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速冻”模式下的上海,一股股暖流在救助站内涌动,温情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受寒潮影响,上海近期出现大幅降温过程,申城一度风雪交加。极端低温下,街头的流浪人员过得还好吗?相应的救助是否到位?记者了解到,得益于“全天候服务机制”和站内救助闭合回路,这几日,“速冻”模式下的上海,一股股暖流在救助站内涌动,温情的故事依然在上演。
根据气象预报,转天下午上海的气温将骤降15℃,众人立即将老人送至嘉定区救助管理站先行安置。老人年龄在70岁左右,衣着比较整洁,疑似离家走失,但救助站值班人员通过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后没有结果。时近凌晨,老人显得有点疲惫,值班人员对他进行体温和血压等常规检查后,安排他到有暖气的救助室休息。
一个难眠的夜晚就这么过去,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心急如焚的救助站工作人员就将老人的照片和基本情况发送给公安部门,请求协助查找老人的身份信息,同时又联络今日头条在网上发布寻亲启示。天气虽寒,人心不冷,嘉定区外冈派出所的民警主动帮忙联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核实了老人的身份,并通过属地派出所联系到了老人在苏州的儿子。
当天上午10点多,焦急不已的老人的儿子从苏州匆忙赶到救助站,见到老父亲的那一刻,他激动不已,“我们太担心了!听说今晚突然降温,父亲流落在外身体怎么受得了?感谢救助站,让父亲在寒潮前回到了我们身边。”老人的儿子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说。
寒潮来袭,救助站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起来。12月30日,上海最高气温仅1℃,最低气温达到零下5℃,当天下午2点左右,一位老人来到市救助站门口寻求帮助,一进站就捂住胸口瘫坐在椅子上直喘气。工作人员连忙请保健站医生进行检查,并为他披上保暖衣物、递上热水。经过简单的询问得知,老人有心脏病,2006年装过心脏支架。
眼见着老人在刺骨寒天中难受的样子,工作人员立即拨打了120,并跟车陪同其前往定点医院就医。经过紧急救治,老人情况有所好转,经确认是温度骤降导致心脏病复发,万幸老人及时得到救助,并无生命危险。
与此同时,老人的甄别寻亲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在耐心的询问下,老人道出了自己的故事,原来,老人曾在崇明区长征农场干活,后户口迁至虹口区,自己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目前与90多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
工作人员立即前往就近派出所调取户籍信息,联系上了老人居住地居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一听到老人的名字便脱口而出:“他又跑丢了?”原来,就在前几天,这位老人刚走失过一次,好在被公安及时发现并送回了家。
在和居委会确认后,工作人员着手安排护送老人回家。此时老人已恢复行动能力,想自己坐公交车回家,但工作人员坚持派车护送老人回家。晚上8点左右,在工作人员陪同下,老人顺利回到位于虹口区的家中。
一次次应急响应背后,是上海应对寒潮做好的充足准备。记者了解到,市、区两级救助管理机构早早储备了充足的御寒物品与防疫用品,开辟了临时避寒场所,加强了值班力量,储备了充足的御寒物品与防疫用品,通过24小时值守接待,为受助人员全天候提供免费餐饮、洗浴、住宿等暖心救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