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容机构“过载”,1500只狗挤500只的位置
“成都流浪狗实在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四川省启明小动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启明)负责人乔伟说,“启明只有8.8亩,这已经是十几年来不断扩大的结果了。”启明位于温江踏水镇,远离成都市区,自2002年建立以来,已经收留、救助流浪猫狗上万只。现在中心收容着1500多条狗,100多只猫,3只猴子。平均每只动物的活动空间只有3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心里塞满了不算干净整洁的流浪动物,空气中飘散着异味。“这儿的场地和配套设施原本是为500只动物设计的,经过扩建也最多只能容纳1000只。义工只能做一些清理粪便、擦拭栏杆的简单工作,像是饲喂、洗澡等有点危险的工作全部由中心工人完成。启明现在只有6位工人,全部人员才11人。”过多的流浪动物给中心带来了巨大压力。乔伟表示,这种条件下动物不可能得到像在家里一样的照顾,中心只能保证动物不饿肚子、疾病伤残能得到救治。
成都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都是志愿者自发组成的民间组织,但是现在收容流浪狗好像变成了他们的“分内事”。很多市民一看到流浪动物就送到机构,一些人甚至把宠物直接遗弃在机构门口。近几年,随着成都宠物数量激增,各民间流浪动物收容机构已是超负荷运转。成都唯一官方收容中心——成都犬只收容处置中心可收容100只流浪狗,现已“狗满为患”。
乔伟告诉记者,他们根本没有财力和人力去救助那些健康的动物。为控制收容量,启明选择以现场救助为主,对公安报警伤人扰民犬只,重病伤残动物提供针对性救助。“一般健康的我们不收。”
每年花费上百万,全靠社会援助
乔伟算了一笔账:启明的土地是维澳集团捐赠的,水电费每年3万,人工每年40万。平均每只动物每天要吃掉3元钱的食物,如果没有社会捐助,一年光吃的就要花上百万。现在中心主要靠宠粮公司捐赠的临期、破袋食品和私人捐的散粮。不足的部分再向批发市场购买,每年花费在8万元左右。
“1600多只小动物,粮食问题基本解决了,花销的大头是医疗,一年就要几十万元。”虽然成都博爱等四家合作宠物医院免除了全部住院费和大部分治疗费用,药品仍是一笔巨大开销。每只动物绝育平均要花费300元;每只动物都要打狂犬疫苗和六联疫苗;终身残疾的小动物会在基地度过余生,需要长期医药。“现在每年有300到500只流浪动物被送到启明,部分伤残重病,每年只有200只被领养,逐年累积到现在的数量。”
“米只剩几袋了,发不出这个月的工资,新来的工人不干了,附近居民投诉……”这些只是成都某流浪动物收容中心面临的各种问题。越搬越偏僻,义工越来越少,捐助者三分钟热度,资金缺口大,想领养的人不怀好意,饱受网络留言困扰,是众多民间收容机构面临的共同问题。
“我是名副其实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一位收容者这样形容她每月借钱,年终归还的支撑模式。她在过去3年里填进去了所有积蓄。现在收容中心每月近两万元的开支,她的退休金只有五千,缺口全靠向朋友借钱。“每年9月,通过慈善总会的大型活动能筹到一笔钱,先把欠债还清,明年又要借钱。”
文明养宠
从根源杜绝流浪宠物
“不负责任的喂养、遗弃动物,导致猫、狗等伴侣动物成为流浪动物,”公益组织“幸运土猫”的负责人曾莉认为,近年来养宠成本不断增加,养宠物花的钱可能比买宠物的钱还多。即使如斗牛犬这样的名犬,昂贵的身价也避免不了它们因患病、年老被遗弃的命运。“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文明养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流浪宠物问题。”
“胡乱配种产生了大量‘串串’,它们是流浪动物的主力。”成都犬只收容处置中心负责人谭绍奎强调。成都是重要的宠物繁育基地,每年有15万只狗输往全国各地。通过胡乱配种,贩狗者希望获得兼具父母双方优点的新犬种,“这是个小概率事件。而那些‘失败品’常会因达不到预期而被抛弃。”
放任流浪动物不断繁殖是流浪动物数量激增的另一主要原因。一位收容中心负责人提出,希望发现健康流浪动物的市民直接送动物去宠物医院绝育,之后放回发现的地方。绝育是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关键。
目前全市能得到救助的动物只占流浪动物中极少的一部分,各收容机构均表示,单靠个人或少数组织的力量无法改变整个城市的流浪动物现状。一些公益团体提出“用领养代替购买”的口号,呼吁人们更多地参与到流浪犬领养中,既能缩减开支,也能腾出地方救助更多的动物。一些收容机构还提供“云养狗”服务,可以通过负担指名动物的生活费变相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