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是不说,任你怎么问就是问不出家在哪。”12月1日距离罗雪洋返家快半个月了,石家庄市救助站救助二科的工作人员、定点医院的医生护士聊起这个他们悉心陪伴了7年的异乡人仍会唏嘘不已。11月19日,在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与家人失联17年后,42岁的罗雪洋乘坐Z335次列车终于回到了家乡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七丫町村,见到了父母、奶奶、发小和乡亲们。
1492公里的护送17年的牵挂寻找
11月19日21时30分,人们准备进入梦乡的时候,在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生活了7年多的受助人员罗雪洋被工作人员照顾收拾妥帖,穿好蓝外套、黑棉服,坐上汽车去火车站。陪同他的是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救助二科科长盖瑞军和其他工作人员。
22时44分Z335次列车准点到达石家庄站。罗雪洋和工作人员一起登上了南下的列车,考虑到路途遥远,车票是卧铺票。23时零1分,列车出发,运行14个小时后,20日13时多,列车到达湖南衡阳站,从石家庄站到衡阳站列车运行的距离是1492公里。
知道石家庄救助站要送罗雪洋回家,湖南衡阳和祁东县当地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当日在衡阳站等候,到站后稍做歇息,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行人终于到达了罗雪洋阔别17年的家,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七丫町村。当日傍晚,七丫町村比过节还热闹。
“孩子,你去哪里了?”“终于回来了啊!”看着日思夜想的儿子走下车,早就等在家门外的罗雪洋的母亲,一下抱住儿子激动地大哭起来,紧跟在母亲身后的罗雪洋年迈的奶奶拉着孙子空荡荡的左袖筒,号啕大哭,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他是2002年走的,我是2003年结的婚嘛,这么算下来,我有17年没有见到他了。前两天听说罗雪洋要回来,我们村里人都非常激动,大家在这里足足等了一个下午。”看着好朋友出现在面前,罗雪洋的发小有些哽咽地说。南方,初冬一样清冷,等待罗雪洋回家的乡亲们都很高兴,为他们一家人能团聚而高兴。
家人说,17年了,父母、奶奶、弟弟一家人没有一天不盼他回来!
2012年夏天被救助已在石市救助站生活七年
说起对罗雪洋的救助,盖瑞军介绍:“还得从7年前说起。2012年5月24日,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在街头搜寻流浪乞讨人员,当工作人员经过市政府附近时,发现了一名男性流浪人员,当时,这名男子存在明显的肢体残疾,左小臂残缺,下肢行动不便,且沉默少语,除模糊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外,始终无法交流。随后,救助站工作人员将该男子从青园街接回站内,并送到救助站定点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由于一直无法获取任何有效信息。这些年,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还通过公安网模糊搜索、全国救助寻亲网、DNA信息处理比对、人脸识别系统,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力量等多方面渠道帮助罗雪洋寻亲,但收效甚微,这期间,只能将罗雪洋安顿在站内,就这样,罗雪洋在石家庄市救助管理站一住就是7年。在救助站的7年,罗雪洋的生活和身体状态都恢复得越来越好。
11月初慢慢记起了家在哪视频里喊出了一声“爸爸”
“可能是看到一起生活的‘站友’‘病友’们陆陆续续有人找到了亲人,回了家。也可能得益于服药、治疗,他的精神状况越来越好,加上我们工作人员一直没放弃对罗雪洋身份信息的查找,经常找他谈心。”盖瑞军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11月,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从罗雪洋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整理出了他的家乡为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七丫町村。
11月15日,盖瑞军专门跑到定点医院看望罗雪洋,盖瑞军的手机里有一段视频是衡阳那边拍摄发过来的,是一家人和家里环境的视频,看了视频,盖瑞军问罗雪洋:“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地市镇七丫町村是你家吗?”罗雪洋笑了,还是不说话。
随后,进行视频通话,一位老先生最先出现在视频镜头里,随后挤进来一张老妈妈的脸,看着镜头里表情呆呆的罗雪洋,老妈妈哇一声就哭开了。“我是爸爸啊。”镜头里老先生很激动,在努力保持平静。
“爸爸!”对着手机,罗雪洋喊出了爸爸。
一声爸爸,家人多年的期盼,救助站多年的查找有了确定的结果。可是罗雪洋的父母表示年事已高,没能力来石家庄认亲、接领。于是,石市救助站定下近期最快的车票,在11月19日亲赴湖南衡阳护送罗雪洋返乡。
“太感谢你们了,要怎么感谢才好呀!”“不客气,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从河北到湖南这么远,你们辛苦了!”“没事儿,我们年轻!”罗雪洋的父母握着远道而来恩人们的手不松开,道不完的感谢。
“好好在家孝顺父母,听妈妈和奶奶的话啊,我们走了!”罗雪洋还是不说话,向盖瑞军挥手再见,他眼里有不舍和感激。罗雪洋曾经流浪的苦难会在家的港湾得到安慰。大年前,儿子回来了,17年家人的期盼苦寻得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