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小家伙儿已经可以独立捕食啦!”1月29日,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退休职工李云峰与草鸮宝宝朝夕相处,刚好满100天。看着活蹦乱跳的鸟宝宝,李云峰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图片中栗色的小家伙就是草鸮,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回想与草鸮宝宝的相遇,再看看它如今茁壮成长的模样,李云峰长舒一口气:“去年10月救助它的时候,真担心它活不下来!”
今年是62岁的李云峰从事野生鸟类摄影的第15个年头。2009年,在他带动下成立的“飞羽驿站野鸟摄影俱乐部”,如今已成为活跃在连云港地区一支重要的生态摄影保护队,由于核心成员基本是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员工,在当地还享有“供电飞鸟摄影队”的绰号。成立至今,“飞羽驿站”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救护了大量成年鸟类,但抚养幼崽并对其进行野化训练还是第一次……
由于幼鸟太小,在野外无法生存,民警通过对连云港市鸟类救助现状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后建议,由“飞羽驿站”暂时收养草鸮幼鸟。为照顾好草鸮宝宝,“飞羽驿站”成员贴心地为它们搭建了救助基地,并制定了详细的值班表,每天安排人员定时照看。
草鸮宝宝渐渐长大野化训练迫在眉睫
2022年11月底,在悉心呵护下,草鸮宝宝顺利满月。随着鸟儿的长大,问题也来了,由于从小由人工喂养,缺少野外独立生活能力,野化训练迫在眉睫。“小家伙羽翼是丰满了,可既不会飞又不会捕食,如果不进行飞行和自然生存能力训练,它很难再回到大自然中,最后可能就变成一只宠物了。”李云峰担忧。
为保证野化训练科学合理性,“飞羽驿站”的成员咨询了各地专家。2022年12月初,他们联系上了有着丰富夜行鸟类野化训练经验的西安野生鸟类保护协会。在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后,他们制定了详细的野化训练计划。
2022年12月12日,野化训练第一周进行野外飞行能力训练;2023年1月2日,第四周进行野外捕食能力训练;野外躲避天敌能力训练、野外基本体格能力训练穿插进行......
与此同时,他们的爱心义举也得到多方支持,先后解决了封闭野化场及特殊食物等难题。通过2个月飞行、觅食等能力的耐心训练,草鸮宝宝已经逐渐掌握了一些生存技巧。“看着小家伙从只会跳到顺利飞行,从不认识猎物、不会捕猎,到成功捕食,这期间经历了太多。”李云峰说。
爱鸟护鸟他们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随着候鸟数量的增加,鸟儿在电力杆塔、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上筑巢的现象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对鸟类自身生存造成了威胁。“飞羽驿站”俱乐部利用主要会员为电网员工的特点,积极探索从生态视角解决鸟类和电力安全运行的矛盾问题。他们一起通过搭建人工鸟巢、安装绝缘护鸟板、成立“爱鸟”志愿服务队等方式,变“驱鸟”为“护鸟”,践行鸟类与电网双重保护、和谐共生的理念,实现电网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