了饱经沧桑的祖母是在跟我说,她要我接受这无法改变的苦难,就像被风吹动的云一样,以平静、以淡然默默地接受。
⑧我挪着小板凳要去倒水喝,祖母起身帮我。每次,我都执拗地说,我自己能倒。祖母说,水热啊,会烫着你。祖母拿起水杯,摇晃几下把剩水倒掉。倒上开水后,祖母把水杯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然后轻轻地转一下水杯,水杯的把手就朝向了我。这个细微的动作,是在祖母给我倒了许多次水后,我才注意到的。没人知道,那轻轻的一转,曾在我心里掀起了怎样的波澜。
⑨祖母那悄无声息的一转,把一个叫“温暖”的词,留在了我的内心深处。祖母就像天空里的云朵一样,以她的平静,抚慰着我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苦闷与忧伤。
⑩岁月翩然,流云飞走。八十多岁的祖母渐渐不认得我,不认得她所有的亲人,也不知该何时吃饭喝水,整日呆坐在院中望着天上的云。回家看望祖母,曾经喋喋不休的她,变得沉默寡言。我坐在祖母旁边,给她梳理花白的头发,喂她吃饭。我摇着轮椅去给祖母倒水,水倒好后,我把水杯放在祖母面前,祖母看看我,伸出手,把水杯轻轻一转,把手就朝向了我,一如当年。我的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选自《知识窗》,有改动)
①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②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③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一只烟斗
①十九岁的张三,由爹托人,进城在国营工艺厂当了学徒工。张爹在旁叮嘱:“你小时候就好捣鼓泥巴,这下也算对了卯,可要珍惜这个机会。”
②初进厂,看着仓库里流光溢彩的成品,张三眼睛一热。他人活泛、机灵,颇得老工人喜欢。
③那几日厂子里不太平,遭了贼,车间主任叫他值夜,深夜无聊,张三想起爹的生辰,一时孝心大发,竟挑了几块黄铜,藏在一隅。他耗费了几晚,竟打磨出一只锃光瓦亮的铜烟斗。
④张三心里得意,回家显摆给老爹看。
⑤张爹眯着眼细看了一番,低声问:“哪儿来的?”
⑥张三笑嘻嘻道:“店里买的。”
⑦张爹信了。干活儿间隙,他总将烟斗摩挲于手心,很招人眼。一次张爹赶集,迎着风口抽烟,恰被邻村一个同在工艺厂的人撞见。那人纳闷儿,这烟斗的材质分明和厂里新进的那批铜料差不离,回厂后,他就向领导报告了。
⑧张三被领导叫去问话,他心存侥幸,不肯承认。不想张爹听到消息后,连夜进城,当着全车间人的面,红着脸交出铜烟斗,又向领导赔不是,说是自己教子不当。证据确凿,厂里将张三辞退。
⑨张爹将儿子带回家,扇了他几耳光,痛骂:“还抓贼呢,你自己就是个贼!我要你巴结个啥?”
⑩张三既愧又悔,更怨老爹绝情在房里,不敢也不愿见人。
张爹对着儿子,始终冷着一张脸。“心里还没捋顺是不?孬种!在哪儿跌倒就在哪儿爬起来!”
张三没顶嘴,但心里的麻结越拧越牢。每至深夜,他心里还不忘打磨烟斗时的美妙声音,哧哧,沙沙。有时,他也用泥巴捏着玩,捏好了,再扔进河里。
张三娘不忍,手擀了面条,端进儿子屋里。“听说三十里外有个老铜匠,铜壶铁漏,烟斗口哨,什么都能打磨,你不如和他学点儿手艺,也好有口饭吃……”
张三还是蔫蔫的,但眼睛亮了亮。
一日吃饭,娘又递给他一碗饺子。张爹将碗摔了个粉碎。张三娘呜咽:“他爹,总要让娃儿吃饭啊!”
“吃再多,心里瞎黑,有啥用?”
张三一气之下,当夜就卷了包袱,按他娘给的地址,去找那铜匠。那夜大雨瓢泼,他吃了闭门羹。可他明白自己已无路可退,就在门外冷风冷雨里熬着,终于感动了老艺人。
日子过得很快。张三经过了这些挫折,人已显稳重。铜匠家中堆积了不少贵重铜银,可他熟视无睹,再不做别念。张三聪明,又肯勤学,老艺人见他是个可造之材,便倾囊相授。张三遂得师父真传,手工打磨的铜蝈蝈、锡蛐蛐之类的小玩意儿,很受欢迎。
这一番来回,张三以为爹对他的态度该缓和一些了,没想到还是那样。张三咬着牙,心里憋着气,继续跟随师父学艺做人。
几个冬春过去,张三满师,在城里开了间工作室。他制作了许多器具,但烟斗的数量最多,有各种款式和质地的,都摆放在柜台里。一日,一个外国人进到店里,看中一只镶翡翠的紫檀木根瘤烟斗,当即付了五千美金。后来,听说这只烟斗被国外一家著名的展览馆收藏。
岁末,已经有些发福的张三,开着车,给老铜匠送去昂贵的礼品,感谢他数年来的栽培。老铜匠目光凝重,缓缓道:“你不用谢我。”张三不解。
“你呀,要谢的是你爹。”
“我爹?他连见都不想见我!”他心里有气。
“徒弟啊,你如今成才了,都是你爹使的激将法呀。为了让我收下你,他不知求了我多少回!”
张三泥塑般僵住。
当天,顶着鹅毛大雪,张三带着妻儿回了老家。小路蜿蜒,远远地,他看到村口的那棵苍柏,踉跄着扑过去,在树旁的坟茔跪倒。
他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和爹说。可是,阴阳相隔,爹再也听不到了。张三抚摸着墓碑,泪如雨下。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