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几天在小区里捡到一只受伤流浪猫,是价值上千元的加菲猫,可能是被主人扔出来的。”日前,贵阳市民小王向“天眼问政”栏目反映,宠物被弃现象频频出现。
根据《2023中国宠物行业趋势洞察白皮书》显示:2023年国内养猫犬家庭即将突破8700万户,数量达1.2亿只。这两年,有宠物救助志愿者发现,救助的流浪猫狗数量增加了,其中不少是被主人弃养的。
张先生分析,养宠物需要不小的经济投入,不少人对养宠物这件事认识不足,观念还停留在只要让宠物吃饱就行的阶段,但养了以后发现,狗会“拆家”、猫会“跑酷”,不让人省心。此外,部分主人如果搬家或者家里有人生病、怀孕,也是导致宠物被弃养的原因。如果周围人对狗吠这种情况容忍度较低,主人可能迫于压力也会弃养。
张先生告诉记者,救助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经救助500余只猫狗,其中被领养300余只,现在还继续照顾216只猫狗,基地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
他呼吁,领养代替购买,绝育代替捕杀。
贵州贵阳派特摩尔宠物医院的负责人胡智敏认为,宠物被丢弃的主要原因是主人觉得成本过高。领养宠物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有好多刚参加工作,想养一只宠物陪伴,可如果生活成本增加了就容易把宠物丢弃,“他们没有考虑到,养宠物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比如疫苗接种,当宠物生病,消费就更高了。”
吴小月是到贵阳打拼的年轻人,她的合租室友就把养了半年的银渐层猫丢弃了。“那女孩说实在养不起了,那几天它一直拉肚子,以前就去过医院,治病得花五六百元,真的没那么多钱。”吴小月看不下去,将猫捡回来以后,送给朋友养。
胡智敏告诉记者,该医院每月会救助2至3只流浪的猫狗,一年也大约有近40只。“宠物弃养的行为,无形中给社会增添不必要的负担,比如流浪狗容易打架、咬人,甚至可能会传播一些疾病。”胡智敏呼吁,为防止宠物弃养行为,需要多方发力,除了末端救助,还应注重源头控制,提高宣传渠道,让公众参与社会监督。
对于宠物遗弃,黄雅竹认为,处罚力度只能作为惩戒措施,但无法从源头上改变人们的认识。可通过线上及线下的方式,宣传弃养对宠物的伤害、对城市管理的影响及需承担的法律后果,让领养宠物的理念和正规渠道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从思想根源上提高大家善待动物的意识,杜绝宠物弃养行为的发生。
另外,她建议,建立社区宠物档案制度也是解决途径之一,由社区物业单位进行宠物档案摸排及登记,掌握该区域饲养人和宠物信息,一旦出现遗弃情况,便能迅速查询饲养记录,找到饲养人共同协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