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退款"纠纷为何频发?专家:平台应平衡消费者权益和商家利益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央广网北京7月17日消息(记者郭佳丽)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某电商平台的店主杨先生为了一件9.9元短袖的“仅退款”,不惜坐9个小时的动车,跨越近1300公里寻找买家。杨先生表示,一件9.9元的短袖卖出去,除去各项成本,到手的利润只有5至7毛钱。被"仅退款"后,他至少要再卖出10件,才能扳平这单的亏空。“仅退款”再次引发网友讨论。
“仅退款”引发的纠纷
“仅退款”在电商平台上线后,恶意的“仅退款”行为已引发多次纠纷。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底,买方对一只220元的宠物猫发起“仅退款”,商家驱车300公里找“仅退款”的买方当面对质,却发现对方竟然是个六年级的学生。今年5月,上海一网店店主为了价值不到100元的12双袜子,不惜驱车千里前往河南开封,找买家讨要说法。
法院审理认为,买家在未举证证明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情况下拒绝退还货物,其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因此要求买家支付24元货款。但对于苏某需承担快递费、材料打印费的要求,法院不予支持。
另一起“仅退款”案件显示,一位消费者在某平台购买了10斤海带丝,以“大小/规格/重量等与商品描述不符”为由成功向平台申请“仅退款”,拒不退货。经营网店的王女士将其诉至法院,起诉后,该买家退回了货物。法院审理认为,买家对货物不满意可以退货退款,拒绝退货仅申请退款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法院也驳回了王女士要求对方承担快递费、律师费等诉求。
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看到,一些商家在诉讼中表示,被告(买家)这种恶意申请“仅退款”的行为,对广大商家造成极大困扰,损害了商家的合法权益。法院认为,买家“仅退款不退货”行为有违诚实信用交易原则。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李宝莲律师表示,“仅退款”的设立是考虑到消费者在平台上购买到“严重劣质、货不对板”的商品、遭遇延迟发货、强制发货,或者退换货难度大等情形,平台可通过多项指标综合评估判断,支持消费者快速退款,本意是为了改善消费体验,提升平台竞争力。随着一些消费者恶意利用“仅退款”功能“薅羊毛”,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商家的压力。这对电商平台在平衡消费体验、保护商家利益、维护市场诚信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律师:一般消费者有义务在申请退款时返还商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伟娜律师分析称,“仅退款”并非指买家在收到商家的退款后可以无偿占有商品。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购买商品,双方建立了合法有效的买卖合同关系。如果消费者从电商平台购物后申请“仅退款”,不提交相应的证据或提交的证据无法看出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仅申请退款而不退回货物的行为,不符合民法典关于公平原则和诚信原则的规定,违反了合同的契约精神。
专家:平台应平衡消费者权益和商家利益
随着电商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仅退款”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发生“仅退款”纠纷时,平台应该站在中立角度给出解决方案,平衡好消费者权益和商家利益,不能仅通过人工智能客服进行审核退款或对某一方具有倾向性。他认为,平台应该进一步完善“仅退款”服务的实施细则,清晰界定具体的适用情形,对于恶意退款的行为,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信用评级等手段进行识别和惩罚,避免让诚信经营的商家受到不公平待遇。
李宝莲表示,为避免此项服务被滥用,需要电商平台、商家和监管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电商平台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建立风险识别模型,分析用户行为模式,自动预警潜在的“薅羊毛”行为。通过识别异常购买行为、频繁退款账号、异常IP地址和设备特征等,及时拦截高风险的“仅退款”请求。另外,配合建立和完善消费者信用评价体系,对频繁无理由退款或恶意退款的用户进行信用扣分,严重者列入黑名单,限制其享受某些服务或提高后续退款门槛。
在李宝莲看来,对于“仅退款”申请,电商平台应设置严格的审核流程,要求消费者提供充足的理由和证据,比如证明商品存在问题的照片或视频,确保“仅退款”请求合理。同时,也要为商家提供快速有效的申诉通道,确保商家在遭遇不公时能迅速反应,帮助他们识别并防范潜在的欺诈行为。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