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网上有大量健康咨询平台,声称提供在线咨询服务。但记者实测发现,部分平台或打着健康咨询的旗号卖药,或冒充专家提供伪健康咨询,想要享受真实的咨询服务非常难。
咨询健康问题
回答者真的是医生吗?
记者又在“方舟剑客app”上向人工客服咨询,系统显示首个应答者是名叫“荆芥-工号38558”的客服。记者要求咨询专业医生,该客服表示为记者转接了医生,对话框上方的姓名变为“刘医生-5526”,但对话框内依然显示是“荆芥-工号38558”正在服务。记者追问其任职医院和执业资格,对方称只做线上咨询,不在具体医院就职。自始至终,记者都无法确认“刘医生-5526”的执业资质,也不确定到底是“刘医生-5526”还是“荆芥-工号38558”在回答问题。
更有甚者直接挂羊头卖狗肉,冒用正规医院医生的身份提供咨询。近期,北京互联网法院新增多起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的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显示有网上健康咨询平台使用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医生的姓名和头像回答患者问题,并且内容都是宣传保健品。法院审理认为,健康咨询平台使用三甲医院医生的姓名用于商业运营以获取流量价值的行为,不属于合理使用信息,侵害了三甲医院医生的姓名权和名誉权,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问题没有回答
却被开了处方药
在“亮健康app”中,有免费咨询和付费咨询两种模式。记者随机查看了几位付费咨询医生的主页,发现用户对医生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两位医生的评价显示,用户付费后,医生一直不回复。记者在“亮健康app”中找客服咨询,对方声称自己是药师,记者描述了最近头发容易油、脱发严重的情况后,药师并没有给出相应的建议,而是给记者推荐了除脂生发片(处方药)。
随后,记者按照客服指引回答了几个问题,客服马上给记者提供了从1元到39.9元价位不等的咨询服务。那么,付费服务能比免费服务更精准吗?
记者支付了1元问诊费,有一名值班“医生”接诊。记者描述称,最近脱发增多,对此,“医生”没有给出相应的健康建议,而是马上推荐了口服和外用的治疗药物,并开具电子处方。记者点击电子处方笺下方的“立即配药”,页面随即跳转至“百度健康商城”小程序内下单。该“医生”还特别强调,建议在小程序上买药,不建议自行购买,如果在其他平台买药,“百度健康”将不提供复诊服务。
另外,收到的电子处方中也没有医师的电子签名,而2018年7月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第十八条规定:“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
以上种种显示,网上健康咨询很难得到答案,还容易被诱导消费。若有健康问题,建议还是前往正规医疗机构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