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泰国少年被困洞穴18天,2021年内幕曝光:真相远比报道更惊险,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澳古说历史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时候,真相远比我们所看到的来得更为惊险,更为恐怖。
2021年年末,美国洛杉矶。
素有“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之称的奥斯卡金像奖公布了入围最佳纪录长片名单。
入围最佳纪录长片的纪录片当中,有一部作品格外引人瞩目。
那就是——
由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金国威(2018年,执导纪录片《徒手攀岩》,该片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奖)和他的妻子,也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联合执导的纪录电影《泰国洞穴救援》。
这部豆瓣评分高达8.9分的纪录片,详细还原了2018年轰动全世界的泰国洞穴救援行动。
“2018年泰国洞穴救援行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国际洞穴救援行动。
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缅甸、老挝、日本等七个国家和联合国派出的国际联合救援队参与到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洞穴救援行动当中。
12名泰国少年足球队队员和1名教练因探险被困在位于泰国清迈的一个叫“睡美人洞”中。
后来因连降暴雨致使洞内水位上升,他们被困在洞内不得出来。
生死攸关的18天。
各国英雄潜水员纷纷赌上自己的性命挑战潜水极限,竭尽全力拯救被困人员的生命。
最终,他们成功把被困洞穴18天的12名泰国少年和1名教练全部救出,无一人伤亡。
为什么会震惊全球?
因为这部纪录片并不是一部简单还原当年人们所知道的救援过程,它再现了救援过程中被掩盖了3年的事情内幕,那就是泰国当局当时“撒谎”了。
13名被困人员被顺利救出后,泰国当局曾声称他们是在潜水专家的帮助下自己潜水出来的。
事实上,并非如此。
他们不是自己潜水出来的,而是被拖出来的。
《泰国洞穴救援》所呈现出来的营救过程,堪称现实版的恐怖片。
2018年6月23日。
来自泰国清迈的“野猪”少年足球队结束了一场足球赛。
为了舒缓比赛带来的压力,12名11岁至16岁的少年足球员在1名25岁的助教教练陪同下,进入泰国北部清莱府“睡美人洞”探险。
关于“睡美人洞”的由来,这里还有着一段凄惨的爱情故事。
传说数百年前,在位于今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的一个小王国的皇室中有一位公主爱上了一个身份比自己不知道低贱了多少的马夫。
在爱情的驱使下,公主冲破了阶级的阻碍,与马夫珠胎暗结。
一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且从未嫁人的公主怀有身孕,即使放在今天也是不能容忍的,尤其是在封建时代,还是在皇室。
一旦公主被人发现有身孕,皇室为保存颜面,非但马夫会死,公主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公主和马夫为了能生下自己的骨肉,并长相厮守,遂决定私奔南下逃往他国。
不幸的是,他们逃出皇宫没多久便被国王察觉,国王为免皇室声誉受损,不顾骨肉之情,派出刺客追杀他们。
几经辗转,公主和马夫逃到位于今天泰国北部的清莱府。
躲在山中后,他们想着已经在他国,且此地也极其隐蔽,刺客断然发现不了他们。
谁料,还没等他找到食物送到公主身边,他就被刺客发现并杀害。
马夫被杀前,任凭刺客如何威逼利诱他都未曾透露公主在哪里。
马夫不说,刺客自然找不到公主的踪迹,寻找数日未找到,刺客便离开了此地。
公主在山中等待数日,不见马夫归来,内心便确信马夫已被自己父亲派出的刺客杀害。
悲痛欲绝之下,公主决定跟随马夫而去,想着既然活着不能相伴永远,那就死后共度黄泉誓不离,遂用发钗插额自尽。
殉情后,公主倒下的身躯山峦,鲜血变成了山中的河流。
这就是“睡美人洞”的由来。
因为它被看作是公主死后所化,公主是美人又自尽再也醒不过来,故而称“睡美人洞”。
言归正传。
少年足球队队员和助理教练,他们刚进洞内没多久,外面突降暴雨,暴雨带来的大量的雨水瞬间往洞穴内倾泻而去。
没过多久,雨水就将洞口彻底淹没,为躲避汹涌而来的雨水,他们只能往洞穴深处走去。
黝黑又百转千回的洞穴,让孩子们很是恐惧,就连教练也不禁胆寒。
更让他们恐惧的是,现在他们身上带的通讯设备都没了信号,别说是打给家人求助,连紧急拨号都拨不出来,就是说他们彻底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此刻,他们意识到自己已是身临绝境,很有可能再也出不去了。
好在助理教练是一个成年人,他内心虽也很是慌张,但仍然安抚着惊恐万分,甚至个别还痛哭流涕的孩子们,告诉他们一定不会有事的,一定能等到外面的救援。
在教练的安抚下,孩子们渐渐冷静了下来,不似之前那么惊恐。
平静过后,教练和孩子们随即冷静下来,寻求自救。
他们先是尽可能爬上最高处,躲避汹涌而来的雨水。
再是将每个人身上的食物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按人按量分配,争取等到救援的到来。
不幸中的万幸,孩子们进到洞穴探险前,因为队伍中有位队员过生日的关系,孩子们便到商店购买了一些零食用来庆祝生日,这些零食在一定程度上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当然,孩子们能够在被困18天获救并安然无恙,零食只是一个小插曲,教练才是主因。
孩子们在被救出后,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在精神上都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原因在于教练。
被困洞穴的那十几天,助理教练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撑下去,并且助理教练还教他们打坐冥想,以减少体力消耗,还将多数食物都平均分配给他们,自己只留下少数。
教练还教导他们就算再口渴,也不要喝洞底浑浊的水,一定要喝从岩壁上流下来的活水。
助理教练的存在,让孩子们得以在如此危险的环境幸存下来,并最终被顺利营救出来。
可以这么说,没有助理教练,就没有12位孩子们被全部救出的这一全球营救史上的奇迹。
不久,一位小队员的家长与国家公园联系,告知自己的孩子进入国家公园后失联。
次日下午1点,国家公园工作人员和家长开始在公园内寻人。
寻找许久都未见他们的踪影,想起自行车是在“睡美人洞”洞内找到的,加之其他地方都没有找到他们,遂猜测孩子可能因雨水灌入被困洞内。
晚10点,队员们的家长向清迈警方报警,称自己的孩子被困在“睡美人洞”内。
清迈警方接到失踪报警后,鉴于失踪人数极其多且多数是少年,除此“睡美人洞”环境又复杂,单凭清迈警方的力量绝对不可能救出那失踪的12位少年足球队队员和教练。
“睡美人洞”是泰国第四大洞穴,总长度超过10公里。
曾经有无数人来到这里探险,希望能征服这个洞穴,其中不乏专业的洞穴探险专家,然而直至今日都没有人走完过全程,继而征服这个洞穴。
这个洞穴之所以那么难以征服,除了长度外,最为关键的是洞穴内有多个分支隧道,它是由多个大型洞穴组成的洞穴群。
每个洞穴之间又有数条狭窄通道相互连接,洞内环境极其复杂,起伏不定。
据一名进过“睡美人洞”探险的探险者说:
洞内就像是一个永远走不出去的“迷宫”一样,比他去过的任何洞穴都难以穿行。
极其复杂的环境,促使“睡美人洞”成为了泰国最为知名的难以征服的洞穴之一。
因其“难以捉摸”,及遍布洞内的通道,即便放在寻常时候,有人在里面失踪,搜救工作的开展都是极其困难的,更别说洪水灌入后。
“睡美人洞”的环境本就四通八达,加之又有水灌入,更是险上加险。
一位参与过13位少年足球队成员救援的潜水员说:
即使对那些经验最丰富的潜水员而言,要穿过这一条路线也是十分危险的。
据事后预估,泰国少年足球队12位队员和助理教练被困于洞中时,超过1300米的低洼地带被暴雨所带来的雨水完全淹没。
救援人员要想开展搜救工作,必须潜入水中,在浑浊的雨水中边寻找通道,边搜寻受困者。
想想看,寻常时候人们进入洞内都有可能会迷路,更别说是潜水摸黑进入。
一位被泰国政府应召参与救援的退役海豹突击队员,他就说:
里面非常黑暗,即使是开着头上的手电筒也丝毫看不清前进的方向,我们大多时候都是靠着直觉,靠着双手触摸的东西来判定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
清迈警方清楚地知道这次的搜救工作绝对不是靠自己单方面就能开展的,必须得出动整个国家的搜救力量,于是乎他们立即向上级汇报并请求支援。
然而,泰国政府没有想到的是,“睡美人洞”情况之复杂远超预估。
泰国海军和海豹突击队潜水进入洞穴后,就发现他们的设备和所掌握的技能在这里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或者说是毫无用处。
如果在没有其他国家潜水员、设备和技术的支持下,绝非是泰国本国就能完成救援。
随后,泰国政府迅速与周边各国和联合国取得联系,希望他们能派出最优秀的救援力量和帮助寻找最优秀的潜水员和救援人员。
很快,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缅甸、老挝、日本等七个国家派出了本国最优秀的救援人员赶往泰国清迈。
联合国也派出了一支由国际顶尖洞穴专家和潜水专家组成的国际联合救援队赶赴泰国。
各国救援队和国际联合救援队统一由泰国海军指挥。
在泰国海军的指挥下,救援工作有序展开。
洞内,水下行动由顶尖的洞穴潜水专家负责,他们穿戴着全球最先进的潜水设备进入洞中搜索被困人员,同时携带水下机器人帮助潜水专家探查水下情况,避免发现意外。
洞外,数台大型抽水机全天候不间断进行抽水工作,期望能降低洞内水位。
然而,救援工作远比想象中要来得更加艰难。
先是洞内,由于洞内的水十分浑浊,即使潜水专家打开手电筒,也有水下机器人的协助,也看不清前进的方向,甚至连自身安全都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为了能搜救出被困的13位少年足球队成员,一位泰国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潜水过程中因缺氧不幸身亡。可见,当时的潜水专家潜水进入洞内搜寻时,他们是面临着生命危险的。
再是洞外,泰国政府虽然调集了几台大型抽水机全天候抽出洞内的雨水,却是杯水车薪。
抽水机抽水的速度远远没有连日暴雨所带来的雨水倾泻进洞内的速度快。
连日抽水,洞内的水面只下降了1厘米。
洞内环境和天气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几日内救援人员都没有发现那13名被困人员的所在地。
直到7月2日,奇迹才发生。
这一天,2位来自英国的潜水专家不顾自身安危,凭借着丰富的潜水经验,在氧气即将告急的情况下,他们放弃回程,孤注一掷地赌上性命继续前进。
最终,他们在洞穴深处的一处小坡地上发现了被困人员。
13位被困人员找到后,救援人员在欢呼之余再次陷入了难题之中:
人找到了,可怎么救出他们?
若是发生在寻常时候,救援人员带着他们原路返回即可。
可当时洞内有一大半是被水淹没的,从被困人员到洞口有一大半的路程是需要潜水过去的。
先不说孩子们所需要的潜水装备要如何运送前来,就单单是潜水都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洞环境极其复杂,专业的潜水员都有迷路和窒息可能,更别说是从未学习过潜水的孩子们。
因此,要想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把他们救出来,这无疑是一个大难题。
当时,在救援现场,救援人员曾提出了多项救援方案:
方案一:用潜水的方式将他们带出来。
这个方案是最直接,也是最快速的一种方法,但是危险性极高。
洞内环境极其复杂,连专业的潜水人员都不一定能克服,更何况是从未学习过潜水甚至连游泳都不会的少年球员和教练。
要知道,当时从他们被困的地方到洞口,除了有一大半的路程是需要潜水,更为危险的是当时这一段水路中有一段特别危险,那是一条非常窄的V形水道,仅能容纳一人通过。
要想通过这条V形水道,需要先将氧气瓶摘下先行穿越洞口,然后人再穿越洞口。
这样的操作,放在专业潜水人员那里都是操作难度极大的危险动作。
要想让连潜水不会的被困人员这样操作,无疑更是凶险万分。
方案二:在洞穴等待雨季结束,待雨水被完全排出后再走出来。
这个方案的危险性也很高,发生突发情况的几率很大。
据当时气象专家的预测,泰国雨季结束至少要等4个月,虽然救援队的物资充沛,可以通过潜水专家将物资送到被困人员的手中,从而让他们可以撑到雨季结束。
但是,这种方案的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13位被困人员要想靠物资撑到雨季结束的前提,必须是洞内的水面不会再升高,一旦升高则被困人员随时都有丧命的可能。
最为重要的是,现在洞内的氧气含量已经越来越低。
被困人员只有靠氧气瓶才能继续撑下去,一旦水面上升,水中的情况变得复杂,导致潜水专家无法再次进入被困人员所在地,后果将会十分严重。
方案三:另寻出路,重新寻找一条需要潜水尽可能少,水中的情况尽可能安全的路。
当时参与救援的洞穴专家指出:
一般地下岩洞的不远处,都会有一个像“烟囱”一样的出口,可直接到达地面。
洞穴专家建议先找到这出口,这样既能减少潜水,又能尽量避免遭遇到危险的水中的情况。
只要找到这条路,然后将被困人员带到这里,地面人员则用绳子将他们带上来即可。
这个方案无疑是最安全的,也是最稳妥的,可惜的是这个出口救援人员一直都没能找到。
这几种救援方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
要么危险性太高,要么不确定性太大,要么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因此,最终这些方案都被逐一抛弃,弃之不用。
危急时刻,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甚至可以说是孤注一掷的救援方案。
这个救援方案,在《泰国洞穴救援》未播出前,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先对受困人员进行简单的潜水培训,待他们学会了最基本的水肺潜水技巧,再待专业医生确定可以进行潜水活动后,便由世界最顶尖的潜水专家将被困者逐步、逐段带出水面。
再由其他救援人员用绳索将其带出。
每位被困人员都会带上一种全包围式的潜水面罩。
这种面罩与其他普通的水中呼吸器不同的是,它不需要将呼吸器含在嘴里,受困者可以直接用陆地上的呼吸方式在水面呼吸。
穿戴上装备后,每人都会由2名潜水专家护送,沿着事先布置好的引导绳缓慢向洞外移动。
为防止出现意外,救援队在每隔25米到50米会放上备用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
以上是当时媒体报道出来的救援方案,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非也。
2022年,《泰国洞穴救援》纪录片给出了一个远比报道更为惊险万分,甚至是恐怖的真实救援过程:将13位被困人员麻醉,使其暂时休克,然后再由潜水专家拖出洞穴,最后再抢救。
当时由于洞内氧气含量越来越少,且更为糟糕的是一场特大暴雨即将再次袭来,如果再不进行救援,很大可能13位被困人员将彻底失去生存下来的机会。
如此,救援人员最终决定孤注一掷。
7月8日,10名潜水专家来到13位被困人员所在地。
经专业医生评估,他们为符合潜水条件的被困人员穿戴好潜水面罩、救生衣和氧气瓶后,将镇定剂注射进他们身体内,并将他们双手反绑,防止在潜水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过激行为。
一切准备就绪后,失去意识的人在被潜水专家推入水中,再由几位潜水专家拖着前行。
此时,可谓是最为凶险的时刻。
失去意识的被困人员的生命全部都系在一根安全绳上,稍有不慎便会是命丧黄泉。
潜水前往洞口的过程中,也是险象环生,差点就救不出来。
潜水半途时,有个孩子突然抽搐,幸亏潜水员发现及时并将他带上坡地救治,这才保住命。
最为惊险的是,行进途中,有一位潜水员在换手时,不慎把引导他走向洞口的引导绳丢失。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他重新找到了引导绳,并顺利到达指定位置。
连续3天,一波三折,险象环生,13位被困人员先后失去知觉被拖出来,再进行紧急抢救。
连潜水员都说:“整个救援过程比恐怖片还要吓人。”
幸运的是,被困18天后,13人全部被成功救出,无一伤亡。
《泰国洞穴救援》纪录片除了揭露真实的救援过程,也揭露了救援背后的一些故事。
行动开始前,各国潜水专家因担心救援过程会导致有人意外死亡,从而遭遇无妄之灾,他们特别向泰国政府要求外交赦免权,一旦救援中有人意外死亡,能够免责。
13位被困人员也被事先告知实情,而他们全都表示愿意接受这个近乎孤注一掷的计划:
“只要能离开这儿,要我们做什么都没问题!”
那一刻,大家都明白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也都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
好在,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12位泰国少年和1位教练全都被安全救出。
他是媒体人口中创造奇迹的少年。
年仅14的他曾经攀上即将起航的飞机,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独自在飞机起落架中,顶着稀缺的氧气以及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随着飞机航行了一个半小时。
这次惊险的旅程会给他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今的他又在做什么呢?
本期数风流人物就带你来看看爬机少年梁攀龙的故事。
梁攀龙出生于1990年怀化市,父母都是当地的普通工人,在他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一家人的物质生活虽然不宽裕,但是相处的极为和谐。
年幼的梁攀龙是家里的乖宝宝,在家听父母的话,在校勤奋读书,可随着网络的普及,街边开设的一家又一家的网吧,让梁攀龙的心泛起了些许涟漪。
从第一次踏入网吧大门的那一刻起,梁攀龙就被网络中虚拟的世界所迷惑,父母给予的生活费他能省则省,只为了去网吧玩游戏。
陷入痴迷的梁攀龙,每天脑海里想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怎么背着父母去上网,白天逃课,晚上通宵,成绩一落千丈。
学校的老师因为这个问题,不止一次地将梁攀龙的父母叫到学校,可即便在老师与父母的严格看管下,梁攀龙依旧不放过任何一个外出上网的机会。
在父母一次次的劝导中,叛逆的梁攀龙不仅没有听从,反而升起了出逃的想法,他想像游戏中的角色一样,自由的穿梭在地图的每一个角落。
2004年3月,梁攀龙实施了自己的第一次出逃计划。
在梁攀龙家周围有一条铁轨,每天看着南来北往的火车,他都好奇这趟列车究竟会通往何处,再一次因为上网被父母训斥过后的他,偷偷爬上了一条运货的火车。
火车带着滚滚浓烟驶离了怀化,坐在车厢中的梁攀龙看着远处风景,心里涌起了激动与自豪感,好像摆脱了自身的束缚一样。
完全没有想过在家里的父母,此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念头。
孩子丢了后,梁攀龙的父母四处寻找,他们问遍了遇到的每一个人,学校的老师、同学,路边的行人、商贩,可没人能给他们一个确切的答复。
即便是报警,也没有得到任何线索,正当这个家人陷入死寂的状态时,乘坐火车跑到张家界的梁攀龙,在游荡了一个星期后,居然再次乘车返回了怀化。
孩子失而复得,让梁攀龙的父母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气愤与担心。
害怕动手会导致梁攀龙再次出逃,二人不敢过多的责备,甚至还听从梁攀龙的要求,为他买了两只鹦鹉与一只小狗。
父母的好意没有挽回梁攀龙的心,这一趟的旅程,让梁攀龙的彻底放飞了自我,他对于外面的世界变得更加向往,也时刻准备着再次逃离。
时隔六个月后,梁攀龙爬上了开往贵阳的火车,只是这一趟梁攀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刚到贵阳没多久,梁攀龙就因为车祸撞伤了腿,由于没有身份证明,也不是本地人,当警察找到他时,叛逆的梁攀龙一句话也不说。
无奈之下,警方只能求助于当地报社,在贵阳与怀化同时刊登了为梁攀龙寻找家人的消息,此时梁攀龙的父母正在焦急的寻找自己的孩子,看到这则报道后当即奔赴到了贵阳。
失败的出逃经历并没有干扰到梁攀龙的心,被父母带回家的后他,已经开始筹备下一次的出逃计划。
同年11月的清晨,装着去学校的梁攀龙,走到一半后开始往铁轨奔去,这次他翻上了一列开往昆明的火车。
躲在车厢里睡着的他,被巡检的列车员发现,由于梁攀龙没有车票,随即便被赶了下去,没有钱也不知道去哪里的梁攀龙开始在大街上游荡。
社区的工作人员看到梁攀龙后,将其带到了救助站中,在这里梁攀龙遇到了认识了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束清。
与梁攀龙一样,他也是因为受不了父母对他管教后,选择离家出走,有着同样境遇的两人就这样在救助站中结成了朋友。
救助站对于送来的孩子看管并不严格,尤其是对于梁攀龙与束清这样,一心想要逃跑的人来说,救助站里面的防卫几乎全是破绽。
出逃后的二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四处游荡的他们在一处空旷的草坪上睡了一觉,他们不知道的是,这里是昆明机场的停机坪。
第二天一大早,二人就被飞机的轰鸣声吵醒,远处缓缓前进的飞机,对于年幼的二人而言就如同饥饿的猕猴看到新鲜的水果一般,抓耳挠腮恨不得亲自去尝试一番。
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二人悄悄来到停靠在机场4号桥边的川航A320飞机旁边,由于舱门太高二人无法上去,此时飞机下方的轮子成了他们的首选。
正在轮子上攀爬的二人,并不知道,几分钟后飞机就将离开地面,开往几百公里外的重庆,八点十分飞机正式接到起飞的指令后,飞机启动了。
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响起,飞机开始向前快速滑行,飞机上的起落架也开始慢慢收缩,没人知道此时在起落架上还有两个瑟瑟发抖的孩子。
飞机逐渐升高,风速也越来越快,二人随时都有掉下去的风险,为了活命,梁攀龙只能死死地抱住眼前的金属杆。
但是同样搭上飞机的束清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面前什么都没有的他随着一阵气流的吹过,整个人消失在了高空之中。
看到这一幕的梁攀龙吓坏了,害怕自己也不如束清后尘的他,变得更加谨慎,好在当飞机进入平流层后,起落架的舱门也开始缓缓关闭。
梁攀龙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但是在万米高空之上,机舱里的温度降到零下三十多度,加上稀薄的空气,在这样的环境里,梁攀龙每分每秒都有可能遇到生命危险。
但是据梁攀龙事后回忆,当时蜷缩在起落舱中的他,不仅没有感到冷,反而觉得浑身燥热难耐,半途中甚至脱掉了自己的一件衣服。
他不知道的是,这恰恰代表了危险正在进一步的靠近,人在极度寒冷的情况下,会产生反常的现象,不仅感觉不到冷,反而会觉得热,在这种反常中慢慢丢掉自己的性命。
好在这趟旅程只有短短的一个半小时,落地的后的梁攀龙虽然已经陷入了昏迷,但是他脱掉的衣服随着舱门的打开紧紧缠绕在了轮子上。
梁攀龙也因此被机场的工作人员发现,随即送往了医院。
这次冒险之旅给梁攀龙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让梁攀龙患上了严重的中耳炎,听力受损严重,同时他的视力与双腿也出现了问题。
幸运的是他保住了一条命,同为飞机的束清就没那么好运了,昆明机场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他的尸骨,只是此时的他早已面目全非。
媒体的宣传让梁攀龙一下子成了名人,但是这种名气不是他想要的,经历了生死的劫难后,他变得不爱说话,也不再向往缥缈的自由,此时的他只想好好读书。
为了让梁攀龙能有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他的父母为他改名为梁子松,重新回到学校的梁攀龙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高考结束后的他考入了重庆工业美术大学,并在这里生根发芽,当初差点殒命的地方,成了他成年后的安家之所。
如今年过三十的他在重庆开了一家宠物店,有了自己事业的同时也迎娶了美丽的妻子,二人生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对于当年的往事他很少与其他人提起,相比于当初充满魔幻色彩的经历,他更愿意过现在这种安静平凡的生活,过去的事情,就让它随风飘散在岁月中吧。
另一名14岁的少年十分紧张,手掌用力,抓着飞机起落架的手又紧了几分。就这样在万米高空,零下30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下,这个初中生足足坚持了一个半小时。当飞机降落在重庆机场,机舱外的他被发现后,机场人员立马将他送进医院救治。
这个初中生是谁?他为什么会出现在飞机起落架上?这一个半小时他都经历了什么?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又到底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
这个14岁的小男孩叫做梁攀龙,他来自湖南怀化的一个普通家庭,在2004年11月5日离家出走,于是便有了接下来故事的发展。
14岁的梁攀龙正好到了叛逆的年纪,因为家里有一个哥哥,他认为父母都宠哥哥不宠自己,于是便和家人赌气离家出走。像所有的叛逆少年一样,他决定逃离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玩几天,目的是让父母找不到自己,让他们着急,以此来体现自己的重要性。
于是梁攀龙来到了火车站,不管火车去哪里,他只想离开家远走高飞。恰巧他爬上了一辆要从湖南怀化开往云南昆明的列车。梁攀龙身材瘦弱,在不被人发现的情况下,顺利地混入了火车的货车车厢。他安逸地躺在火车车厢里翘起二郎腿,满心欢喜自己的离家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这种满足感中,梁攀龙思考着自己将要去的地方,在脑海里给自己做着计划。但他的这些幻想,很快就被列车员打破了。没多久他便被发现,于是他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大骂中灰溜溜地下车。
他下车的地点距离昆明已经不远,于是梁攀龙沿着火车轨道一路向昆明前进。在路上他遇到了几个好心的解放军战士,战士们看到一个孩子离家出走,孤苦无依,便拿出了自己口袋里面的压缩饼干,让梁攀龙吃了个饱饭。
为了帮助这位迷途少年,解放军战士把他送到了昆明的救助站。来到救助站的梁攀龙,仿佛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他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很快他在这里认识了一个同样离家出走的孩子。
这个孩子叫束清,已经13岁了。他在12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在流浪一年后,也是被好心人送到了救助站里。两人话语投机,叛逆的性格相仿,再加上他们正是胡闹爱玩的年纪,很快便在救助站里成为了好朋友,每天就做一些掏鸟蛋、破坏公物的事。
在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激情后,救助站的日子越发平静,两人觉得不够刺激好玩,于是打算去外面的世界瞧一瞧。在2004年11月的一天上午,他们两人开始了逃离救助站的计划,准备去外界开创自己的一番新天地。
在躲过救助站的监控后,他们偷偷来到了昆明的街市。两人转了一圈,发现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但是他们身上没有一分钱,无法买到这些好吃好玩的。这时的两人像城市的游魂一样,飘荡在昆明的街头,毫无目的。
随着夜幕降临,两人已经来到了昆明国际机场。看着那一架架飞向天空的飞机,他们感觉十分的新奇。梁攀龙问束清:“你坐过飞机吗?”束清摇头说自己没坐过。
梁攀龙又问了一句:“要不要我们去坐坐?”于是两个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算偷偷摸摸地登上飞机,切身感受一次飞行体验。
话说混进公共场所这种事,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只是片刻的工夫,两人便从机场围栏的破洞处,成功进入了昆明国际机场内部。他们一会在机场的草丛里打滚儿,一会又在停机坪上奔跑,这个国际机场似乎成了两人的私人乐园。
接下来便是他们的终极目标:进入飞机机舱。本来凭借瘦小的身躯,两人是无法爬上3米高的升降舱的。但他们不打算就这样放弃,都想上去一探这个大家伙的底细。两人围着飞机转了一圈后,成功发现了飞机轮胎的起落架。梁攀龙当时心想,只要他们沿着这个轮子上的金属杆往上爬,就一定能到机舱。
于是他们便一步一步的爬上起落架。最开始束清还担心他们在爬轮子的时候,飞机突然飞走,让他们摔下地面。但正在兴头上的小孩子哪管那么多,见飞机没启动,两人不顾一切的向轮子上方爬去,不知道危险已经悄然而至。
沉浸在征服飞机的喜悦中,两人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时飞机的起落架已经离开地面,开始缓缓启动,飞向一千米的高空。据了解,这个航班是昆明飞往重庆的川航3U8670,需要在空中飞行1.5个小时,于九点半在重庆江北机场降落。
当两人感知到正在起飞的飞机后,为时已晚。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一时慌了神,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飞机刚刚起飞时的冲击力,足够让一个身强力壮的成年人被甩出升降舱,加上高空中的强烈暴风,让本来力气就小的两人都有些撑不住了。在刚刚起飞几分钟后,力量偏弱的束清便因为体力不济,手从轮子的金属杆上渐渐滑落,梁攀龙眼睁睁地看着束清从百米高空下坠。
而这时的梁攀龙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危险程度,他只知道,自己必须紧紧握住这个起落架,而且还要向上攀爬。要不然他的下场就和束清一样,都只有坠机死亡一条路。
飞机在飞上高空后,会收起它的两个轮子和起落架,将它们隐藏进飞机的外仓。幸运的是,这时躲在舱内的梁攀龙因为身材瘦小,成功的卡在降落架舱内的间隙中。
比起束清,梁攀龙无疑还有更多机会,但同时他也迎来了新的危机。学过初高中地理的人都知道,高度每升高一千米,温度便会下降六度,而这时飞机外的温度,已经达到了零下30摄氏度,升降舱并不像恒温的飞机客舱内一样有控温系统,此时这个孩子正在经受着超低温的考验。
梁攀龙所在的起落架舱内狭小阴暗,还伴随着飞机引擎轰鸣的巨响声,加上负30摄氏度的低温,他的身体已经被冻得没有了知觉,很快梁攀龙便处于失温状态。
当我们的核心位置感到温度急剧下降时,身体会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让自身发热,以维持温度,为我们的身体保驾护航。所以这个时候人体会感受到一种炎热,甚至像是在火炉边炙烤一样的感觉。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冻死的人,他们全身赤裸,衣服还是自己濒死前主动脱光的,这就是法医常说的反常脱衣现象。
梁攀龙没有逃脱这个定律,很快他也觉得身体的温度开始上升,在超低温的高空中越来越热,热到他脱去了他的外套。
现在飞机的高度接近万米,空气稀薄,气压上升,会让整个人的身体处于浮肿状态。身体里的氮气极度膨胀充盈,这更会让人失去知觉。此时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梁攀龙,看着斑斑点点的云彩,以为来到了大海遨游,而自己就像大海中的鱼一样,被温热的海水裹挟......
这种恶劣环境下,别说一个孩子,成年人也很难存活下来。可在经历1.5个小时的高空飞行后,奇迹出现了。梁攀龙不仅没有摔下去,没有因失温死亡,更没有因巨大的高压而导致缺氧窒息。
在川航飞机快要抵达重庆江北机场后,躲在起落架仓的梁攀龙发现,飞机轮子突然放下,他推测飞机快要降落了,于是赶紧清醒过来,再次抓住起落架不松手,这是他第二次逃离鬼门关。
这件事引起了机场方面的高度重视,大家都对这位少年的经历感到后怕,并且对他经历了万米高空飞行后还能活下来,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惊讶态度。
在经过医院全面细致的检查鉴定后,发现梁攀龙除左耳耳膜穿孔,右耳耳膜内陷视力有部分下降外,没有发现任何身体异常。在记者、机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包围下,杨攀龙并没有显得很紧张,而是表现出不同于他这个年纪的冷静。
很快他们便找到了一个血肉模糊的尸体,这个事情震惊了所有人,这可是飞机的重大事故,于是他们赶紧报了警。经警方查证之后,发现死者为束清,他并非乘客,而是偷偷摸摸潜入机场的,并且他生前应该躲在起落架外。可怜的束清,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梁攀龙父母认为,就是因为机场的管理不严,才导致两个孩子溜了进去,进而发生攀机的奇闻。但毕竟是两个少年主动溜进机场攀机,己方责任更大,所以最终经法院判决,梁攀龙父母败诉。不过在舆论的压力下,机场最终也赔付了梁攀龙5万块钱,赔给束清家人7万块钱了事。
这件事情经过报道之后轰动一时,大家都为这位14岁少年的传奇经历感到震惊,记者也及时地跟进此事,了解了更多信息。
据记者采访,梁攀龙当时离家出走,是因为在家和父母发生了矛盾。两代人之间发生矛盾是很平常的事,不过对于正处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极端做法的导火索,这次已经是梁攀龙第三次离家出走。
记者采访梁攀龙,当他发现束清掉下去的时候内心的想法时,这位叛逆问题少年表现出了异常的冷漠,他说那最多就是死掉了。记者又问他害不害怕自己也掉下去呢?梁攀龙毫无畏惧地说着自己不害怕。面对少不更事、假装坚强的少年,记者也没有过多追问,而是给予了更多的安慰。
记者在采访梁攀龙父母时了解到,其实并非是爸爸妈妈和哥哥对梁攀龙不好,每次他们都会对梁攀龙的叛逆行为做出妥协。梁攀龙在家又哭又闹想要鹦鹉和小狗,家人们担心他离家出走后找不到他,也都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为他买下想要的东西。但处于叛逆期的梁攀龙,就是因为父母太过溺爱,有恃无恐,导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离家出走。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梁攀龙也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好好学习。幸运的是,他在大难不死后,考上了重庆工艺美术学院美术专业。
而父亲嫌梁攀龙这个名字不太吉利,攀龙这两个字,立马就让他联想到攀飞机的事情,再加上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梁攀龙的名字更是登上各大报纸封面。为了平静的生活,于是父亲便给他改名为梁子松,希望他能轻松过一辈子。
如今,已经年满31岁的梁攀龙,又回到了当时他攀机降落的重庆,在重庆开了一家宠物店,自己当起了老板。这些年里他也有了自己的老婆和孩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经历了如此传奇的一段冒险之后,平凡的生活再次掩盖了14岁少年的过去。也许当我们走进这家宠物店的时候,看到留着艺术家长发的梁攀龙,都很难相信,外表平凡的他,曾经经历过如此波澜壮阔的冒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