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领克、比亚迪、哈弗、吉利为代表的传统主机厂加速落地L2级ADAS系统,与此同时,小鹏、理想、蔚来等新势力率先试水L2+,拉动装配率快速提升。据佐思数据,2021年底中国乘用车市场L2新车渗透率达到约27.7%,预计2022年底L2新车渗透率超过36.5%。2021年底,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车车联网渗透率达到约61%,预计2022年底新车车联网渗透率超过67%。
分场景落地高阶自动驾驶已成为业内共识。但是ADAS开始从单场景走向多场景融合或全场景融合。多家主机厂正在探索高速-城市-泊车的融合落地方案,如特斯拉的NOA、小鹏的NGP、蔚来的NOP、理想的NOA、毫末智行为长城开发的NOH、广汽的NDA等,已成为新车上市卖点,并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
蔚来ET7、威马M7、理想X01、WEY摩卡等2022年量产上市的全新车型均搭载了大算力芯片,单车算力可扩展至1000TOPS以上。
2022年,预计超过10个城市将推动Robotaxi收费试运营。
随着自动驾驶向高阶发展,车载摄像头从200万像素走向800万像素。2021款理想ONE搭载1颗800万像素前视摄像头,有效可视距离达200米,识别角度120°;智己L7、极氪001也配备了800万摄像头;威马M7则搭载7颗800万像素摄像头;蔚来ET7的“Aquila”的超感系统甚至搭载11颗800万像素摄像头。未来,更多的量产车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会使用800万高清摄像头。
同时摄像头高清和自动驾驶芯片高算力的竞争,主要由中国企业带动,国外Tier1不得不跟进。
其他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还包括:上汽智己R7、广汽埃安AIONLXPlus、北汽极狐阿尔法SHI版、智己L7、集度、高合、路特斯等。2022年,预计有超过20%的国产高端新发布车型,都会搭载激光雷达。
地图与定位是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的关键,当前小鹏NGP、蔚来NOP等智能领航系统均融合了高精地图与定位。通用SuperCruise量产辅助驾驶系统也集成了高精地图的能力。未来,高精地图+高精度定位将成为L3-L5级自动驾驶必不可少的元素。高精度定位所需的组合导航定位模块,正迎来快速发展机会。
SOA软件架构支持下,智能座舱可通过自定义编程实现更多功能的自定义设置,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除了最初车机系统、按键等基本的自定义设置外,现在通过软件架构等可实现车内多场景的个性化自定义设置,如威马W6、摩卡等基于SOA软件通过手机APP自定义编程实现场景个性化自由组合和设定。
高合HiPhiX拥有丰富的“场景卡片”,可以由每一位车主自己进行自定义创作。当选择对应的“场景卡片”后,便能联动高级音响系统、奇华顿定制香氛、超豪华座椅和128色氛围灯等,打造“千人千乘”的沉浸式航舰座舱,满足个性化的乘坐需求。
DMS正逐渐与OMS融合,构成舱内感知系统(IMS)。如MINIEYE的I-CS(In-CabinSensing)方案,就融合了舱外、舱内的全域感知,已获得比亚迪、江淮、江铃以及新造车势力等客户的定点。
大陆集团则开发出一种用于车内传感器技术的集成解决方案,可检测车内的活体生物,不管是成人、儿童还是宠物。
车载计算性能的提升,使中央计算平台可以同时支持液晶仪表、高分辨率的信息娱乐显示、HUD、电子后视镜等显示系统,为多屏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高合HiPhiX、奔驰EQS、机甲龙等将车门、后排中央扶手、车窗、前挡风玻璃、座椅后背等作为新的显示屏阵地,承载更多关于座舱成为“第三空间”的功能拓展想象。
声纹、唇语加持下,语音交互的体验将越来越好;车内摄像头助力下,人脸、手势亦将成为常规交互方式。此外眼球、声纹、指纹、车灯等新型交互也将陆续上车,但各种模态之间的融合问题仍有待解决。
三星、索尼、松下等供应商正在尝试将多模态感知与大屏娱乐、ADAS系统等进行融合,提供更好的驾乘体验。但交互方式之间的融合,则依赖于更加开放的开发环境。
福特汽车V2X系统已落地广州、无锡、长沙之三大城市。福特汽车V2X系统会在福特EVOS、MustangMach-E、锐界PLUS以及全新探险者四款量产车型实现全系标配。其他车企也在加速V2X和5G上车。
工信部正推动C-V2X与5G网络、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统筹建设,加快在主要城市道路的规模化部署,探索在部分高速公路路段试点应用。
将于2022年上市的小鹏G9,全车实现软硬件解耦,硬件IO标准化,采用X-EEA3.0电子电气架构。X-EEA3.0电子电气架构采用“中央超算+区域控制”高度融合硬件架构,支持更高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和更强大的智能座舱。
上汽零束、小鹏汽车、合众新能源等主机厂,东软睿驰、中科创达、经纬恒润等供应商均宣布量产SOA解决方案。
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广汽埃安、岚图汽车、吉利极氪、北汽极狐等车企已经布局了800V平台技术,充电5分钟补能200km,将加快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
以安卓AAOS、斑马AliOS等为代表的汽车OS,下一步将进入能力和生态之争。能力方面,AliOS、梧桐车联等预计在2024-2025年实现异构融合,完成从车机OS、座舱OS向整车OS的进阶。
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各家平台型公司极力争取更多软硬件开发商的支持。从主机厂(如长城、上汽、吉利、比亚迪等),到芯片企业(如英伟达、华为、地平线等),到软件平台企业(如东软、百度等),都在积极拓展开发者生态。
随着各家的推动,芯片到操作系统竞争将更加激烈,也将带来汽车软件开发企业的快速增加和汽车软件产业的繁荣。
随着80、90后驾驶员增加,商用车的座舱智能化、网联化需求提升,车机大屏、语音、在线娱乐、手机映射等初级功能已开始在一汽解放、陕汽重卡、北奔重汽、福田戴姆勒等品牌车型率先搭载。
法律法规则是商用车ADAS推动的最强大力量。商用车ADAS企业基本完成在后装市场的打磨,开始进入前装市场。ADAS解决方案则从L1向L2+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