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瞬间让许多无辜的孩子失去了父母。“别哭!别哭!这是一场灾难,你们幸存下来,就好好活下去。”温家宝总理安慰地震孤儿的电视画面,不知让多少人眼泪涟涟;不断刷新的孤儿数字,又不知让多少人心绪不安!先是网民在新浪、搜狐等互联网上留言,提出领养地震孤儿的意愿,随即一场关爱、领养地震孤儿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民众以及侨胞、台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中掀起。
四川省民政厅于5月14日开通了收养地震孤儿咨询热线:8628-84423064、8628-84423065。咨询者络绎不绝,接线员累哑了嗓子。
●目前暂不开展收养工作
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四川前方指挥部统计,截至5月25日,在地震中失去父母或父母失踪的儿童已超过5000名。
●地震孤儿得到妥善安置
5月14日,四川省民政厅派出4个督导组分赴灾区,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对受灾儿童的救助工作。当日,四川省民政厅开通了孤儿救助热线。
5月18日,四川省民政厅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特别是地震灾区的民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灾区孤寡老人、孤儿以及暂时查找不到家人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儿童的救助,保障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避免发生非正常死亡。灾区民政部门要将因地震灾害产生的孤寡老人、孤儿以及暂时查找不到家人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儿童就近安置到所属的社会福利机构,如安置有困难,要及时将情况报省民政厅,由省厅协调在全省各市州福利机构临时安置。
对于那些已被确认的孤儿,民政部表示,3个月内,国家将为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
中央政府还将为那些考上大学的孤儿提供学费。没有考上的,政府将提供上中等职业学校的学费,并在毕业后帮助他们就业。
据了解,目前民政部正在协助四川省政府制定有关救助安置办法,研究建立多种体现社会爱心的途径和方式,如动员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资兴建福利机构,建立孤儿救助安置基金,引导基金会和企业定向资助孤儿生活、康复和教育,提倡孤儿的家庭寄养、收养、助养等。
●各界抚慰孤儿受伤的心灵
3岁孤儿宋馨懿很让人怜爱。她的父母用臂膀为她撑起了一块生命的空间,使她得以生还,被送到绵阳市三医院就治。失去一条腿的她,每次醒来都不停地哭喊着要爸爸妈妈,喊每一位阿姨“妈妈”,喊每一位叔叔“爸爸”。
北川中学高三学生何君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和所有的亲戚,被安置在绵阳体育活动中心。她说:“我整夜都睡不着,不停地问自己:我以后会在哪里读书?我会和谁一起生活?”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专家时勘博士说,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危机干预,心灵的余震将带给受害者持久的心理创伤。
日前,民政部新闻发言人在“关于‘三孤’人员(孤老、孤儿和孤残)收养安置问题的答问”中谈到,开展“三孤”人员心理抚慰,是做好“三孤”人员救助安置工作的组成部分,已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重视。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已开始组织社会工作和儿童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开展对“三孤”人员的心理抚慰。
其次,我们要像他们的亲人一样对待地震孤儿,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安慰,帮助他们尽快平静下来。
再则就是耐心地听地震孤儿倾诉。当孩子想说的时候,就鼓励他说。要鼓励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感觉和想法表达出来。在一遍遍倾诉的过程中,孩子对事件的情绪激动程度会慢慢降低,恢复平静。
据悉,300多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已经进入灾区,为震后遗孤提供心理治疗。
5月26日,北京关爱家庭中心开通“震后心灵关怀免费热线”,据钱红林主任介绍,中心专门招募了有心理救助知识的志愿者,为受伤和失去家人的人们提供心理救助。
●争分夺秒帮助离散儿童寻亲
民政部要求,对暂时与父母离散的儿童,当地民政部门在保证他们生活和医疗的同时,积极帮助他们寻找亲人。
据了解,地方民政部门正抓紧每分每秒帮助这些离散儿童寻找失去的家人。报纸、电视、灾民临时安置点都公布了这些孩子的照片和姓名,让公众帮助他们寻找亲人。
央视网、新浪、搜狐、Google(谷歌)、百度、网易、腾讯、四川在线等网站开通了为在地震中离散的亲人寻亲的服务窗口和寻亲平台。(记者张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