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昆明市残联自闭症定点康复机构——西山区洛克米儿童潜能发展中心,映入眼帘的是鲜艳的色彩、生动可爱的卡通形象,精心的布置中透着暖暖的爱意。
评估室、认知训练室、感统训练室、实训操作室,孩子们在康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训练、做游戏等方式进行系统的治疗,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康复老师带着孩子做游戏。
2010年,为缓解自闭症等残障孩子康复难、入学难的情况,身为特教老师的沙敬梅自筹资金租赁民房创办了西山区洛克米儿童潜能发展中心。在省、市、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心从只有6名专业人员,服务6名自闭症孩子发展到现在2个校区、40余名康复教员,设施齐全的专业康复中心,向包括自闭症儿童在内的孩子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800多人次,为近400个家庭提供专业咨询,150多名儿童进入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有的甚至完成了大学教育,这里也为居住在西山区的自闭症儿童得一个温馨、快乐的家。
“我们尝试开设更多的特色课程,激发孩子学习与交流的主动性,通过专业系统评估方案,制定‘一对一’教学计划,逐步改善核心问题行为,持续提升康复训练效果。”沙敬梅介绍。
西山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张忠福介绍:“自闭症儿童康复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稳定投入。儿童期是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不仅可以减轻家庭经济、精神负担,更能正常上学、就业,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2019年至2024年,西山区残联累计将650多名儿童纳入康复救助,发放康复救助资金670多万元。救助内容包括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配置及手术等。救助对象从0至6岁延伸至14岁的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自闭症儿童。其中,对于符合条件的0至14周岁自闭症儿童,西山区残联每人每年给予补助20000元的救助金,既为自闭症儿童家庭减轻了生活压力也为康复机构的良性运营发展注入了活力。
康复老师带着孩子剥豆子。
近年来,西山区残联组织工作人员多次深入残疾儿童家中,针对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需求、救助等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一人一档”,并将康复需求和救助情况及时录入系统。通过“面对面”指导、发送宣传资料等形式,为残疾家庭宣讲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申报条件、申报流程等,提高群众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知晓率,确保残疾儿童应救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