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写雪的古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引言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历久弥新,行之有效,理应今后长期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弘扬光大。
1.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学习古诗文,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这是新课标对高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目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对古诗文兴趣不大,甚至产生怕学、厌学的心理,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古诗文本身离我们年代久远,学生感觉有如学外语,有语言障碍;二是学生以为,在现实生活中,除了考试,古诗文似乎没多大实用价值;三是“训诂式”的教学方法,呆板、沉闷,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与感悟,教师讲得费力,学生听得吃力,导致恶性循环。
2.古诗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教师串讲全文,落实实词、虚词、句式、翻译之后,就直奔主题――背诵、默写。这样对学生的理解与深化认识无疑是放下一道“闸门”。日积月累,学生的能力层次依旧只停留在知识层面,难以上升到能力层面,更不用说以文言文的文化底蕴来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促进学生理解内化,提升学生的思维。
3.“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具体办法
3.1要求学生每天积累
每天在积累本上,搜集重温一些学过的课内名家名篇的词句,着重是理解,能够解释其义,了解其延伸的深刻哲理,逐步从识记的层面拓展到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在平时的随笔练习多运用积累过的古诗文的名句与事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活用到日常口语交际和作文写作方面,让自己的作文水平获得明显的提高。
3.2利用语言运用题加强理解
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积累过的古诗名句,归根结底就是要他们“知其所言”。大部分的学生在识记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如上下句的默写,不仅课内学过的知识,包括一些课外的名家名篇都有所涉及,但由于对文言文的兴趣不大,视野还比较狭窄,词句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会读、会写的水平,但不知其所言,更谈不上使用,甚至活用。
在下文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使上下文语义连贯。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在生死关头不怕牺牲的英雄人物作为精神的支撑,需要悲壮而崇高的选择。如果让我选择,我宁可选择______________而不选择“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因为这才是我用纯粹道德良心作出的心灵选择,哪怕注定是悲剧,也是美的。”
上述题目,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学过的名言诗句或课外积累过的诗词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作答,也可从此类题型的解答思路中,让学生找出积累古诗文的规律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懂得灵活运用,从而引起学生重视加强对古诗文的积累。
3.3活学活用文言素材实现读写结合
在积累的基础上,通过理解加强内化,然后逐步在运用的层次上体现出学生对古诗文积累与内化的深度与厚度。在运用的过程中,如写议论文要引用到课内素材作为论据材料说明中心论点,除了积累以外,还要对已有的材料分类、整理、整合,有助于提取到写作中。其次还要善于联想,激活思维,从提取素材中进行“合拼同类项”,把观点一致的素材整合起来,加强议论的说服力。例如教师在讲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可引导学生重点积累作者从游记中反映出来的一些观点,并活学活用在写作之中。如文中“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这句话,某学生的点滴感悟为:做任何事情只要尽了自己的心志,能否成功都不会后悔;相反没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而畏惧被人嘲笑退却的人,最后一定会后悔。
3.4通过随笔促进学生内化思维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不单是对古诗文基础知识进行了积累,更重要的是对文中的思想情感进行了积累,并把自己的积累内化为独特的体会与感受,再通过表达,使积累内化得以巩固。
4.小结
教师要改革语文教学方法,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升古诗文教学的效益。要读写结合,防止只读不写。只读不写,眼高手低,只写不读,手高眼低,而且也不会真正高起来。语文教师要勇于负起责任,要善于引发、组织、协调好学生的课外阅读,适量地将课外阅读的内容向课内渗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宣传、褒扬、奖励读写结合优秀学生的范例,营造浓厚的校园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艳.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1年
高考成绩:总分678分,其中语文128分,数学145分,外语141分,理科综合264分。
小时候:不解之缘
那是很小的时候了吧,已经忘了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会数数的,只记得那是开始上小学时的事情了。上小学的第一天,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个测试,不是考别的,而是考从1数到10。这对现在的小孩来说不算什么,他们很小就开始上那些所谓的奥数课程论,他们一年级懂的也许比以前三年级的学生懂的都多。可是在那时,这是个不算简单的问题,我记得我不知道怎么就举手站了起来,我不但从1数到了10,还数到了100。结果,从那头起,我莫名其妙地开始觉得自己是适合学数学的,老师们似乎也这样认为。
的确,小时候我是数学的乐知者。我喜欢那些充满着生活气息的应用题,解答那些题的时候,我会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我喜欢那些需要巧思和妙想的简便运算,解答这些题,我可以感觉到一种找到了捷径的快乐。我喜欢那些需要仔细思考的“难题”,当经过自己的缜密思考,终于解决了一道难题时,那扑面而来的成就感让我陶醉。数学是快乐的事情。那时的我简单而快乐地这样认为着。
还记得,那时总喜欢缠着父母和我玩24点,从开始的总是输,到最后的总是赢,这其中的思考,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即使有人明白,那他们能感觉到其中的快乐吗
还记得,那时单纯地问老师为什么2>1,看着老师先是怀疑,后是惊讶的眼神,开始向我慢慢解释,可是……当时的我,能听懂什么呢
还记得……
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我和数学的不解之缘。
初中:好老师指路
到现在,我都无比感谢初中时候的数学老师。那时,我刚刚从家乡那个小小的城镇转学到了市里的重点初中。地区之间的教学存在差异,我转到那个学校时,只剩一个月就期末考试了,而我还完全没有接触过那里所学的,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的――几何。看着课本上的线线点点,我迷茫了,这要怎么办呢更关键的是,整个小学,我都是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而转学到了这里,老师不认识我了,同学之间也很陌生。这让我几乎茫然失措。在茫然中,我那几天的学习,总是那样浑浑噩噩的。我想改变,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改变。终于有一天上课时,我突然想到了数学,那个我最擅长的科目,我知道,如果我从数学上找到了突破口,我最终就将成功,可是如果连数学都不行了,我就真的失败了。数学课上,我认真听课,就在快下课时,老师提了个问题,题很难,同学们愣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思路,可是我知道,这道题我会。经过了很久的思想斗争,我犹豫中举起了手。数学老师眼睛一亮,叫我来回答。我答出了这个问题,老师露出了很满意的笑容,同学们也投来了佩服的眼神。我知道,我可以融入这个集体了。有了这个第一次,我终于可以在所有的课程上展现我自己了。而我的成绩也没有下滑,期末的数学甚至是满分。
数学又一次帮助了我,我知道,数学,我引以为傲的数学,它可以帮我很多。
而我的数学老师从那之后,也开始不断在数学上帮助我。她教我奥数,让我参加奥数竞赛,而我却没能成功,我曾经失望了,但是她鼓励我,让我重拾信心。
高中:在数学中寻找乐趣
如果说小学时对数学是喜爱,初中时是感兴趣,那么高中能把数学学习坚持下来,只能说是习惯和努力地从中寻找乐趣了。
我相信,数学是可以很快乐的,而不是那种很烦很烦的题海战术。高中的如海水般多的数学题让我突然觉得数学离我好远好远,我已经不再喜欢数学,现实要求我去学数学,那我只能尽可能在数学中找到乐趣。而一些简单的技巧也许可以让我们在茫茫的数学题海中,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而这些技巧都是我在学数学中摸索出来的,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我在数学课上是集中一切精力去听课的,即使老师讲的东西是我昨天预习过的,已经完全会了的东西。因为老师有比我不知道多了多少倍的数学经验,他们比我多翻了无数遍数学书,他们比我多做了不知道多少道数学题。他们的思想是数学的,他们的思路是数学的,他们的逻辑也是数学的。他们身上蕴涵着无数的宝藏,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也有可能让我们对数学的认识又深入不少。而他们对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有可能解决我们的一类问题。因此,数学课是要完全集中注意力的课程。
必须承认,高中的数学不做题是不行的,做得太少也不行。但是我不赞同做很多题。以我自己的经验,能把学校统一订购的那套练习册完整地做完做好,那就足够了。做题是为了把学到的公式和思路进行运用,从而在运用中得到更好的理解。课下认真地把对应章节的练习做完,基础为重,在题目中理解课上所学的知识,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我还有一些技巧可以用来学数学。比如,如何记住公式。我向来不喜欢死记硬背,我喜欢把背公式融入做题中。学过一个公式,就多做几道要用到这个公式的题目,刚开始做也许还在想公式是什么样的,但是到后来,公式就记在了脑海中,随着做题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带了出来。比如,我做题一般不用草稿纸,因为把解题思路和过程写在题旁边一可以简化做题步骤,二可以在未来的检查中,获得当时的思考方式。
其实高中的数学学到最后你就会明白,真正的题目就那几种类型。只要多做一些,能做到举一反三,就可以对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大学:成就一生的方向
经济学系可以说是除了数学系之外,和数学联系最紧密的系别了。而我们学习的数学也是最难的一种――数学分析!
刚开始,我们都不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这么难的数学,但是随着经济学的深入,我们终于明白,数学对经济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而到了大学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数学。
真正的数学是去构造一个数学体系,一个完整的逻辑思路,在一条路上完完整整地走下去。不是高中时代那种浅尝辄止,对数学的某一部分不断变换角度来提出问题。用一位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在玩把戏。而真正的数学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
用教授的经典言论来结束吧。
数学比下棋好,因为下棋到高手阶段,空间越来越小。而数学,越往上走,天空越开阔。
【关键词】资产评估;大学本科;会计专业
1.各学科资产评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1理论教学方法单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主要角色。而教师在教学时只按照教学大纲和资产评估教程按部就班去讲授。还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或者根据自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所删减的去讲解,不去关心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程度。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理论知识讲授与习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具有通过习题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优点,有利于学生应付各种理论考试。但不同习题间往往是孤立的,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学生在分析现实综合问题时就会无从下手。
1.2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资产评估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的接受理论知识,没有主动的、带有创造性的去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资产评估课程是实务操作极强的课程,仅仅依靠课堂知识的灌输,不仅学生理解困难,而且也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就会计本科专业的学生为例,在开设《资产评估学》之前,就开设有《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基础课程,学生在学习《资产评估》时,有时候思维很难从会计的角度转过来,比如会计上的折旧和资产评估当中的实体性贬值。学生会认为是一样的。
1.3课时安排过少
1.4不注重与实践相结合
资产评估本科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务操作能力。但是目前资产评估课程很少与实践相结合,所谓实践也是做习题。没有相应的教学实习软件,也没有供学生实习的基地。比如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应对实际评估问题的能力较差。
2.资产评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2.1教学模式建议
2.2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认真研究教学对象和培养规格,使教学具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设计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讲实体性贬值时,要和会计上的折旧比较着讲解。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学科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资产评估思维就不能禁锢在会计学的体系当中。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预习新知识。上课前让学生就其预习内容进行讲解或提出自己的认识。通过这个形式知道哪些部分是难点和自己不能理解的。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该同学讲解时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家把重点和难点集中起来。老师有的放矢,通过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增加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增加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效果也很好。
2.3增加教学课时
2.4重视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第一,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善于观察、或观察了之后不思考;第二,小学生不善于在阅读中积累、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很欠缺;第三,小学生没有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仅仅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而三者中尤其以想象能力的欠缺显得尤为突出。
高尔基曾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未发现的环节。”为了更好地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在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起步作文时,就让学生学习写故事作文。因为故事作文的写作,有着许多优势:
一是故事作文的类型多样。如:动物故事、人物故事、社会生活故事、环保故事,科幻故事,侦破故事、武侠故事、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学科知识故事、科普知识故事等,使作文“趣”味更浓。
二是故事作文的写作形式较灵活,且它可以和课本中安排的作文训练并存,形成双轨作文训练的模式,有利于改变目前作文训练量不大,质量不高的现状,一定程度上还可医治以往命题作文因带有强制性,逼学生“就范”,从而使学生怕作文的通病。
三是故事作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故事作文有这么多的优势,那如何指导写故事作文呢?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作文是观察、思考后的书面表达,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器官,多方面、多角度、有重点地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把观察和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一些事物看看自己是否曾经见过,与其他事物有什么不同,由此及彼还会想到些什么等等。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目标;欣赏过程
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怎样依据教学大纲搞好古代诗歌教学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一、教学目标
古诗教学单元教学的总要求是: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欣赏优美的诗句,熟读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学中应确定的具体目标是(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初步进行诗歌欣赏能力的训练;(3)培养反复吟诵诗歌的习惯,背诵诗歌。其中,理解是基础,培养初步欣赏能力是目的,而反复吟诵是达成目的的有效手段。
二、精心导入
导入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三、欣赏过程
1、教学目的决定了思路。在欣赏中,首先立足于理解诗歌内容,具体是:
(1)对诗歌的作者和与诗歌有关的背景作必要讲解,以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由于古今语言表达的差异,历史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的距离,都造成了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了解诗人其人以及写作诗歌时的社会时代生活背景,就能够缩减学生和诗人间的情感距离,填补诗中由于语言表达形式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在这个步骤中,可布置学生在课前自行搜集有关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既能够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其自学的能力。
(2)理解文字。诗歌教学中,词汇的积累虽不是主要任务,但一些有碍于疏通理解的文字还是要作精要讲解,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这些碍于疏通的文字的确定,应先让学生在自学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疑问,交由小组或集体讨论,教师相机点拨,以加深学生记忆,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理解诗歌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3)抓住“诗眼”,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眼”,也就是诗歌当中集中流露和具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是理解诗文的关键所在。
2、初步鉴赏能力的训练
(1)指导欣赏优美精彩的诗句。所谓优美精彩的诗句,主要指诗歌中的名句或是富有表现力的妙句。在学习时,不能停留于理解诗句的意思,还要有更进一步的发掘。首先是重点分析优美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也就是诗人在行文中的“炼”字。
(2)欣赏艺术特色。欣赏应该遵循由局部到整体或整体到局部的认知规律。欣赏优美诗句是局部感知,欣赏艺术特色则是从整体表达上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具体到每首诗中,主要从艺术手法和艺术构思入手,如《诗经》中所选诗歌的比兴手法和一咏三叹、重章迭句的表现形式;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层层推进、蓄势转笔的艺术构思;这都是整体把握诗歌的一把把钥匙,理解了这些艺术特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表达效果。
(3)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诗歌的意象和诗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些意象进行组合,创造出一些有条理的生活图景和画面来,把自我融入诗歌中去,从而把握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好的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创造的意境。
四、欣赏方法
反复吟诵,激发兴趣,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琅琅上口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需要让学生通过语言表现去体会。甚至诗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都可让学生在诵读中去感悟。作为一种训练手段,吟诵应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
1、初读诗歌时,可选择与诗歌感情比较一致的民乐曲,做配乐诵读,以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2、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节奏、按节拍地吟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诗中的特定氛围。这就需要在读法上加以指导,主要是在节奏、速度、轻重音等方面作具体示范性指导。
3、通过反复吟诵,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体验的感受,品味诗的意境。对于初学者来说,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必由之路,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
4、在训练中,近体诗和词中的小令,可先让学生背下来,然后吟诵;长一点的古体诗和中长调的词则可分层练习吟诵,最后也要能背下来。
以上是关于古诗歌教学中欣赏和训练的过程和方法。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语文教师可在不断的实验和总结中寻找适当的方法,既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经验感受,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同时要能体现教师的独特个性,那就一定能开创古诗词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版;古诗词抒情方法;写作教学
在古典诗词中,情感的抒发是创作的重要部分,也是应予遵守的创作原则,所谓“诗言志”,“言志”即为通过诗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评判作品的主要参照标准。本文试借鉴古典诗词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指导初中抒情文的写作训练,以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收录的古诗词为借鉴作品,从景物人格化、以景拟情、景语含情三方面指导写作教学。
一、景物人格化
与触景生情不同,景物人格化是指作者在创作签将情感投射到经物质上,将所写之景人格化,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二是依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塑造景物,因此,在不同情感的支配下,描述出的景物呈现不同的样子,也带有唯一的独特的情感色彩。以杜甫的《春望》为例,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赋予花与鸟人的情感,诗人写诗前情感先行,因自己的感时伤怀,故看见花开繁茂也感觉花是在流泪,听见鸟声一片,也觉得心惊。当然,花与鸟本无人之情感,在以往的诗词中多用于衬托春之盎然生机,在这首《春望》中,因作者的忧愁满怀而被人格化,情覆于景,以情塑景,春花“溅泪”,鸟儿“惊心”,赋予花鸟如此高度的人格与感情,足以表达作者国破家亡的深切哀痛与忧虑。在写作中,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移情于景,这种情感表达方法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初中学生对景物人格化的写作手法尚未熟练掌握,在写作中往往使用概括、抽象的语言描述情感,习作欠缺感染力,浮于表层。教师在教授古典诗词时应在分析、鉴赏时强调对其情感表达方法的学习与借鉴,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摹写,并最终达到提升习作水平的目标。
二、以景拟情
恰切地表达情感并非易事,情感、思绪等这些内心感受属于抽象的事物,本不易描述,若直接书写,极易流于表层,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在优秀的古典诗词中,往往会使用景来传情,对切合诗人情感的景进行精细描写,通过这种描写曲折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以此造就诗歌意境的悠远与情致的典雅。使用这一情感表达方法需要注意选取的“景”应与要表达的“情”相契合,若有“景”而无“情”,写景就只是纯粹的描写景物;若有“情”而无“景”,作品就将沦为毫无艺术感染力的说教。为达到情感与景物的高度融合,恰切表达情感,需精心选择进入诗歌的“景”。
试以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为例,作者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的现实处境,在山河破碎、自己被俘后,用飘絮与浮萍比喻家国覆灭表现自己的无家无根的沉重哀恸,飘絮与浮萍的无根足以表达诗人的无国之痛,加上风吹和雨打,就更为凄凉,家国破碎后还要遭遇迫害,诗人的内心痛苦无极,而其诗句也因之徒增沉痛。巨大的情感投射与精准的以景表达,让“风飘絮”和“雨打萍”成为传颂至今的经典比喻。
另以《蒹葭》为例,它使用的是“兴”的情感表达方法,即借助景物引出要描写的内容与要表达的情感,虽然作为诗歌的发端,但仍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密切先关,蒹葭即芦苇,它的飘忽与若有似无的特点和诗中要表达的追求佳人而不得的情感是共通的,《蒹葭》以蒹葭的反复出现、白露凝冰雪、雾气笼罩营造出一种可望不可即、聚散两茫茫的意境,朦胧、清寂而略带患得患失的哀怨对应着诗中主人公追求家人不可得的情感。《蒹葭》通篇的“景”即为主人公的“情”。在古典诗词中,诗人往往将天地四时的变化、自然万物的消长与人类的情感、生命的过程相对照,因为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诗歌的意蕴走向深刻、情感也趋于和谐。目前的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学生往往认为作文与生活两者并无关联,为写作而写作,若不能以文学的眼光去观照景物,不能以真诚的情感去体悟世界,将难以达到“情”与“景”的交融共生。
三、景语含情
在古典诗词中,有一类作品并无明显的景物人格化或者以景拟情,看似写景却暗含抒情,对叙事式的写景仔细分析即可感知作者的深厚情感。比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别朋友的场面,朋友骑马离开,雪地上留下一行马蹄印,从表层来看,是单纯的场景,但若深入一层,可知这句诗中不仅是描写场景,还在显性的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不舍情感,作者的目光藏在景物描写中,诗人跟随朋友的身影,看着他渐行渐远直至消失,雪地上的马蹄印更显示了诗人目送朋友的深厚情谊,朋友已在视线中消失,作者仍注视着那一行马蹄印,离别的不舍和感伤让诗人失神凝望。诗人用看似单纯的场景描写出了一个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空白画面来表达对朋友的深厚情感与离愁别绪,空的画面中情感却是厚重真实的。这种以表层景物的流动变化表达隐藏其中的诗人情感也是极具表现力、可资借鉴的写作练习方法。
[1]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评估RICH教学过程性评价
一、大学英语写作评估的现状及分析
1.写作评价方法单一
2.写作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3.写作评价无法促进教学
二、RICH教学
三、基于RICH教学理念改革大学英语写作评价
基于RICH教学法培养学生反思型自主学习者的理念,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写作评估应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的全过程进行评价的新模式。
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估人。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参与对自己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评价,能提高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他们会不断精益求精,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本身的一次反思和提高。
其次,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进行自评和互评。传统评价模式的评价标准完全靠教师制定和掌握,学生对于评价标准多是一知半解,无法用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写作。RICH教学倡导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然后按照标准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通过制定标准和经常性按标准进行评估,学生对评价标准肯定是烂熟于胸,了然于心,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了写作的规范,写作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
四、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写作前评价
在布置写作任务之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找出写作的主要思路,并思考如何用英语表达。针对各小组在表达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开展辅导,对于普遍性问题可以对全班进行讲解。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并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评价与指导情况,再次进行独立思考,完成写作初稿。
2.写作中评价
(1)讨论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
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自己修改作文,但是受作者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修改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有突破。也有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相互打分,但没有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分数也就失去了评价的作用,不具可比性。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就必须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可以参考大学英语四级作文的评分标准,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组织学生讨论,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标准。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班级可以引导学生对作文的内容、组织结构、遣词造句等进行评价。而写作水平较低的班级可以让学生修改评写、标点、简单的语法错误等。要注意的是,评价的标准越具体可操作性就越强,学生掌握运用起来就越容易。
(2)通过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按照讨论制定出来的评价标准对作文的初稿进行自评和互评,并要求写百字左右的评语。评语最好用英文写,中文也可以。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实践,了解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也看到了与好同学的差距。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反思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学生也逐渐掌握了写作评价的标准,自然而然地用评价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写作,使写作水平不断获得提高。评价的过程就成为学生不断学习并进步的过程。
3.写作后评价
(1)教师评价
经过自评和互评,学生将写作的初稿进行修改,交给教师进行评价。这时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已经大量减少,将教师从纠正大量语法错误的“苦海”中拯救了出来。教师评价主要从语篇的角度进行评改,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或给出建议或进行鼓励。同时,教师也要观察学生自评和互评是否合理,对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进一步的指导。
(2)建立写作档案袋
五、结语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起着巨大的导向作用。它不应是简单地批判一个学生“行”或“不行”,而应是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学习,寻找最佳学习策略的手段,使学生成为反思型的自主学习者。
[1]黄爱凤.RICH教学学生学习档案评估模式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2]罗美娜.RICH教改的学习档案评价个案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7(2).
[3]齐玲.形成性评价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中南论坛,2010(1).
[4]常宝钢.大学英语写作的过程评价思考[J].时代教育,2010(4).
【关键词】扶正固肾驱邪合剂小鼠免疫功能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清洁级雄性ICR小鼠60只,体质量16~18g,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符合一级实验动物标准。
1.2实验药品
扶正固肾驱邪合剂(黄芪10g、党参10g、焦白术10g、熟地黄10g、制首乌10g、五味子3g、紫河车3g、茯苓10g、麦冬10g、防风5g、蝉蜕3g、山楂10g、淮山药10g),按比例投药煎煮,由浙江中医药大学配制。玉屏风颗粒,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070111,5g/包,12包/盒。氢化可的松注射液,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070223。0.9%生理盐水,金华市泰来医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070111。
1.3实验器材
WELLSCANMK3酶标仪,芬兰LARYSTSGSI公司生产;FA1604电子天平,南京庚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44LXJ-2离心沉淀机,上海医用分析仪器厂提供;FACSCan流式细胞分析仪,杭州众维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4主要试剂
小鼠白介素-2(IL|2)ELISA试剂、小鼠CD3+抗体、CD4+抗体、CD8+抗体,由北京精美生物公司提供。
1.5动物造模
反复呼吸道感染模型复制参照《实用中医证候模型学》使用的方法。小鼠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0.04mL/只,连续12d,造成免疫功能低下(肾虚)小鼠模型。小鼠出现疲乏、自主活动明显减少、嗜睡、反应迟钝、尿量增多等肾阳虚的表现。
1.6实验分组与给药
适应性喂养5d,确认健康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玉屏风组、扶正固肾驱邪合剂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扶正固肾驱邪合剂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扶正固肾驱邪合剂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分别相当于临床儿童用量的12倍、6倍和3倍。人鼠剂量换算按章元沛主编的《药理学实验》[1]人和动物的体表面积计算法计算。
于造模后第2d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0.5mL/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扶正固肾驱邪合剂0.5mL/只,分别含生药4g/mL,2g/mL,1g/mL;玉屏风组灌玉屏风口服液0.5mL/只。每日1次,4周后处死。
1.7标本收集与指标检测
末次给药后,次日称取小鼠体质量。摘眼球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剪开胸腔、腹腔取胸腺、脾脏,用无菌试纸吸干水分,在天平上称重,按公式“胸腺指数=胸腺质量/体质量(mg/g)”“脾脏指数=脾脏质量/体质量(mg/g)”分别计算胸腺和脾脏的指数。用双抗夹心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IL|2和CD3+,CD4+,CD8+的含量。
1.8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用SPSS11.5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F方差分析,检验前先进行正态性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若呈正态性分布、方差齐,则用t检验,否则行t′检验。
2实验结果
2.1扶正固肾驱邪合剂对小鼠体质量及小鼠血清IL|2的影响
模型组体质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
模型组血清IL|2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2.2扶正固肾驱邪合剂对小鼠CD4+,CD8+,CD4+/CD8+的影响
模型组CD4+低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模型组CD8+含量高于正常组,有高度统计意义(P0.05)。
模型组CD4+/CD8+低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2.3扶正固肾驱邪合剂对小鼠CD3+、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
模型组CD3+低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模型组的小鼠脾脏指数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模型组的小鼠胸腺指数低于正常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
3讨论
扶正固肾驱邪合剂就是根据小儿体质特点、RRTI发病机理所制定的。调补肺脾肾以固其本,兼驱留恋之邪以治其标。方中熟地黄、淮山药、制首乌滋补肾阴;麦冬、五味子养阴敛肺;紫河车壮阳;黄芪、党参补脾肺之气以固表;焦白术、茯苓健脾利湿;防风、蝉蜕祛风除邪;山楂消积活血。
目前,对RRTI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研究最多的是CD3+,CD4+,CD8+,CD4+/CD8+的水平以及IL|2。我们以此为主进行实验研究,就是为中医治疗RRTI寻求有力的科学依据。实验证明,扶正固肾驱邪合剂能使小鼠IL|2得到明显提高。如表2所示,CD4+,CD4+/CD8+模型组较正常组降低,CD8+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提示CD4+,CD8+之间平衡失调。这可能是RRTI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可能是反复病原体感染机体反应的结果。实验提示,扶正固肾驱邪合剂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CD4+T细胞、CD3+T细胞、CD4+/CD8+,降低CD8+T细胞。以上实验结果表明,该合剂可显著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平衡T淋巴细胞群,增强复感小鼠的免疫功能和发挥正常的抗感染免疫作用。
【关键词】异体移植
关键词:去细胞神经;异体移植;再生
Keywords:Acellularnerve;Allograft;Regeneration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及试剂
MedtronicKeypoint肌电图仪(丹麦),恒温振荡器(回旋式,上海),TritonX100(Sigma,美国),脱氧胆酸钠(Sigma,美国)。
12犬化学去细胞神经的制备
已行钴―铬―钼人工假体体内植入实验并准备取材的实验犬6条,体重在24~26kg,用速眠新100mg肌注后全麻安乐死,取双侧全长的坐骨神经干,每条坐骨神经长约12cm。将切取的全长犬坐骨神经标记远近端后,按下述顺序进行化学处理:(1)蒸馏水浸浴12h;(2)50%TritonX100消化12h;(3)蒸馏水浸浴3h;(4)50%脱氧胆酸钠消化12h;(5)重复前述步骤;(6)蒸馏水浸浴3h;(7)萃取神经在4℃、pH72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暂时保存;(8)将处理好的去细胞神经组织和Hank’s液一起用双层无毒塑料袋进行分装,在250KGy的γ射线下进行辐照灭菌,放置在4℃冰箱中备用。
13去细胞神经的组织学评价
去细胞处理后的神经组织,将每一神经段按等比例分为6小段,每小段长为20mm,石蜡包埋,做5μm厚横向和纵向组织学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去细胞程度及纤维管道结构完整性、Fastblue染色观察髓鞘成分。按照表1的标准进行去细胞神经的质量评价。每段随机取3张切片进行观察,取其均值单项计分。
14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试验
健康杂种犬12只,雌雄不分,体重243~266kg,随机分成2组,8cm移植组和10cm移植组,每组6只。用25%戊巴比妥钠(10mg/kg体重)静脉注射进行麻醉。在无菌条件下右股后切口显露坐骨神经干。在坐骨神经干中段分别锐性切除7、9cm长的神经节段,自然回缩造成8、10cm长的神经缺损。分别用8、10cm长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进行移植桥接神经缺损,用8-0无创尼龙线行神经外膜缝合,环形缝合6针。术后分笼饲养,观察期12个月。
15体内移植实验观察
151一般观察观察移植后切口愈合及肢体功能恢复。
152神经电生理观察用丹麦产MedtronicKeypoint便携式肌电图仪进行运动和感觉诱发电位的检测。随机选取左侧非手术侧肢体5例作为正常值对照。在全麻下手术切开显露待测神经。
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检查时,将刺激电极放置在移植段神经近侧2cm的正常神经上,记录电极放置在小腿三头肌上,通过给予相同剂量的方波刺激比较两组实验动物在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和时限上的区别。左侧肢体电极放置在相应位置,刺激参数为:10~20mA,01ms,10Hz。
在进行感觉诱发电位观察时,刺激电极放置在踝关节部的胫神经上,记录电极放置在移植段近侧的正常神经上。刺激参数为50~100mA,02ms,19Hz。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在移植侧,近端刺激电极位于移植段近端吻合口近侧2cm处,远端记录电极位于移植段远端吻合口远侧2cm处,两实验组距离分别为12、14cm。在对照侧,两点位于与右侧相应部位的坐骨神经干上,间距10cm。刺激参数为10~20mA,02ms,10Hz,肌电图仪自动记录并计算运动传导速度。
153再生神经的组织学观察在过量麻醉药物的作用下处死实验犬并即刻观察取材。对实验组全部动物的移植段神经的近侧吻接口、移植段中央、远侧吻接口、移植段远侧神经和神经支配区域的靶肌肉进行神经再生的组织学观察。
1531HE染色将切取的移植神经及两端各1cm正常神经取出后浸于4%多聚甲醛水溶液中固定24h,经脱水处理后分段用石蜡进行包埋,连续组织学切片,切片厚度为5μm,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结构形态,再生神经纤维和细胞浸润情况。
1532S-100免疫组化染色标本为石蜡包埋,切片厚度5μm。Ⅰ抗为兔抗S-100蛋白抗体,Ⅱ抗为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IgG抗体。用于观察再生神经中的许旺细胞的分布情况,特别是移植段神经中许旺细胞的分布。
1533美蓝复红染色在移植段中央和移植段远侧的神经中各取2mm×1mm×1mm大小的组织块用05%戊二醛固定24h,树脂包埋后用于半薄切片美蓝复红染色,切片厚度2μm,染色后观察有髓神经纤维。
1534透射电镜观察将经05%戊二醛固定后树脂包埋的神经组织行超薄切片,醋酸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在SEM透射电镜下观察再生神经的超微结构。
1535靶肌肉运动终板染色在胫神经进入小腿三头肌肌腹部位切取3mm厚的肌肉块,在含1%氯化钙的10%福尔马林水溶液中固定24h,取出后放置在蔗糖-凝胶溶液中,行冰冻切片,切片厚度为30μm。用胆碱酯酶法进行运动终板染色,观察靶肌肉中再生的运动终板的形态。每张切片随意选3个视野计数运动终板数量,取其平均数。
16统计学分析
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对比用成对资料的t检验,P
2结果
21去细胞神经各段间组织学观察结果
神经全长从近端到远端去细胞完全,评分均为0分;在结构观察中,除第2段为0分外,其余5段均为1分,存在轻度的结构破坏:观察髓鞘染色强度,神经全长均为1分,仍残留少部分髓鞘成分。综合评分第1段为2分,第2段1分,第3段到第6段均为2分,神经全长各段经去细胞处理后综合评分相似(见表1)。表1化学去细胞神经评分标准
22移植动物一般情况和功能观察
8cm组有1犬在移植后3个月并发肺部感染死亡。10cm组有1犬在4个半月腹泻死亡。其余动物均存活至观察期满。在8cm组实验犬在移植术后3个月时均有不同程度运动功能的恢复,至6个月时恢复了较好的行走功能,但是外观上仍有轻微的跛行,12个月时在行走过程中踝关节可以完全直立和有较好的背屈。10cm组在6个月时也有不同程度的下肢功能恢复,但是进展较慢,移植后12个月踝关节仍不能直立或爪背着地。
23神经电生理观察
在移植段近侧的正常神经上给予电刺激时,8cm组和10cm组均在小腿三头肌上记录到诱发的运动神经传导电位。如表2所示移植术后12个月记录到的运动诱发电位时限和波幅的区别,8cm组的波幅高于10cm组(t=3286,P
24再生神经组织学观察
大体上观察,8cm组在局部切开检查时,移植段神经与周围组织有轻微的短缩,可见移植段神经有良好的连续性,无明显变细变硬。神经与周围组织有少量的粘连,再血管化良好。近侧和远侧吻接口无神经瘤形成。神经支配区的肌肉组织有轻度萎缩。10cm组在切开检查时,可见移植段神经的远侧段明显变细变硬,但是仍然保持连续性,神经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神经支配区肌肉萎缩明显。表2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术后12个月肌电图结果光镜下,在两组移植段神经内均有S-100表达阳性的雪旺细胞,沿神经纤维方向呈带状排列(图1),8cm组的数量多于10cm组。移植段以远的神经内亦可见到雪旺细胞增殖成带,神经横切面显示有再生的神经纤维,8cm组优于10cm组,在10cm组可见较多神经束呈脱髓鞘改变。
运动终板染色显示在神经支配区的小腿三头肌中可以见到重新形成的运动终板结构,两组实验犬在运动终板数量上有较明显的差别,8cm组再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多于10cm组,终板的形态也优于10cm组(图2)。每个高倍视野下的运动终板的数量在8cm组明显多于10cm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10cm组。但是两组终板和正常的终板结构相比不管是在终板的数量还是在终板的纵横径上均有差别(P
电镜下8cm组移植段神经内可见由雪旺细胞形成的髓鞘和有髓神经纤维,同时可见大量的无髓神经纤维呈束状分布(图3);10cm组移植段神经内也有少量有髓神经纤维形成。表3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术后小腿三头肌运动终板测量
在异体神经移植的研究中,虽然经冻融处理、放射处理和化学处理后的异体神经均具有促进神经再生的功能,但由于冻融处理及放射处理的神经细胞碎片仍残存在神经的基底板层管内,妨碍神经轴突向远端的延伸,因此修复神经缺损的距离一般较短。而化学处理后的异体神经在降低免疫原性的同时,保留了神经纤维管道的结构完整性,其内部细胞碎片已被清除,去除了轴突生长的障碍,因此可用于修复较长距离的神经缺损。但在化学去细胞处理过程中,当为修复较长距离的神经缺损而处理较长神经段时,神经的两端与中央部位是否存在质量差异,对修复神经缺损有较大的影响。化学浸提液是从神经的两端还是透过神经外膜对神经进行去细胞处理存在争议。实验中从去细胞程度、髓鞘提取的程度及神经纤维管道的完整程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长12cm的神经段中,经化学去细胞处理后,神经的中央部分与两端的各段间在上述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中无差异,说明对同等粗细的神经其长度并不影响其神经移植物的质量,由此可以推断化学浸提液并非从神经的两端而是从神经的外膜开始进行去细胞处理。故在用相同的浸提液及处理程序进行去细胞处理时,神经的长度对神经移植物质量无影响。
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应用化学去细胞的方法处理任意长度的神经,但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移植长度仍然影响肢体功能康复的结果。在早期的研究中应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较满意修复了犬5c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7]。在应用相同方法处理的犬的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实验中,对犬的8、10c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用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进行移植修复。结果发现在8cm长的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组,无论是肢体功能的大体观察还是电生理的观察,均恢复较好。运动神经的波幅已达正常神经的50%,神经传导速度达到正常神经的30%;而在10cm长的神经移植组,功能恢复较差,肌电图波幅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未达到正常神经的20%。再生神经的组织学观察显示8cm长的去细胞神经移植组在雪旺细胞、有髓神经纤维的分布及运动终板的数量和形态方面均明显优于10cm移植组。
在8、10cm神经移植组,其移植物本身的质量无差异,但最终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不在移植物本身,而与神经缺损的距离有关。Haase等[8]用去细胞异体神经桥接大鼠腓神经缺损,研究显示去细胞异体神经可以修复2cm的周围神经缺损,当缺损>4cm时未出现功能恢复,并认为生长因子可能有助于修复较长的神经缺损。但在随后的实验中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去细胞异体神经复合后移植修复神经缺损,仅表现出促进近端吻合口轴突的生长,并未显出促使神经轴突延长的作用[9]。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生长因子虽有促神经再生的作用,但在修复区内未能呈现生理环境下的浓度梯度变化,故轴突的生长方向受到干扰。在周围神经损伤后,靶器官通过神经远端释放不同的生物因子,发挥化学趋化作用,促使神经轴突向远端生长。生物因子的浓度呈现明显的梯度改变趋势,随距离的增加,生物因子的浓度发生明显的变化,从而影响神经的再生速度及肢体功能康复。因此,在使用生长因子促使神经向远端生长时应考虑其作用环节及浓度梯度变化。
本研究证实神经的长度并不影响化学去细胞神经制备的质量,在应用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8cm或许是目前单独使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取得较好结果的最大范围。为修复更大范围的神经缺损,应探讨神经远端的生物因子表达分布规律,利用化学趋化原理促进神经的快速生长。
[1]HadlockT,ElisseeffJ,LangerR,etal.Atissueengineeredconduitforperipheralnerverepair[J].Arch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98,124:1081-1086.
[2]EvansGR,BrandtK,WidmerMS,etal.Invivoevaluationofpoly(Llacticacid)porousconduitsforperipheralnerveregeneration[J].Biomaterials,1999,20:1109-1105.
[3]WidmerMS,GuptaPK,LuL,etal.Manufactureofporousbiodegradablepolymerconduitsbyanextrusionprocessforguidedtissueregeneration[J].Biomaterials,1998,19:1945-1955.
[4]HudsonTW,ZawkoS,DeisterC,etal.Optimizedacellularnervegraftisimmunologicallytoleratedandsupportsregeneration[J].TissueEng,2004,10(11,12):1641-1651.
[5]KimBS,YooJJ,AtalaA.Peripheralnerveregenerationusingacellularnervegrafts[J].JBiomedMaterResA,2004,1;68(2):201-209.
[6]衷鸿宾,卢世璧,赵庆,等.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物储存方法的初步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405-1407.
[7]衷鸿宾,卢世璧,赵庆,等.犬化学去细胞神经同种异体移植的神经再生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2,18:131-133.
[8]HaaseSC,RovakJM,DennisRG,etal.Recoveryofmusclecontractilefunctionfollowingnervegaprepairwithchemicallyacellularizedperipheralnervegrafts[J].JReconstrMicrosurg,2003,19(4):241-248.
从记事起,我就对古诗词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每一首诗词不仅仅能为我们阐明深刻的道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所学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二十个字竟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品读,仍回味无穷。这首诗的启蒙或许是我喜爱古诗词的一个原因吧。
自从上了小学,当教师的母亲便频繁地为我买课外读物,其中的《唐诗三百首》我尤其喜欢。那令人悲叹的《啄木曲》、令人唏嘘的《江城子》、令人惆怅的《春雨》……使我愈发喜爱古诗词。