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批苹果无创新雷军发“晚安”低调讽刺
刚刚发布的iPhone6s可谓是饱受诟病,在被批评江郎才尽的同时,网友也幽默的调侃道,买玫瑰金的唯一理由,就是让人知道我用的iPhone6s。
卖情怀的罗永浩曾称苹果是巨型乡镇企业
AppleWatch在发布之后,遭到多方质疑,从外观到续航频频被网友吐槽。作为一个资深果粉,锤子创始人罗永浩再次在微博中戏称苹果是一家巨型乡镇企业,讽刺AppleWatch设计难看,称其为密集蟾蜍主题。
此外,AppleWatch较低的续航能力也遭到网友调侃:4月24日以后很多人的一天不再是24小时,而是18小时,因为18小时之后Applewatch没电了。尽管如此,AppleWatch在发布之初依然掀起了人们的抢购热潮。
iPhone6Plus弯曲门掀起P图热潮
事实证明,在外部压力下金属容易弯曲,想毁掉你的手机,只需要把它放在你的裤兜后袋呆上一天。虽然“变形门”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但依旧挡不住两款大屏iPhone的惊人销量,上市三天创造1000万销量,打破iPhone5的记录。
iPhone6“一机多用”又是刮胡刀又是理发器
iPhone5s续航让网友无力吐槽但买的人还是那么多
网友无奈调侃,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诺基亚的。不仅如此,iPhone5s的指纹识别功能,也被调侃成防止中国老婆的利器。尽管遭受了如此之多的吐槽,但你知道吗?目前5和5s用户约占整个iPhone用户数的36.5%,几乎等同于6和6Plus的比例。
iPhone5c颜色太花网友直呼无法接受
iPhone5c拥有5种外壳颜色,分别为蓝、绿、粉红、黄和白,这总能让人不禁想起诺基亚的Lumia系列,更有网友对这几种颜色进行了吐槽式的命名:武藤蓝、茶婊绿、脑残粉、大便黄、古德白。不仅如此,网友还对5c的多彩外壳进行了图片式恶搞,与多彩“洞洞鞋”等日用品P在一起等,称其与iPhone5无太大区别,换个马甲我也认识你。
iPhone5长度遭调侃没有最长只有更长
iPhone5发布之初,越来越长的屏幕,让很多果粉接受不了。有人说,这是苹果的“阴谋”,为了对抗三星越来越大的手机,苹果只能选择越做越长,以“矛”击“盾”。
此后,iPhone5又遭遇“掉漆门”。更有网友将这个掉漆的问题PS出了“再来一台”的“笑”果,对此也是显得十分无奈
苹果和ChineseLady的故事昨天苹果iPhone6发布会的一个花絮,就是全球直播时混入的长达27分钟的中文同传,这个意外插曲迅速成为全美街谈巷议的事件,甚至一个崭新的名词ChineseLady随着iPhone6一同爆红,这个一直伴随苹果工作的幕后同传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27分钟的黑色幽默昨天的发布会其实苹果很照顾中国观众以及媒体,因此首次加入了现场同声传译,但现场媒体以及同传本人毫不知情的是,全球观众也在享受着同样的待遇。
这个巨大的黑色幽默随后便启动了Twitter上的刷屏模式,ChineseLady的叫法随之走红。而这个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甜美声音随iPhone6一同走向世界的ChineseLady,就是苹果历次重大活动的御用官方翻译Silvia(化名,以下同)。
不过由于二人嗓音和语气太像,因此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有两位同传,而这个现场爆出的花絮,倒反而消除了Silvia的紧张感。由于苹果愈发重视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媒体的传播和声音,因此昨天的iPhone6发布首次启用现场中文同传与中国官网的同步直播,所以很多中国记者感叹“就像在国内开发布会一样”没有任何语言理解的障碍,免去了收看国内门户网站同传的繁琐(请不要高估国内媒体的英文水平),正因为首次担任现场同传,因此Silvia压力巨大,“一开始很紧张,但后来轮换了就轻松了很多。”
从教师到御用翻译Silvia有着很多翻译人员标准的气质:文静、内敛、甜美、书卷气,就算当面见到你也很难把她和威严的老师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她是国内一家顶级外语专业院校翻译学院的老师,目前仍在校任教。
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留校任教,Silvia在这所专业院校完成了讲台前后的角色转变,“翻译这门课程就是要多些实践的机会,这样才能积累经验,也免得业务生疏,否则学生也不服你。”Silvia在和我说这段话的时候,似乎闪现出了作为教师威严的一面,巧的是这一天正值教师节。
最专业的“非果粉”由于苹果有着极强的保密性要求,因此大多数活动的内容Silvia提前并不知道,例如iPhone6发布会的同传直播都是即时翻译的,内容上无法提前准备,当然经过2年多的磨合,Silvia已经能够准确掌握苹果对于同传和翻译的要求,例如在昨天的发布会同传直播中,iPhone6拍摄感光元件改变的新特性当中“FocusPixel”就使用了原味英文没有翻译,这样传达更加直观准确;而AppleWATCH新的操控方式“数码表冠”则被准确翻译为了中文,便于大家更好的理解。虽然这种细微之处的拿捏Silvia已经成竹在胸,但她说昨天发布会上多达十几种的表链材质的翻译还是令她有点紧张,毕竟这是之前接触不多的领域。
尽管Silvia已经跟随苹果奔波于发布会2年之久,但每一次翻译之前她还是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对于即将上市的新品也会做些预习(当然是从各种传闻途径),同时对于技术名词、功能名称、软件名字也都要准确掌握到脱口而出的级别。对此她有两个习惯,一个是在大小活动之前都会登陆官网重新复习一遍即将要用到的官方内容,在她和我聊天的时候,其实眼睛也正在快速扫过笔记本上面的网页;另一个习惯则是很多翻译都具备的,就是工作时会用笔记本快速记录翻译要点,以至于一些粗心的记者会在采访结束后向Silvia确认刚才对话的内容。虽然我也接触过很多其他的现场翻译,但Silvia的专业与自信是我见过的同业者中首屈一指的,一个细节就是她在翻译的过程中会加入对方的语气甚至神态,令语言不通的双方也能更好的理解对方。
尽管Silvia对于苹果产品的了解可能并不逊色于一般的发烧友,但她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果粉,看到她正在使用的iPhone4s以及老款MacBookAir我确信了这一点,不过她也笑着问我:“到底要不要换iPhone6啊?”
后记对于向来追求严谨以及极致细节完美表现的苹果来说,任何环节都是不能疏漏的,特别是对于帮助苹果传递官方声音的同传和翻译来说,某种意义上就代表了权威,所以Silvia工作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有一点Silvia可能至今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她自己已经成为了苹果2年来历史时刻的一部分,就像昨天凌晨的同传花絮那样被大家所记住。
(腾讯数码杜杰)
篇三:WHO发话,中国苹果得削皮吃吃苹果要不要削皮,这是个问题吗是的!而且这个问题事关婆媳关系,影响家庭和睦。
一则两年前的报道说,湖南媳妇晓玲坚持苹果“削皮吃”,婆婆坚持“留着皮”,两人争执不下而失和,儿子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建议:一半削皮吃,一半不削皮吃。
现在,这位儿子的难题似乎解决了。4月7日,高冷的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在“世界卫生日”发布今年主题——“食品安全”,并针对中国建议:对根块类蔬菜和水果要彻底削皮。
套用一句流行语,这个建议够“呆萌”:自从16世纪第一块马铃薯传到中国,千千万万的家庭主妇对是否要“削皮”自有一套料理经验,何需万里之外的世卫组织置喙其事。
不过,依照茅于轼先生本周在他的专栏所强调“中国社会需要一致的是非观”,苹果要不要削皮也算是个影响社会是非观的问题了。
4月11日,在百度检索“吃苹果不要削皮”,检索结果71.5万个,检索“吃苹果要削皮”,为9.8万个。“百度知道”设置的“吃苹果要削皮吗”话题中,96%说“不要”,4%说“要”。
看来,国人认为不要削皮的居多。不削皮的理由是“苹果营养主要在皮上”、“洗洗就可以了”;必须去皮者则认为,苹果农药打得太多,还有各种涂蜡,“致癌”、“中毒”不一而足,“不削皮的找死”。
针对削皮与否,网民相互攻击凌厉,纲线已经超出了晓玲的婆媳关系。
4月9日,对于作出“削皮”建议的原因,世卫组织回应记者称,有时清洗并不能保证清除掉留存在蔬菜或水果表皮上的细菌或化学物质,因此食用前削掉外皮是有意义的。针对中国,世卫组织称,近几十年来,中国食品生产中的化学制剂和杀虫剂使用量不断增加,一些证据显示一些施用量远远超出推荐剂量,从而大大增加了水果和蔬菜表皮中农药残留的可能,这些农药残留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伤害。
小编研究了数篇苹果农残论文。一份发表于2014年《中国农业科学》杂志的《苹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中央级科研专项”权威研究称,课题组检测的200个苹果样品中,89.5%的样品检出了农药残留,共检出农药26种(包括3种高毒农药、9种中毒农药和14种低毒农药)。不过,检出超标率极低,仅0.5%。
而在另一篇《中国与欧盟苹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概况》论文里,小编看到,苹果农药残留限量种类上,中国只有66种,欧盟为389种。同时,中国苹果66种农残限量仅有13种与欧盟一致,一半多的限量较欧盟的规定要低,有些限量差距悬殊,如乙酰甲胺磷,欧盟限量0.02毫克/千克,而中国限量0.5毫克/千克,是欧盟的25倍。
世卫被认为是联合国中最权威的专门机构之一。SARS、埃博拉,每次全球重大健康安全事件中,世卫都能号令全球;过去60多年,每年4月7日,世卫都发布一个年度主题,诸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终结小儿麻痹症等行动计划,均提升了人类健康进程。
如此看来,“信世卫,削果皮”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6月30日,AppleMusic将在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推出,兼容运行iOS8.4的iPhone、iPad和iPodtouch。中国大陆地区暂不在首发行列。今年秋季,AppleMusic还将适用于Windows和Android系统。
腾讯科技:首先,就消费电子产品来说,传统的运输方式是海运。有些人可能想当然以为苹果也采用海运,其实苹果的iPhone和iPad是通过空运送到世界各地的。
而且,空运还可以保证苹果设备的安全,可防止海运过程中浸水和被抢劫等意外发生。
运往美国的iPhone一般由联邦快递公司负责,使用的主要运输工具是波音777飞机。飞机从中国起飞到美国,需要经过15个小时的连续飞行。每架波音777飞机一次可以装运45万部iPhone,运输费为24.2万美元,其中燃料费占运输费的一半以上。
从生产到上市的7个步骤将iPhone顺利地从工厂运到客户手中对苹果来说至关重要,毕竟iPhone为苹果贡献了一半以上的收入。苹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的大致流程如下:
1.苹果公司召集销售、营销、运营和财务部门共同协商,确定产品预期销量。
2.同时,产品组件从供应商处运往最后的装配厂,代工厂组织工人进行生产。
3.苹果总部软件团队对iOS软件进行调试,确定最终版本。
4.把调试好的系统和软件安装到手机上。
5.工厂把所生产的iPhone封装,在安保人员的监督下装入没有标识的集装箱。
6.通过汽车或航空货运送到世界各地的配送中心。
7.召开新产品发布会,苹果零售店开卖。
苹果产品的运输网络是由现任CEO蒂姆?库克一手建成的,在2011年出任首席执行官之前,他一直主抓苹果供应链业务。
目前,苹果已经在澳大利亚、中国、捷克、日本、新加坡、英国和美国设立了配送中心。在新款iPhone的整个运输过程中,都有安保人员全程押送,直到新产品正式发布。
苹果往往在发布前1个月就开始备货,而且从乔布斯时代开始,就用空运的方式运送产品,这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不过,由于苹果空前的手机发货量压榨了供应链的发货能力,导致其他制造商设备发货出现拖延。
空运的方式对代工厂所在城市带来了好处。比如富士康的苹果生产线2010年在郑州落地之后,郑州机场货运量保持了强劲增长,成为目前全球增长最快的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