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凝聚企业力量助推精准扶贫----张晓娟同志先进事迹》
张晓娟,女,1968年2月生,汉族,河南滑县人,本科学历,九三学社淇滨区副主委,现任鹤壁淇水鹿苑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位于鹤壁市淇滨区上峪乡鹿厂村,是山区贫困村。
2012年,张晓娟带着绿化荒山、创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望,组建了鹤壁淇水鹿苑工贸有限公司,公司下设农业合作社和基地,开始在农业领域进行探索和耕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的洪流之中,勇于担当,敢于奉献,她深知这是民营企业致富思源、回报社会、服务社会为己任大显身手的时候。公司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扶贫帮困措施,千方百计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实效,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近年来,公司先后被省科技厅评定为“鹤壁市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三八林基地”、河南省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工程基地、鹤壁市巾帼英雄基地、鹤壁市“巧媳妇”创业就业示范工程基地、妇女之家、鹤壁市中药材示范基地、上峪乡产业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理顺思路科学谋划助帮扶
二、授之以能,筑扶贫之基
张晓娟同志按照“政府引导、公司主导、合作社主体、农户参与”的方式,将技术培训和生态技术推广作为扶贫发展之本,形成以公司为依托、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基地为课堂的技术培训生产体系。根据当地地质环境,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的“太行山丘陵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和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华北石质山地水分生态特征及旱地造林技术”等两项科技成果,并以此为依托,通过不同的树种配置、密度配置和不同的乔灌草结构配置,辅以水肥一体化、主干形果树修剪整形等技术手段,探索生物量最大、固土保水效果最好、经济效益最佳、兼具森林康养观光功能的太行山生态产业化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以“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带领农民种植生态林、经济林和中药材1600亩。几年来,公司培训当地农民2000余人次,其中留守妇女占80%以上。通过培训,带动周边村发展生态经济林1000余亩,林下经济达500亩,培育食用菌种植专业村1个。
三、选之以业,见扶贫之效
扎实做好特色种植产业扶贫项目。公司采取统一购买种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签订服务合同方式,保障产品收购价格,保证贫困户收入有保障,2015年启动了红薯生产加工脱贫项目,共发放良种红薯苗228万株,涉及8个贫困村,红薯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当年就带动620户(其中贫困户432户)依靠红薯种植走上脱贫致富路。2018年,又带动上峪乡2个村100余户贫困户种植丹参150亩,每户增加经济效益2400多元。
上峪乡鹿厂村相传为殷商时期的皇家鹿苑狩猎场,极具旅游开发价值,2017年初,公司决定建设一个梅花鹿生态养殖基地,采取“合作社集中饲养、为贫困户代管代养、与贫困户签订协议统一销售、每年按比例分配收益给贫困户”的特色养殖产业扶贫模式开展产业扶贫,两年多来,梅花鹿养殖就带动了上峪乡14个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315户进行分红,每年每户可分红1200多元,达到养殖梅花鹿脱贫致富的良好效果。
四、献之以心,送扶贫之暖
发展不忘担当,只要人人伸出关爱的双手,世界就会多一份光彩。张晓娟同志继承发扬崇德向善,乐善好施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扶贫助困,真诚回报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扶贫攻坚的时代主旋律。
张晓娟同志用脚步丈量艰辛扶贫路,用真心温暖上峪的百姓家。2018、2019“金秋助学”活动中,给予上峪乡5名贫困大学新生每人2000元的资助,保证其顺利入学。积极参与上级妇联组织的“巾帼关爱行动”,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献爱心,每逢佳节,都为上峪乡的8个村10余户留守妇女家庭送去价值3万余元的生活必须品;同时还向敬老院、贫困户等群体多次进行捐助,2003年以来,先后救助了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解决手术医疗费约40余万元,给困境中的群众带来了生命的温暖、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