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1月16日电(记者李杰、王俊杰、张智敏)初冬时节的陇原大地,绿意褪去,寒意渐浓。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4号智能温室内,却温暖如春。齐人高的枝条绿叶满布温室,顺着视野铺陈开去,是星星点点的红色花骨朵儿。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采摘。
在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4号智能温室,玫瑰花含苞待放。新华社记者王俊杰摄
“这些鲜切玫瑰处理好后,将通过兰州中川国际机场运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兰州新区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李宗俊说,发往宁夏、青海等周边省区及甘肃省内的鲜花,则主要通过高速公路运输。目前,兰州新区的鲜花“供应链”在全国延伸,合作客户超百家。
图为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新华社记者张智敏摄
轻轻拨开花枝,水肥灌溉系统立即映入眼帘。“水、肥、气、热,都是自动化控制。”27岁的杨恒亮说,每株花苗上四五枝条抽出,一枝一枝竞相争艳,确保花开不断,大大提升亩均收益,温室顶棚则使用的是高透光香梨散射玻璃,让光照更均匀,产量更稳定。
2021年,随着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的推进,杨恒亮搬到了兰州新区,现在他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并成为植保业务能手,专门负责防范病虫害。李宗俊说,目前,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新区布局了9个这样的花卉基地,为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低温包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在进行分拣操作。新华社记者王俊杰摄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低温包装车间里,工作人员在进行分拣操作。新华社记者张智敏摄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里,主播正在直播售卖花卉。新华社记者王俊杰摄
兰州新区花卉产业基地里,主播在直播售卖花卉。新华社记者张智敏摄
自2018年开始,花卉产业在兰州新区扎根生芽,如今每年能开出1亿枝鲜花,产值破亿元,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辐射周边市州县域。李宗俊说,兰州新区共种植娜欧米、粉红雪山等38种鲜切玫瑰品种,是西北最大的鲜切玫瑰繁育基地,不仅畅销国内各地,还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
走出花卉基地,冷链运输车缓缓驶离,为远方的客商,送上来自陇原的花香。回首望去,兰州新区“鲜花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因地制宜的选择,离不开科技手段的应用,更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