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客户端12月17日讯临沂市气象台预报显示,17日白天到夜间,最高温度5℃,最低温度-3℃。寒冬来袭,气温急剧下降,为确保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临沂市救助管理站也加快了救助步伐,自2020年11月11日开始,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12月17日上午,记者跟随其中一组工作人员上街巡查,见证他们工作的点点滴滴。
地点:兰山区解放路与蒙山大道交会处
17日上午9点钟,由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高仁志带队的巡查小组带上棉衣、棉被、食物、热水等物资,开始上街巡查。他们负责的区域是蒙山大道以东的兰山区区域,对桥洞、下穿桥等流浪乞讨人员常去的地方开展流浪人员巡查救助。而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巡查小组分别奔赴河东区和蒙山大道以西区域进行巡查。
标注着“临沂市救助管理站”的车辆一路沿着北京路向东,拐入蒙山大道高架桥。一路上,巡查组三名工作人员两眼紧盯窗外,全神贯注探寻路上是否有流浪人员,不错过任何一个路口。
9:40分,救助车辆刚刚在解放路路口驶离高架桥。“路口有一位乞讨人员!”高仁志和同事几乎异口同声说到,原来在解放路与蒙山大道交会处西南角,一位男子拄着拐杖在车流中乞讨。
““您这样太危险了,在车流中行走也不安全!”将这名乞讨男子带到安全地带后,高仁志和同事详细询问了乞讨人员家庭地址及家庭情况。乞讨男子自称姓李,还拿出随身携带的残疾证。他说,自己双腿股骨头坏死,没法正常打工挣钱,而老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还有个需要照顾小孙女,虽然政府部门刚刚给办理了低保,但是家庭仍然比较拮据。了解到情况后,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帮助协调当地政府进一步给予相应的救助。
经过工作人员十余分钟的劝说,该男子表示愿意回家。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还贴心送上一份爱心包,里面有方便面、火腿肠、饼干和卫生纸。“谢谢,谢谢你们!”临行前,该男子还不忘给工作人员道一声“谢谢!”
地点:兰山区启阳路与兴隆路交会处附近
劝导完第一位流浪乞讨人员,高仁志一行又继续沿着高架桥向南巡查。“我们昨天接到12345热线反映,启阳路与兴隆路有位流浪妇女,当天赶到时发现人已经走了,今天再去附近看看是否能找到这位流浪妇女。”高仁志和同事商量,宁愿多跑一次腿,也要让流浪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上午10:13分,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行到达启阳路与兴隆路交会处附近,高仁志自东向西询问了多家商铺,是否见到一名流浪妇女,而另外两名同事则是沿着路口步行至路口交会处东侧商铺询问,几分钟后,两组人员会和,都没有找到这名流浪妇女。
地点:临沂人民广场周边
上午10:28分,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一行来到人民广场。“人民广场人流量大,日常巡检中会发现一些流浪人员。”高仁志和同事沿着广场一路查看,在一家超市门前,发现一位左腿缺失的流浪人员。
“老人家,天气这么冷,您坐在这里太冷了,去救助管理站暖和暖和去吧!”高仁志蹲下身子劝说这位流浪人员。这名流浪人员表示,自己的腿是1981年帮朋友盖房子的时候被倒下来的墙砸伤的,最后不得不截肢才保住了性命。对于救助人员邀请他去救助站的事,他摇了摇头,并不愿意前往。
看到天气寒冷,高仁志和同事拿来一件崭新的大衣要送给这位流浪人员,没想到被他以“穿着不方便”为由拒绝了。经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苦口婆心的劝说,这名流浪人员都不为所动。
此后,临沂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又先后来到新华书店、市人民医院等场所进行了查看,并未发现流浪人员。
加大街面巡查力度救助热线24小时有人接听
2020年共入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93人次
记者了解到,临沂市救助管理站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承担临沂市四区(兰山区、河东区、罗庄区、高新区)范围内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截止目前,该站2020年共入站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93人次,其中未成年人29人次,街面劝导1163人次,平均每天出动救助巡逻车辆3-4次,发放棉衣、棉被、爱心包(内含方便面、火腿肠、饼干、卫生纸)等救助物资价值20余万元。
“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自2020年11月11日开始,一直到2021年3月15日结束。根据流浪乞讨人员白天流动性大、夜晚露宿地点相对稳定等特点,临沂市救助管理站采取针对性措施,把握重点,力求实效。加大街面主动救助力度,每天安排两到三组工作人员上街巡查,特别是寒冷、雨雪天气加强主动救助力度,增加夜间巡查频次,以商贸区、拆迁区、主要交通路口、桥梁涵洞等为重点巡查部位。最大限度劝导、引导流浪乞讨人员进站接受救助或返乡。
对经劝导后愿意进站接受救助或返乡的流浪乞讨人员立即接入站内提供救助,对不愿进站接受救助的,现场提供必要的棉衣、棉被、棉鞋等御寒物品及爱心包,并详细做好求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