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了“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非常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③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窗外的寒风让人颤抖。很快,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纸。“爸,观众想让你剪一张适合春节用的剪纸,毕竟年关将至。”
④“好,这就开始。”老李摆弄着他手中的剪刀,灯光下,幽幽银光泛着光晕,映着老李花白的鬓角。银刃在他灵活的十指下转动自如,老李眼神放空,显得如此深邃。剪刀在朱纸上翻转,翻折、旋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处一道道印记。不到10分钟,一个薪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老李将它缓缓展开,“爸,剪得真好,观众给你送了很多礼物。”老李点点头。
⑥他这一剪就是一个春秋。
⑨小李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遵从了老李的要求。
原来,这是直播平台上另外一位主播——小张,也是直播剪纸的。比起老李经常剪的传统剪纸,他算是什么都剪。动物、汉字、小人啦,样样都剪。
小张也是在无意之中在热搜榜上找到了同样剪纸的老李。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小张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进入了老李的直播间发现他的剪纸仅仅只是传统的几个字,比起自己根本没什么花样,本是争强好胜的他心里可谓“各种不服”。
这天直播结束后,小李把事情都告诉了老李。“可以,告诉他,我跟他比。”老李拍拍手。“爸,您这么有把握?”“是!”老李厉声道。
小李和主播小张约定,比赛就是一幅春季或秋季的作品。
比赛当天,不出10分钟,小张便完成了一副“莺啼树梢”的作品,朱纸上,一只红莺站在柳树枝头,仿佛正在啼叫,好像随时会飞出这张纸,整幅画面灵动而富有春的生机。
小张早早结束作品,闲得无事,便进入老李直播间观战。
小李把情况都告诉了老爸。老李不急不慢,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的铺洒在朱纸上。一如往常,老李的眼神显得非常深迹,望向别处。老李将朱纸折成四份,一刀开合,一刀裁开,手指灵活地在朱纸上飞舞,时快时慢。
太阳渐渐西移,将老李的脸庞映照得别样红润。
老李的作品用了一个多小时。
当小张在直播间看到这幅作品时,惊讶充满了他的内心。
朱纸折成了四份,没有展开时,是一棵矮矮的枫树,有几片落叶迎风飘落,而将它展开,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老李缓缓展开朱纸,同样的“莺啼树梢”,不同点有两棵柳树罢了。
妙哉,春现于眼前,而秋隐于之后,不得不服!
小张在那天夜里删掉了自己的直播账号。
小张在老李的直播间里观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老李的眼睛。同样作为一个剪纸出身的人,他知道,那是剪刀留下的伤痕。确实,老李之所以剪纸时看着别处,是因为他是个盲人。他跟着师傅学艺后,一次练习中不慎被剪刀弄伤了双眼,从而导致失明。小张自愧不如,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老李以盲人的身份,剪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十八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推荐2】折腾
陶名月
(1)快“入九”时,我们开始悬着心,父亲会不会又要折腾了?每年这时候,父亲都要去医院住上大概半个月。果不其然,他老人家又嚷嚷开了:病了,去住院。
(2)我们都清楚,父亲没病,除了膝关节在寒冷时会有些不舒服,别的一切安好。父亲仍像往年那样,吹胡子又瞪眼:病在我身上,我知道!你们拿我当好人?再不住院,我就要死了!
(3)哎哟天!人老如小,没辙。于是,我们都噤若寒蝉;于是,赶紧把父亲送到医院。医生也笑了,说人家是查出病住院,你家老爷子是先住院再查病,支持我们工作啊。
(4)父亲住的是最好的房间。我哥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在医院相当可以的,给安排好好的。
(5)父亲躺到病床上,医生和气地问:老人家,你哪里不舒服啊?
(6)父亲作出痛苦又无奈状:心发慌,喘气不痛快。不想吃东西,总也吃不了多少。
(⑦)医生就跟我们商量是不是查一下。我们说,既然来了那就查查。要查那就全都查查吧。于是,该检查的全都检查一遍。
(8)医生查完说,老人家,你很好,没啥问题。
(9)父亲急了,怎么没问题?那为啥我还难受?为啥我还难受!?
(10)医生笑了,有点意味深长。征询我们的意见后,开了两种药每天三顿吃着,又开了两种药水,每天挂一针。
(11)父亲住院完全能自理,根本不用我们全天候陪护。哥哥家离医院近,一天三顿饭都送给他吃。虽然医院的饭菜也齐全也便宜,但父亲就是喜欢哥哥送饭,特别是晚饭。
(12)医院条件很好,病房里有空调有电视,有卫生间有洗澡间。服务也很好,当班护士随叫随到,无微不至,不厌其烦。医生更是一天三次准时查房,问长问短,嘘寒问暖。但无论怎样询问病情,父亲的症状总是那样,不见好,也不见孬。没办法,药就那么吃着,针就那么挂着(有时也会换一换药和药水)。父亲除了抱怨药的不灵光,也不急不躁,就那么心安理得地住着院。
(14)等半个月后,父亲自个儿住够了,就会说,出院。
(15)冬天的天黑的早,我下了班穿行在一街灯火中,挑选一些父亲最爱吃的东西,都买上一点带给他。父亲住院,我都会以这样的方式“看望”,以示重视。
(16)每次,父亲看着我一样一样地从包里往外拿东西。他喜欢吃就接着,不喜欢吃就摆摆手。他的脸上,一如既往地不动声色,但我分明能感觉得到他心里的那份高兴和满足,就像我们小时候,对赶集回来的父亲手里东西的那种殷切的期盼。
(18)进了病房的门,父亲正在和一个病友聊天。看得出父亲很高兴,喜形于色,这对于一向严肃的他来说,是很少见的。而更奇怪的是,他摆手阻止我从包里往外掏零食,说,不必了,我要出院了。
(19)今天才住第二天啊,往年不都要住满半个月吗?我________地望着父亲。父亲却不着急,成心卖关子,看我想再问,才不紧不慢地接着说:昨天我让人在网上算了命,你哥十年之内无老孝!我这一开心,病就好了。
(20)无老孝,本地方言,即没有老人去世,子女不用戴孝。
(22)那天父亲过大寿,喝大了,靠在椅上,歪着头说,你们几个都在,这几年我每到数九寒冬就去医院住半个月,把你们折腾得够呛。你们也知道我没病,可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折腾吗?
(23)父亲伸手指指我哥:老大的单位每年这时候结算工程款,我就担心你跟那些人吃吃喝喝会把不住手,让你天天送饭就是不想你参加那些饭局。不过今年我听你那个医生同学说了,你小子办事靠谱,还成了廉洁标兵,我还操什么闲心?!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20年07期,有删改)
田野上,杏花“正”了
明前茶
①星期四,小钟提前办完事,赶去小学门口接儿子放学,与每天按时来接娃的婆婆不期而遇。一家人正准备一同离开时,班主任沈老师忽然向小钟招手,以口型示意她留下来。
②让祖孙俩先走后,沈老师提醒小钟:“你家老太太好像有点脊柱侧弯,你看她肩膀一高一低,还向侧边佝偻着身子。我怀疑是孩子的书包太重了,老太太心疼孙子,天天帮他背书包导致的。你是不是应该带她去看医生,拍个片子?”
③周六,小钟好说歹说,拐着婆婆去医院拍片。果然,老人的脊椎在X光片上呈明显的S形。医生说,赶紧锻炼纠正,不然,等歪斜的脊椎压迫内脏器官,到时候就不得不开刀了。
④拿着诊断书,小钟脑壳嗡嗡作响,婆婆这么大毛病,自己竟没发现,是有多粗心呀。当天下午,出门上绘画课的儿子又丢下画板让奶奶背,小钟立刻黑脸训斥了儿子。等她训斥完了,孩子奶奶拉着媳妇的手,解释说:“如今我老了,脊柱侧弯了,这哪能怪孩子呢?一块画板能有多重,要怪,就怪我年轻时争强好胜,总扛100多斤的麻包呀。”
⑤婆婆这一说,小钟倒想起来了。公公早逝,婆婆当年为了养大两个儿子,供他们上大学,一直把自己当男劳力使。小钟去过丈夫在大山中的老家,发现山里物产丰富,但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每年春天,与所有的人一样,婆婆总是把成筐的竹笋、成包的新鲜茶叶从崎岖的山间小径上扛下来,夏天的枇杷和桃子运输也是要靠人力,踏台阶、过乱石,一步一个脚印地扛到有公路的地方,方能装车。秋天的山芋与稻谷,也一样是装在巨大的麻袋里,嘿哟一声扛上肩,咬着牙、撑着腰,走出狭小的田块,一直走到公路上,才被捆上摩托车的后座。
⑥小钟记得,刚结婚时,正在读社会学博士的她曾去婆家做过一次田野调查,她见婆婆每天成麻袋地往山下扛春笋,便想帮她。婆婆特意关照乡亲,只给媳妇装上半袋子,又给她示范麻袋“上肩”的要领——左手撑腰,人半蹲着,让别人将麻袋搁上右肩。此时,要歪着头,前后调整麻袋的重心,让麻袋的形状与肩形贴合得更紧密,用后脖颈上的颈夹肉,把一包竹笋扛起来。婆婆殷切地嘱咐说:“千万不要中途软塌了腰,将麻袋卸下休息,那样很容易扭伤腰背。一定要咬着牙,一口气撑到外面收竹笋的小皮卡车跟前。到了那里,你背转身去,车上的人就会帮你把麻袋接过去了。”
⑦一趟下山的路,小钟走得像挣命一般,好几次差点滑倒。婆婆走在她前面,人比她矮一头,肩上的麻包比她大一倍,她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个小个子女人将所有力气都攒聚在一起,左肩抬高,像一座山梁一样狠命抵住了那一巨包春笋。
⑧从30岁到60岁,每逢大忙季节,扛麻包的女人就像是一条被汗水洗濯的鱼,浑身汗淋淋地走在路上,那些年,要强的婆婆还一个人种着地,承包着果园。小钟给她买过膏药,一买就是100张,望着婆婆贴满一溜膏药的脊背,小钟经常想:_______。
⑨小钟没有想到,她的行动还是有点晚了。小钟立刻给儿子买了带轮子的拖拉式书包,要求他放学后自己拖书包,周末出去上课时,琴囊和画板也得自己背。她还嘱咐儿子,放学时路过市民广场,那里有单杠可以锻炼,一定要督促奶奶去拉伸锻炼一下。她又教会儿子使用电子表上的秒表计时。儿子对这项监督工作可上心了,每天瞅着秒表、打着拍子,鼓励奶奶坚持锻炼,竟有一种当体育教练的自豪感。
⑩而小钟自己,记着医生的交代,每周带着婆婆前往游泳馆游泳。她买了两张年卡,婆婆问起,她把购卡费用去掉一个零后才敢说出来。饶是如此,婆婆仍然心疼不已——要卖上多少担谷子,才能挣出这游泳的钱啊。小钟笑着劝婆婆:“医生说了,要想将来不开刀,这游泳锻炼,一年得坚持10个月呢。温水泳池的年卡,得买!”
经过两年多的锻炼,今年春天,小钟惊喜地发现,婆婆似乎比之前长高了。她的背挺起来了,头昂起来了,两边的肩膀不再一高一低,那个因为劳作而微微倾侧的世界,居然被基本扶正了。婆婆回家重修乡间老屋,准备租给隔壁老张回乡创业的儿子时,跟乡人“吹牛”说:“要不是去城里带孙子,媳妇发现我这脊背有毛病,押着我治疗,我将来准会变成一个老驼背,背上的罗锅还得是歪的,哪能如现在这样昂首挺胸?”
现在老人眼中的田野,就连地平线上的一溜儿杏花,都不歪脖子了,连猕猴桃树在溪边的倒影,都变得端正了呢。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