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流浪猫的纷争不是一两天了,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人与动物的冲突很容易激化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这几年,国际主流的流浪猫治理方法TNR,即抓捕(trap)、绝育(neuter)、放归(release)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与了解,不少政府部门、机构与基层社区也采用这一方法控制流浪猫数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TNR成了一个时髦的词,嘴上说着容易,这件没有报酬、还花大量精力的事情谁来做,怎么做?
图说:虹桥镇耕读园社区志愿者设计的流浪猫绝育项目宣传单。图源:受访者
去年6月,闵行区虹桥镇耕读园社区的一群居民自发形成了一支“绝爱行动”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已经为社区70余只流浪猫中的45只完成了绝育。
无意形成的社区流浪猫档案
图说:该研究项目获得比赛二等奖。
他们向社区居民发放在线问卷、采访居民、居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得出了社区内绝大多数居民对流浪猫抱着友善的态度,但要倡议文明喂养,TNR科学绝育,并进行领养的结论。
陪着孩子了解流浪猫,金颖也在车库、草丛、亭下等小区各个角落拍摄了许多猫的照片,还从经常喂猫的邻居处了解到猫咪的脾性、家谱。
图说:金颖在宠物医院照顾做完绝育手术后的猫咪。图源:受访者
“我和孩子在每张猫的照片下附上简单文字介绍,做成了一个个电子文档。”金颖说,当时是为了调研报告,没想到这无意形成的“流浪猫档案”在志愿者队伍成立后成了大家开展工作的基础,“经过统计,去年小区有70余只流浪猫。”
社区宠物群里的居民们有时也会讨论如何治理这些流浪猫,比如规范定点投喂、绝育、领养等,TNR是大共识,减少流浪猫的数量是一致目标。金颖说,“大家都很有想法,但还没有形成组织。”
激情组队,想清楚可能就不干了
“第一次志愿者队伍线下见面是在小区旁韩国街上的咖啡店。”刘瑶和金颖等一群邻居商量绝育项目前期计划、项目资金筹款、宠物医院落实、流浪猫抓捕、控制绝育手术成本、众筹资金的管理、流浪猫领养与放归等各个环节……
“做这种公益项目需要激情和冲动,如果你仔细考那些繁琐的细节、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那可能就做不起来了。”
图说:项目资金支出明细。图源:受访者
被孩子问得无言以对:“为什么牌子上这么写?”
“流浪猫非常警觉、很难抓,只有喂久了,它和人熟悉之后,我们才有‘下手’的机会。”许向荣与流浪猫打交道多年,从猫的眼神就能判断这只猫有没有攻击性。
但尽管依靠“熟人作案”,流浪猫也很难抓,有的看到诱捕笼就逃走,“一些小奶猫没有流浪阅历,会钻进去吃东西,但它们又太小了,还做不了绝育手术。”
图说:部分已经完成绝育的流浪猫。图源:受访者
“居委会陈书记就领养了一只小流浪猫,她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的工作。”许向荣说,居委会对志愿者们工作的支持与帮助也令一些原本对流浪猫TNR项目不支持的社区人士态度发生了转变。
“一天我在小区喂猫,有一个韩国小孩也在喂猫,他问我为什么草坪上的牌子要这样写。”许向荣一看,原来是小区物业立的标牌把猫形容为“超级杀手”,“我无言以对,只能告诉他别管那个。”
图说:物业此前梳理的告示牌。图源:受访者
与物业沟通后,许向荣得知由于此前一些居民将剩菜剩饭随意倒在路边喂猫喂狗,给物业清扫工作带来不便,因此物业多少有点反感流浪猫、也不希望居民喂猫。
在居委与志愿者的沟通下,物业了解到TNR有助于减少流浪猫的数量后撤下了这块牌子,态度也发生180度大转变。“我们申请的定点投喂智能猫屋计划放在凉亭下,物业工作人员知道后主动加固凉亭,还制作了挡雨棚,以免猫粮淋湿没法食用。”
图说:物业工作人员主动加固凉亭,还制作了挡雨棚。图源:受访者
从这件事中大家也发现对TNR进行科普宣传、把志愿者们正在做的事情让更多人知晓很有必要,“只有多沟通,才能减少误解。”
不同社区居民有针对性的传播
图说:志愿者设计的告示牌。陈丽娜摄
其次,治理社区流浪猫的工作需要平衡各方的态度与意见。陆明璞把社区居民分为三类,一类是养猫养狗,或者喜爱小动物的;一类是不喜欢小动物的;第三类是谈不上喜欢或讨厌的,“针对这三类人其实有不同的宣传策略,我们很多精力都花在如何与大家沟通的措辞上。”
正是寻找到这样的平衡点,并得到许多社区居民的支持后,团队成员们再去做宣传、众筹资金、诱捕猫咪等工作时,才不会被邻居们指指点点,“其实大家只要不破坏我们的工作,就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
图说:耕读园“绝爱行动”部分志愿者(左起依次为:黄嘉菁,金颖,刘瑶,许向荣,董旭华与丁月如)。陈丽娜摄
目前,志愿者在居委会与物业的支持下申请了2座可以线上投喂猫粮并实时观察动态的“智能猫屋”,“我们希望可以规范居民定点投喂的行为,并进一步了解社区流浪猫的数量和状态,更好地完成所有流浪猫的绝育工作。”(东方网·纵相新闻陈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