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搬“家”,“毛孩子”终于安居了
距巴州区回风街道办事处大佛寺村卫生室不远处,有一家流浪动物救助中心。这家流浪动物救助中心于2018年1月成立,是由几名喜欢动物的志愿者临时起意决定建立的。据救助中心主任杨志介绍,此前我市并没有流浪动物收容机构,而街头流浪动物比较多,于是大家就有了创建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想法。
据杨志介绍,救助中心才成立的时候,由于场地没有敲定,所以流浪动物全都寄养在志愿者家中,直到去年6月,一名志愿者为救助中心提供了一处免费场地——一间空置仓库,流浪动物才有了一个勉强像样的“家”。
但随着救助中心里的动物越来越多,无法分类喂养、患病动物无法进行隔离等问题相继浮现,再加上周围居民的反映,救助中心决定重新寻找一个地方,为流浪动物建一个安定的“家”。
今年7月,救助中心将大佛寺村一处废弃民房进行改造,在这里建成新的流浪动物救助基地。
据记者了解,市流浪动物救助中心成立以来,已救助、收留、救治及掩埋不幸死亡流浪动物共计191只,其中不幸死亡被掩埋76只,找到领养人62只。
记者在救助中心基地看到,其收留的流浪动物大多是犬类,“这些‘毛孩子’大都是被人遗弃或走失的。”袁芳告诉记者,这些流浪动物刚来到基地时,大都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刚过来的狗狗大都有一些疾病,其中以皮肤病居多,我们就要给狗狗们配药浴。”袁芳指着旁边一只名叫“红红”的哈士奇,“它刚来的时候,身上的皮肤大面积溃烂,是我们一点一点给它治好的,现在特别精神。”
流浪动物多系被遗弃,希望有爱心人士领养
为了更好地照顾身体较差的“毛孩子”,志愿者们甚至把它们带回家。“因为有一些流浪动物身体条件比较差,跟其它动物放在一起的话很容易受伤,所以我们就会把它们带回家养,等待它们身体情况比较稳定的时候才送回基地或者是找领养人。”杨志介绍,在他家,最多的时候有27只动物,现在家里也还有10多只。因为杨志家里流浪动物众多,还被其他志愿者戏称为“城区的流动收容所”。
目前,救助中心的流浪动物多达53只,常驻志愿者却只有5名,且大多数平时还要上班。面对如此多的动物,志愿者难免有照顾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救助中心还是非常欢迎领养者的到来。“这些流浪动物大多都非常乖,领养它们不仅能给领养者生活带来乐趣,也能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袁芳说。
因为许多流浪动物都是被人弃养的,救助中心对领养人有着规范的审核方式,争取让流浪动物们的新家更安定,更温暖,让它们不会再次流落街头。“我们加强审核的目的,就是怕这些动物再次经历伤害。”袁芳说,弃养对动物们不仅是生理上的伤害,它们心理也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许多动物在弃养后还会得抑郁症。
犬瘟来袭,救助中心艰难维持
采访中,记者也就此事专程向救助中心的志愿者求证。对此,志愿者袁芳表示:“消息属实。主要是我们救助中心最近需要防治犬瘟,花销非常大,每天都需要给救助中心的狗狗打一只‘单抗’,冲服板蓝根颗粒,并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
据记者了解,犬瘟是靠空气传播的人畜不共害疾病,对狗有高度的危害性,即便志愿者们在发现有狗狗患有犬瘟后就立即对患病犬只进行了隔离,但之后还是有两只狗检查出患有犬瘟,因考虑到该病种有潜伏期,危害性强,志愿者们需要每天到救助中心防治犬瘟。
“因为刚刚搬迁基地不久,本来资金就非常紧张,如今要给狗狗们防治犬瘟,救助中心经营十分困难。”救助中心主任杨志也希望通过本报呼吁爱心人士能伸出援手,帮帮救助中心,帮帮这些“毛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