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1.11北京
院校选择说起来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很简单,我本科便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四年的时光让我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科研方向偏向于运动心理学,这也是北体心理学院的一大特色,
本着对体育的热爱和四年体育人的热血,又综合考虑到院校属性和地区问题,在考研择校期间,兜兜转转还是选择了自己的母校——北京体育大学。
最终以370+的总成绩顺利进入北体开启我的研究生生活。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的研究方向如下图:
运动与认知方向:
探讨竞技情境中认知过程的特点,为理解应激情境的认知过程及应激训练提供依据。
运动健康心理学:
研一的课还是挺多的,再加上组里的事情、社团活动和一些其他事务,读研的每一天都十分充实。
有课版:
周中大概就是上课——开会——干饭——看文献——做实验——写作业——做报告......
无课版:
一般没课的时候我会多休息一会,早上睡到自然醒,吃个早午饭,然后稍微收拾一下去图书馆、教学楼或者冠军书店整理文献、复习课程内容或者处理一些其他任务。
我更喜欢在冠军书店呆上一下午,闻着楼下飘来的咖啡的香味,伴着柔和的音乐,开始一下午的快乐研读时光。
有时候的中午或者晚上和同学朋友一起到体育馆打打羽毛球,去足球场扔会飞盘,去网综跑跑步......时刻不忘体育人的使命。
一周不知道要去几次的体科楼
听的云里雾里的双周论坛
阳光照进来的体育馆
暖阳天的冠军书店
浪漫北体人
减脂期就少吃一点吧
关于实习,毕竟是中国最好的体育院校,有很多跟运动队、国家队实习的机会,比如今年很多学长学姐就在各省的体科所和一些运动队(如:射击射箭队、蹦床队等)实习。
因为本科的时候就对运动心理学非常感兴趣,
此外,也跟随导师参与了一些课题的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和需要学习的地方,也让我明白了,科研这条路上,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在我刚联系我导师的时候,没有想象中的被拒绝或者是不给明确的答复,反倒是直接坦诚的接收了我作为他的学生,并联系我谈了读研的规划,好让他给我安排感兴趣方向的任务。
我和我的导师的相处更像是同事,一起商量课题研究的规划和方向,在有疑问的时候及时的提出了然后沟通。
研一修完学分,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习一些技术,如:脑电,fMRI,眼动仪等,再学习一些数据分析软件的应用。
研二开始自己毕设的构想,因为可能会去运动队实习,就先收集一些数据用于对自己构想的验证,然后开展自己的毕设。这一阶段大概就是做实验、实习等。
研三完善自己毕业论文,多接触一些实习岗,多与学长学姐交流,思考是继续深造读博还是找工作。
关于就业这方面,据我的了解,往年的学长学姐从事HR、高校老师、辅导员和体育行业的较多,
有趣的是,前几届有一位学姐就职于著名电竞战队FPX,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师和FPX战队一起在2019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获得冠军。
学习对我来说好像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我更喜欢从中找到成就感,寻求快乐。
从资源和平台的角度来讲,
研究生无疑使我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平台上,也获得了更多的资源,还记得一开学,导师问我有没有想做的方向,我谈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导师听后介绍了自己那边可以提供的资源,后续也是不止一次的说,只要能帮上的地方她都会尽量帮我。
在平日里,导师那边有合适我或者组内其他同门的资源就会立马告知我们,很幸运可以遇到这么贴心的导师~
关于思想,
记得本科的一位老师说过:“搞科研就是要有批判思维。”
关于生活,
可能是学校氛围的特殊性,读研之后我更爱运动了,这学期的下半程因为天气变冷和课业压力,我和小伙伴越来越少的去健身房,见面打招呼都是:“唉,我这周都没运动了,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