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结果。土壤养分管理与污染修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的优化整合评价,成为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启动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优化整合工作,对国家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特任副研究员朱志强、教授司廷和教授徐晓嵘在微纳尺度流动理论和调控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出无边界约束的开放式微流动方法,实现从零维到三维材料的先进制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进展,该团队近期撰写了长篇综述,发表于《先进材料》。先进材料制造需求导向的微流动技术开发。中国科大供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霍永恒等和中山大学余思远小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小组、德国维尔兹堡大学Hofling小组以及丹麦科技大学Gregersen等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椭圆微腔耦合实现确定性偏振单光子的理论方案,并在窄带和宽带两种微腔上成功实验实现了确定性偏振、高纯度、高全同性和高效
将热电材料制作成纳米柱状薄膜结构是一种理论上能有效降低热导率、大幅提升热电优值的操控手段。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纳米柱状薄膜热导率的精确获取困难,由于Bi2Te3取向纳米柱状薄膜是由直径为微米量级的纳米柱阵列组成的多孔结构,其表面粗糙度较大,因此在表面上直接沉积百纳米厚的微型金属探测器的实验方案无法
9月17日下午,法国科学研究中心(CNRS)驻北京代表处主任倪德来(PatrickNEDELLEC)在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科技专员博亚(MarcBONDIOU)的陪同下到访武汉分院,与分院部分科研人员代表及在汉各研究所国际合作管理工作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上,倪德来介绍了法国科学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质谱科学与仪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是科技部批准的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目前在江西还是唯一。2017年5月19日,作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中心的“质谱科学与仪器俄罗斯研发中心”在俄罗斯卫生部妇产围产学研究中心揭牌。日前,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参郑世民赴俄罗
近日,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首届青年论坛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召开,青年学者围绕热电材料与器件和介观电子器件与量子输运两个方向展开学术交流。其中,热电材料与器件分论坛围绕柔性半导体与热电材料、外场下多元化纳米复合热电薄膜材料、热电材料电热输运行为优化中的结构化学与物理等主题展开研讨;介观
近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发布流式细胞仪采购项目,详情如下:项目编号:HCZB2022-282项目名称: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流式细胞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815.0000000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如下:序号货物名称数量简要技术需求1▲流式细胞
纳米尺度实时视觉反馈、免标记成像技术对于机器人在纳米尺度操作、检测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课题组结合微纳光学、机器人学和自动化技术,在物理学突破的基础上,成功研发了具有实时视觉反馈能力的扫描微透镜超分辨成像技术(ScanningSuperlensM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19年9月1日,第四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在青岛圆满闭幕。在闭幕式前夕,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方群、四川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教授段忆翔、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陈令新、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欧阳钢锋和青岛理工大学教授马继平带来了精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张国庆团队揭示了在分子尺度下,“用左手性分子把能量传递给左手性分子,或者用右手性分子把能量传递给右手性分子”这种同手性分子能量转移的效率,要远高于“用左手性分子把能量传递给右手性分子,或者用右手性分子传递给左手性分子”的奇特现象,并为高效的手性识别提
自下而上构建人工细胞能够帮助探索生命起源,并在研究多细胞体系或无膜细胞器体系的信号传导、蛋白表达以及分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乔燕课题组致力于人工细胞的构筑及其类细胞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人工细胞有序网络是从简单细胞模型迈向人工组织的关键。常
近日,Cell出版集团旗下免疫学期刊Immunity刊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田志刚课题组的研究论文“Liver-residentNKcellscontrolantiviralactivityof
软骨病理性钙化是人体骨关节炎(OA)的重要事件,但目前对其在OA发展进程中的物质科学机制仍不清楚。近日,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在《AnnalsoftheRheumaticDiseases》发表了题为“Stage-specificandlocation-specificcartilage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周荣斌、江维、朱书课题组合作在《自然-免疫学》(NatureImmunology)发表了题为Commensalvirusesmaintainintestinalintraepithe
15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所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承办的“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研讨会在河北省廊坊开幕。会议旨在总结“化学地球”启动以来取得的工作进展,交流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在资源评价、环境、健康、农业发展中的应用,研讨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指南,讨论形成
图一:实验示意图图二: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示意图基于纳米孔单分子传感器的第三代DNA测序技术,因其低成本,高通量等优势很有可能成为人类测序史上的创举。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DNA在穿过10.8纳米的纳米孔道时的速度比穿过4.8纳米的纳米孔的速度降低了一倍,这对于实现DNA减速及单碱基精准测序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纳米尺度输运性质的定量测量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Quantitativenanoscalemappingofthree-phasethermalconductivitiesinfilledskutterudites
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同行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电子显微技术,可在原子尺度上检测材料的磁性。研究人员称,这一技术或可为制造体积更小的磁性硬盘驱动器提供新思路。在电子显微技术领域,光学镜头造成的像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像差的扭曲效果会使图像模糊,不利于观测。因
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在纳米尺度的材料上创建导电电路。他们在3月在线出版的《自然—材料学》(NatureMaterials)期刊上说,考虑到这些电路的尺寸,新发现将导致超密集信息储存和处理器件的研制。在实验中,JeremyLevy和同事充分利用两块钙钛矿晶体绝缘薄膜的介面在适当环境下具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流程工业多尺度模拟放大技术及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重点项目通过验收近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流程工业多尺度模拟放大技术及其在石化行业的应用”重点项目验收会。项目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能量最小多尺度模拟放大软件,微
全球变暖背景下,很多区域变得越来越干旱。同时,在过去几十年里,各个大陆的森林均有干旱死亡事件发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然而,由于对树木干旱死亡阈值在不同树种间的变异性缺乏了解,人们对森林干旱敏感性的理解和预测能力十分有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助理研究员梁星云在研究员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